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

2023-03-30 12:12文/盛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立法法联系点民意

文/盛 弘

“身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我们牢记嘱托、使命在肩。”

我来自长宁区虹桥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代会,让我有种特殊的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也提到要健全基层城乡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稳民生就是稳民心,提品质就是提信心。中国式现代化社区要有新时代的新图景,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改革发展,要在社区工作中广泛吸收民意,再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人代会上,为此我做足了功课。经过认真调研,我提交了“打造更多家门口一站式美好生活微空间”的代表建议,希望真正把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

立良法促善治,立法法的修改本身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注释。我记得2022 年11 月,立法法修正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在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开,当时就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2023 年2 月2 日,我作为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立法法修正草案研读活动,也提了修改建议。再次拿到立法法修正草案,我感到很亲切。

立法法修正草案中“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将其融入顶层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主权利,回应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和期盼。

在立法法修正草案中看到“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条款时,我标注了记号。我工作的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8 年的实践,形成了“虹桥六法”。“立法直通车”让民意汇集、民智集中,让法律法规从基层来,再回到基层去,在潜移默化中成了法治文化的播种地,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对民主法治的认识,并且通过“小社区大窗口”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什么是“中国之治”。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中国之治”为什么行、为什么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答案变得可知、可感。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应,我希望这一好经验、好做法被推广到地方人大常委会并在立法法中予以体现。将“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写入立法法修正草案,明确其法律地位,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激励。让我惊喜的是3 月14 日,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中看到我的建议被采纳了,而且单独成条为第九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意见。”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也必将促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身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我们牢记嘱托、使命在肩。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家站点、党群服务站、人民建议征集点、市民议事厅等平台更好地融合,在听民意、察民情中寻找社区治理的“金钥匙”,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征询、宣传普法、监督执法中的作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更有效的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紧跟复兴掌舵领航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立法法联系点民意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立法法》第37条的法解释学分析
《立法法》第72条第2款中“等”的含义解释
《立法法》修改背景下我国税收授权立法制度的改革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修改立法法,亮点都在哪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