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遮谈

2023-04-05 04:10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4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刘 群

(广德市中心幼儿园 安徽宣城 242200)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978年,7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集会。当人们询问其中一位研究者: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觉得最主要的知识呢?他出乎意料地说是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幼儿园哪些让你受益终身呢?他答道:“遵守纪律,以及养成各种好习惯:玩具要放整齐,保持干净卫生;受到表扬要说谢谢,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看书要多思考,要喜爱大自然……从根本上说,后来我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以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为基础。”这个研究者的答案,也得到了当时参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可见,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得到的成就和荣耀,都是以幼儿园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为前提的。

良好习惯展示的是高层次的自觉表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相反,孩子如果形成了恶习,将在各方面对幼儿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改起来会很难。由于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长辈们的过度宠爱也限制了我们对幼儿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因此怎样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父母、社会三个方面一起协调、发力。

二、充分发挥幼儿园德育功能,培养良好的行为意识

(一)发出具体而严谨的请求

每次给出请求时都要进行严谨的思考,努力做到条件合理。然后针对幼儿能力,将给出的请求逐渐提升,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完成每一个请求。从一开始,我要他们学会简单的生活规范。例如,上课的时间,要端正地坐好,不要大声说话妨碍他人等。然后,给出有关社交行为方面的请求,如为人处事要有礼节,见到老师和阿姨时要打招呼,受到同学的帮助时要道谢等。在向幼儿提请求时,注重努力做到内容具体化、清楚、语句简单、易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段特点等。例如,礼貌习惯:上学一进校门就要向老师、小朋友们说早上好,放学挥手说再见,别人说话不要随便打断。幼儿卫生习惯养成: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除了卫生间以外不在任何地方大小便。午睡时,规定幼儿把脱下的上衣和裤子叠好,放到固定的地点。这样规定具体、明确且简单易懂,幼儿才好照着规定去做。

(二)持续引导

持续引导,可以使幼儿在持续锻炼中逐渐形成正确行为。幼儿的心智力无法长久,注意力也很难长久聚集。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采用持续引导的方式,改正幼儿错误的做法。例如,当大家都在睡午觉时,常常有个别小朋友要去小便,脚步很重。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和劝阻,告诉他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人休息。在幼儿达到标准时,进行赞许和表扬。再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胆子非常小,一开始很不习惯集体生活,更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有时很简单的事也不能做好。我就利用各种方式来持续引导他。首先给他制定一个简单的目标或任务,在他完成后,在其他幼儿面前给予充分肯定并让大家向他学习,然后逐步提升难度。他的胆量逐渐大起来,也勇于在大家面前大声讲话了。

(三)在课外游戏中培养好习惯

游戏或课外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心情愉快,思想活泼,社会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们经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够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易于养成一些优秀的品格。同时,有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容易显示出来,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予以纠正。

(四)改正幼儿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

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形成坏的习惯,实际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事件:一些幼儿喜欢发脾气,遇到一点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无法控制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一些幼儿很爱玩一些玩具的时候,希望得到即时满足,便会产生抢夺的情况。想要制止儿童这样的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的并且及时纠正。幼儿交流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也在不断地增加,用餐时会在一起说话,这显然是坏习惯。老师会多次提醒,但老师的提醒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使孩子转被动为主动,自发遵守班级纪律,形成良好的就餐礼仪。通过不断探究,我们才能不断总结出更好方法,提出适宜儿童的就餐习惯标准。对用餐时吃得仔细、不说话、不挑食的幼儿,我们在结果评出之后奖励小红花。老师们也向全班孩子提出请求,如果幼儿能够遵守规则,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就餐时保持良好的秩序,就能够得到小红花。这样幼儿的良好习惯得到肯定,争相表现、进步的人多了,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对幼儿提出要求。幼儿的习惯不再像以往一样不符合规范,幼儿也不需要老师随时随地进行指导,不良就餐习惯,如用餐时讲话、不专注、东张西望等少了许多,良好就餐习惯养成自然而然。

三、注重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

一个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思路与教导行动,往往影响到幼儿的思维活动。品行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个性,家长要知道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努力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自己形成好习惯,幼儿从中接受陶冶,获得了社会因素,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想要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父母就必须首先保证不管上班或者休息日都必须准时就寝、起床。身教重于言传,父母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幼儿,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二)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二胎,很多父母都会非常宠惯家里的宝贝,但是也往往就在这种时刻,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发芽生根。幼儿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无所谓有没有用,都全部迎合幼儿,这样无条件地“付出”换来的通常是子女的叛逆行为。所以,怎样的教育思想塑造出怎样的子女,身为父母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果断跟幼儿说“不”。

(三)奖励要及时、合理

幼儿的自信源于成人对自己的鼓励与赞扬。当幼儿有了好的行为方式时,父母就应当及时、正确地予以赞扬和引导,让幼儿得到被赞许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并以此促进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相反,幼儿一旦出现错误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也可适度采用一点儿惩戒措施,使幼儿在思想上有所动摇,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改掉不良习惯。

四、不同环境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社区环境对良好习惯的检验

良好习惯的作用,是帮助幼儿走好将来的路,同时,对生活和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确定幼儿的行为符合良好的习惯标准,需要有一定的检验场景。除了家校共育,我们需要让幼儿在社区环境中磨炼自我,以此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带幼儿在外游玩时,通过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互动,可以检验幼儿在讲礼貌以及基本人际沟通方面的习惯等。也可以定期让幼儿们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如带孩子们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爱心公益活动等,每年去一次当地福利院帮老人做一点事。在检验的同时,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对幼儿完善品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

(二)家庭及学校环境的检验

日常生活及教学环境中,可以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更好地了解其习惯方面的优点及不足。家庭环境主要检验生活习惯,如作息方面的习惯,吃饭、卫生习惯。学校环境可以对学习习惯进行检验,了解幼儿的专注力、讲礼貌等习惯。

五、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孩子最好的习惯包括哪些?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该怎样因材施教去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心里要有数。

(一)明确大、中、小班幼儿具有的特点和个性

比如,小班教育应以掌握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为主,还有安全教育、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都需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要靠教师和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但到了中、大班,要在即将升小学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幼儿的礼仪交际。尤其是由于中、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逐渐提高,而语言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动作发展,会出现幼儿之间互相掐几下、推几下等假象,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时间就是想交流。幼儿必须养成守时、守纪、好问的习惯,及自主评估和自我控制的习惯,虽然,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积累,而且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教师都可以从幼儿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进行渗透,如果一开始就不教育,幼儿一旦产生不好的习惯,再改变就困难了。

(二)用讲故事、学儿歌等多种形式,将抽象化的教育活动娱乐化

因为孩子年纪还小,知识层次低,当我们天天对着孩子说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等这种泛泛的规定时,说教的成分大于幼儿的自我领悟,孩子就会觉得很迷茫。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通过讲故事、学儿歌的方式,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与幼儿一起建立正确标准,并进行重复训练

幼儿习惯养成,养并不难,养好却要有很大的毅力,而且必须持续地加强。在这种学习流程中,幼儿极易疲惫以致疏忽,进而让坏习性再生。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因为幼儿大体上还不能很自觉地有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醒与支持。关于孩子们拉扯小椅子的现状,我们首先请他们仔细观察损坏的座椅,其次探讨该怎么维护这个座椅,探讨商议出自己的原则:轻搬轻放,有跌倒的座椅及早扶起来。当规矩建立后,我们就必须训练孩子轻搬凳子、轻放凳子,而后在搬运凳子过程中检查与督促孩子的行动状况,并对严格遵守规定的幼儿进行赞许和表扬,对触犯规定的幼儿进行阻止,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另外上课时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也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让孩子们有所领会。老师也应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贯彻在孩子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内容也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性强。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一方面要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更需要让幼儿们每天坚持。光说不练是绝对没用的,幼儿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还不足,所以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使命感,同时以身作则,在习惯形成过程中扮演好辅助角色。教师在培养儿童习惯时,需要不厌其烦。例如,叠被子训练,哪怕是幼儿们叠一遍后老师再拆开、返工再重复一遍,也同样应该让幼儿们不断地训练。老师的适时指导、对幼儿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从生活和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好习惯的积极影响不仅可以停留在幼儿幼年时期,而且指向幼儿未来。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反思,形成好坏习惯的对比。例如,沉迷电子产品和喜爱运动的对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不爱洗手、随地吐痰的对比等,将坏习惯逐渐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同时,需要找准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良好习惯养成虽然具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也要结合幼儿自身性格,需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同时也需要长期坚持。总的来说,它是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同时,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也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因素,只有把三个方面统筹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位身心健康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段为3~6岁,我们需要牢牢掌握这段时间,通过不断的积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好习惯,助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