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实践路径

2023-04-04 01:40王宏黄怡赵静
今日财富 2023年7期
关键词:市域社会公众市级

王宏?黄怡?赵静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迁移,城市人口有了较大程度的扩充,城市治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提出了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利用现代化治理理念和措施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治理,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这“五治”的作用,实现市域治理的系统化、智能化、全面化,激发政府和社会工作的治理热情,统筹安排市域内的各项事务,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引言

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对国家层级内市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对提升省级及国家治理水平,为县级等以下的国家治理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和普及,我国各个市域积极进行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相关研究学者也积极进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了众多观点和治理策略,但目前我国市域治理现代化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通过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介绍,分析目前市域治理现代化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策略,优化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实施,希望丰富市域治理现代化相关的研究,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和效率。

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相关概述

(一)市域治理现代化

我国行政区域包括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市域对应的是我国行政区域的市级,是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区域,治理是指对问题的治理和解决,市域治理主要是对市级这个行政区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包括市域范围内社会矛盾的问题。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普及,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能等方式的发展,提出的现代化理论。综上所述,市域治理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域内,利用现代化的理论进行市域范围内问题的治理,促进市域问题治理逐步走向科学合理。

(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传统城市治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加强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強化我国国家治理基础,为县级、乡级的更好治理打好基础,推进省级、中央治理的进程,起到承上启下治理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枢纽作用,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我国社会矛盾也不断出现新问题,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问题持续增长,再加上近年来新形势的影响下,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社会矛盾事件也不断增长,而且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涌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医疗、保险、教育方面存在差异性等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市域治理现代化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理念,针对现代化市域社会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可以有效地应对现代的社会新问题,提升治理的全面性;随着我国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以来,我国也积极进行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推进,并在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城市治理的经验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理论和方式,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市域治理现代化对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市域治理现代化存在的实践问题

(一)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认知不足

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对市级问题进行现代化的治理,市级作为省级和县级间的国家层级,加强市域治理现代化可以有效地为县级治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为省级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帮助,是我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很多地区在进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因认知不足,认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只是对社会基层的问题进行治理,缺乏明确的规划,甚至并未根据市级的特点、优势等进行试点治理,导致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着力点,无法有效地进行治理工作的推进;而且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实际的社会问题情况等进行分析,但因对市域治理现代化认知的不准确,导致照搬其他地区的市域治理政策,影响当地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二)缺乏明确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

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根据规范性的政策、要求等进行问题的治理,需要明确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在相关责任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级政府的指挥职能,组织出责任明确、团结协作、融会贯通、运行灵活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性,但很多地区因对市域治理现代化认知不足等原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未建立明确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指挥机构,只是要求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积极治理自身所管辖的事务,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约束、治理,导致市域治理现代化呈现出分散的状态,碎片化问题严重,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果;或者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但职能的分配不合理,出现相互冲突、相互对立的问题,忽视市域治理现代化相互协作、协调联动的治理要求,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率。

(三)市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顺应社会公众的生活需求,充足进行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合理地根据市级内户籍人口和外来相关人口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扩大市域内的公共服务供给,缓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保证市级内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缓解城乡的差距,促进市域的共同发展。但很多地区因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认知不准确,仍旧存在很严重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水平不均问题,而且一般情况下,市域内户籍人口、中心城区人口少,但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外来人口、郊区人口多,但公共服务资源欠缺,导致城乡的公共服务差异性较大,也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果。

(四)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队伍配备不足

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充足的现代化治理人才,首先需要通过组织市域治理现代化部门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每个部门负责相应的项目,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共同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发展,但目前很多地区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队伍配备不足、市域内中心城区的人才队伍与郊区人才队伍配备不平均等问题凸显,首先体现在总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大多情况下只是照搬其他地区的市域治理政策,忽视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缺乏制定当地市域治理现代化政策的能力,影响当地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其次体现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人才队伍配备不平均,中心城区的市域治理现代化队伍人数较多,人口数量较多的郊区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影响当地总体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也容易造成中心城区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才的浪费。

(五)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域治理现代化也需要依靠信息化的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人为错误造成的数据信息登记和分享的失误,虽然目前我国为了政府工作信息的共享,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但目前在数据权属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市域治理现代化在利用“一网通办“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时,因数据信息出现跨部门或者跨区域,导致有些数据掌握主体不愿分享,或者因担心数据信息在共享或分享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其工作部门进行追责,而导致不敢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甚至还有数据信息主体对“一网通办”的安全性存在疑问,也导致不敢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影響市域治理现代化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市级以下包含较多的县级、乡级、社区、街道等多个部门,各类的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数量较多,智能化系统复杂,导致数据共享平台无法满足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四、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认知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各地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可以有效地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质量和效率。首先我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地进行宣传教育,将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相关要求、治理目标、治理任务等进行指导,提升各个市域相关管理人员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认知,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的市域治理现代化制度,明确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目标,找到明确的着力点,实现对市域内各部门的协调治理,避免出现各级分散、缺乏协调配合机制的问题,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治理效果;其次建立起市域内各县级、乡级等层级的联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升街道、乡级等层级的权利,加强对基层层级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发现社会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率;最后除了提升基层层级部门的管理权力,市域治理现代化还要处理好市级与省级、县级这些层级之间的关系,保证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够有效地促进省级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县级的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我国一体化的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组织规范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

建立起规范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对明确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提升治理质量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市域治理现代化要构建出市级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县级政府配合、乡级政府联动、社会公众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公众的协调配合,坚持以党建为指导的领导体系,实现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全覆盖,保证市域治理现代化各项规定、各项工作的推进,提升治理的效率;其次市域治理现代化要组织规范化的治理指挥机构,以党委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与县级、乡级、社会公众建立起多方联动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共同体,组建在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的进程中,政府、社会公众人人有责的治理队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升治理的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满足感,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最后市域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市级政府的指挥职能,组织出责任明确、团结协作、融会贯通、运行灵活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明确治理责任,保证各个层级政府机关和部门的团结协作,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奖惩机制,提升指挥机构和各级治理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质量。

(三)增加市域公共服务供给

增加市域公共服务供给对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市域治理现代化在治理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差异性,结合公共服务市场的实际情况,推动公共服务市场供给能力的提升,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实现市域内中心城区、郊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在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保证公平公正性,提升社会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其次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市域内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也要进行改善,市域治理现代化在治理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扩大对市域内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尤其是面对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上,缓解城市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差距,提升外来人口的满意度,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平公正性,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四)建立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域治理现代化也要积极地利用现代科技建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治理的效率。首先各地市域可以依靠大数据平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首先建立起市域内统一的信息数据分享及指挥平台,并设立当地的分部平台,保证各项信息的实时共享,对市域内的公共服务、治理措施、治理政策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传送,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率;其次市域治理现代化要建立起市域重大风险的现代技术防御体系,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对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等相关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防范、避免或转移,降低市域内相关安全问题的爆发,保证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质量;最后各地市域还要根据当地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等问题,建立相应的应急信息发布、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相关的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处置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社会安全事件,降低市域的经济或人员的损失,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质量。

结语:

市域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目前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议题,是符合我国时代进步、共建共治共享理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相关理论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研究介绍我国相关研究学者关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研究综述,对市域治理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等相关概述进行阐述介绍,分析目前我国市域治理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对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认知,根据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制定政策、策略,明确目标;组织规范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机构,明确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提升治理质量;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城乡的差异等市域内实际情况,增加市域公共服务供给,缓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加强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各地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建立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率,建立应急措施,为降低社会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等负面效益,提出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实践策略,推进市域治理质量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简介:

王宏 ,女,1975年10月出生,河北保定人,法学硕士,中共保定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黄怡,女,汉族,1994年12月08日出生,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工作单位: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赵静,女,汉族,1995年3月3日,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单位:天津市西青区司法局。

猜你喜欢
市域社会公众市级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