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数学思想,绽放思维光芒

2023-04-05 05:05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镇杜家小学铁小艳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所学公式教学活动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镇杜家小学 铁小艳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数学思想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精髓,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统筹整合,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使知识的结构与水平得到优化与提升,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切实提高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启迪学生的数学思想就显得必要且重要,同时有助于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内在驱动力。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光。

一、数学思想的渗透原则

数学思想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想要优化数学思想的渗透效果,就应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着重强调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基于此,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向学生强调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思维规律。传统的“一言堂”看似效率高,实则效果不佳,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步调,机械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而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还能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长久性的积极作用。

(一)强调反复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比起抽象化的数学思想,学生更容易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从数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因此,想要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复性原则在数学思想渗透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为如果教师不将这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反复强调,学生便难以把握数学思想的基本规律,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致使学习过程流于表面。基于此,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带领学生探寻数学思维生成、体现、运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熟悉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流程,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直至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系统性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每一种数学思想都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而呈现出递进性、深入性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中缺乏过渡性,没有任何铺垫,那么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所学的数学思想,还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断层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好数学思想渗透的统筹布局,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活动,做好长远规划,设计好数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提高了数学思想的系统性教学,数学思想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的实践路径

(一)在公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与意义,便于帮学生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重视数学公式,部分教师甚至会让学生当堂背诵默写所学公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了“会背不会用”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在公式学习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公式,而没有掌握公式背后的数学思想,因而并没有对所学公式形成深入理解,更不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公式教学中,就应当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让学生深切理解公式的由来,并且形象具体地理解所学公式的含义及价值,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条公式,而且学到一种思维方法。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我们学到了《乘法运算定律》。教材为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运用班级小组植树的问题引出了乘法运算律的内容。教材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试问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向学生展示公式,而是先让学生试着想一想列一列,台下的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列出了(4+2)×25=150 的式子,还有的学生列出了4×25+2×25=150 的式子。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式子虽然“模样”不同,但结果相同,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式子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表达,这体现了数学思想中的变换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深入挖掘内在的逻辑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准确把握规律。

(二)在概念教学中传递数学思想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容易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致使数学教学过程停滞不前。然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几遍概念的内容,就草草了事,算作是完成了教学活动。数学概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既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则、公式、例题等表层知识的必要保障,又是学生能够提升逻辑思维、挖掘数学规律等“深层次知识”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教师就应当在概念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深挖知识特点,引导学生在概念理解与总结的过程中,自主自觉地使用数学思想,让数学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与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我们学到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三角形”都算作是一个比较新颖特殊的知识,如果教师一上来便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甚至在乱中出错,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先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的教具,让学生先依照自己的想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引导学生在分类中以三角形的边角特征为原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与分析,切实感受到三角形的特征与共性,也体会到不同三角形的不同特征,于是将特征相同的三角形归为一类。这个过程体现出分类与集合的数学思想。若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时,就不会盲目,而是知道从何入手、如何把握规律。

(三)在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不少数学问题都是对生活问题的切实反映,同样的,数学知识也能作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当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学生才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发展数学思想,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学习在生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深入挖掘并科学把握所学内容,深度把握所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到了《百分数》相关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为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小作业”——在休息日与家人逛一趟超市,并且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妈妈解决购物问题,算一算打折的商品到底便宜了多少钱。这项作业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思想。同时,这项“生活小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基于此,小学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过程、强调反复、注重系统,将数学思想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深度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起点,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所学公式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非所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