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不同炮制品的特点及审方实践

2023-04-05 18:59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白矾痞满痰饮

谢 满

(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1-2],为温化寒痰药。半夏生品有毒,为28 种毒性中药品种之一[3]。半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用药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类、挥发油、甾体、糖类等多种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平喘、止呕、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癫痫等药理作用。本品具有较强的毒性,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性毒性、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妊娠毒性。半夏生品通常不直接用于临床,偶有外用,内服一般需经过炮制。历代医家积累了半夏不同的炮制、解毒工艺。《伤寒论》中所载的半夏入汤剂及散剂,在药品名称前均标记有“洗”字,即半夏需经过洗熟,待毒性减弱后方可入药使用。临床常用其炮制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以及《中药炮制学》中收载的半夏曲[4]、竹沥半夏。生半夏经过炮制后毒性减低、药性缓和,临床应用的侧重点不同。本文拟探讨半夏不同炮制品的功效侧重点及其药学审方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半夏炮制品及中药师审方提供参考。

1 半夏不同炮制品的特点

1.1 清半夏

清半夏为半夏经清水浸泡,加入白矾水煮后,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再经干燥处理后得到的半夏炮制品。白矾为矿物药,味酸、涩,性寒,内服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含十二个水的硫酸铝钾〔化学式KAl(SO4)2·12H2O 〕[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半夏中的特殊晶型针晶(简称“毒针晶”)为刺激性毒性成分,主要由草酸钙及凝集素蛋白组成[5]。白矾对生半夏的减毒原理可能是:一方面由于半夏毒针晶草酸钙中的C2O42-能与白矾中的Al3+结合,形成单配体络合物Al(C2O42-)而使毒针晶的草酸钙溶解,刚性结构遭到分解破坏,从而使刺激性毒性成分降低[6-7];另一方面,半夏经酸性的白矾溶液浸泡、加热共煮后,可促进半夏凝集素蛋白溶解并降解在浸泡的溶液中,导致特殊的针晶晶型被破坏,化学刺激性降低,进一步降低其毒性[8]。《中国药典》规定,半夏药材在浸泡时需浸泡至内无干心,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也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半夏经白矾炮制后所得的清半夏毒性降低,同时取白矾之寒性,使其辛温燥烈之性稍缓,且善于燥湿化痰[2],用于治疗湿痰咳嗽、胃脘痞满更为适宜。

1.2 姜半夏

姜半夏为半夏常用的炮制品之一,主要药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糖类、有机酸类等。姜半夏是半夏经清水浸泡,与生姜、白矾共同煎煮,晾至半干,然后切成薄片,再经干燥处理而得到的半夏炮制品。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1]。“生姜杀半夏,半夏畏生姜”的理论由来已久[6]。半夏中所含的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可产生致炎毒性,而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对此炎症毒性有拮抗作用[5]。半夏经生姜、白矾炮制后得到的姜半夏毒性降低,同时取生姜之温性,可温中化痰,长于止呕,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较为适宜。

1.3 法半夏

法半夏为半夏经清水浸漂,与甘草共同煎煮后,再用石灰水浸漂,至药材颜色变黄、内无白心时捞出,冲洗后阴干得到的半夏炮制品,用时捣碎。现如今药房购进的半夏多已捣碎,为可供临床直接使用的法半夏饮片。甘草味甘,性平,可调和诸药,能缓解药物毒性、烈性[1],且具有保肝功效。其解毒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肝药酶的含量,加速有毒物质的清除速率而达到解毒的效果[9]。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化学式:CaO),呈强碱性,可使半夏中的针晶蛋白变性,在一定碱性浓度环境中所含的草酸钙也会被溶解,使半夏的刺激性降低。此外,石灰水本身也能够使半夏中的部分针晶凝固,无法释放出来,进而可降低其刺激性[10]。半夏经甘草、石灰水共制后得到的法半夏,刺激性、毒性显著低于生半夏[11],温性减弱,长于燥湿化痰,因此用于治疗痰饮、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较为适宜,同时也兼有调脾和胃之功。

1.4 竹沥半夏

竹沥半夏多见于地方标准。竹沥味甘,性凉,有清热豁痰之功,可用于治疗肺热喘咳、热病烦躁、中风痰壅。半夏经竹沥炮制而得到的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长于清化热痰,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热内闭、中风不语、胃热呕吐较为适宜,但临床应用较少。

1.5 半夏曲

半夏曲长于燥湿健脾、消食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痛泄泻、湿阻食滞、大便不畅较为适宜[2],但临床应用较少。

2 审方注意事项

2.1 用量审核

《中国药典》规定的半夏内服一般是炮制后使用,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三种半夏炮制品的用药剂量均为3 ~9 g。《中国药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参考标准,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当参考《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药物使用剂量。药师如发现处方超量开具半夏,应予以提示,要求医生对药品剂量予以双签字确认。

2.2 配伍禁忌审核

乌头(乌头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反半夏,为配伍禁忌。遇到此类处方,药师可拒绝调配,或及时与医生沟通,双签字确认后方可调配。

2.3 半夏不同炮制品的选用

生半夏经过炮制后毒性减低、药性缓和,临床常用的半夏炮制品包括《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以及《中药炮制学》中收载的半夏曲、竹沥半夏[4]。临床常根据实际需要,有侧重地选择半夏炮制品。

2.3.1 寒痰、痰饮、风痰上扰 旋覆代赭汤是中医治疗痰浊内阻及心下痞的名方,与旋覆花、代赭石等配伍的半夏,宜选用化痰作用强,可治疗痰多、痰饮的法半夏[12]。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痹、痰浊较甚者,为心内科常用的经典方,宜选用法半夏与瓜蒌、薤白配伍[13-14]。麦门冬汤可清养肺胃、降逆下气,常用于治疗虚火上炎、肺胃津伤、咳唾涎沫、舌干红少苔者。方中麦冬为君药,可滋养肺胃、清降虚火[15-16];人参为臣药,可益气生津;半夏为佐药,可降逆化痰,宜选用温性较弱且化痰效优的法半夏[17-18]。厚朴麻黄汤治咳而脉浮者,如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治疗痰饮、痰多咳嗽,因此在厚朴麻黄汤中选用法半夏与厚朴、麻黄配伍较为适宜[19-20]。温胆汤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可用于治疗虚烦不眠、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或呕吐。方中半夏可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君药;竹茹为臣药,可清热化痰。痰热较重,选用竹沥半夏较为适宜,但考虑到竹沥半夏不易购得,且其同时配伍竹茹可清热化痰,而生姜也可止呕,故也可将姜半夏列为备选[21-22]。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风痰的经典方剂,方中天麻、白术配伍长于燥湿化痰且治疗风痰的法半夏较为适宜[23]。

2.3.2 化湿痰 二陈汤是治湿痰要方,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可用于治疗痰湿内阻、痰多咳嗽、痞闷、脾胃不和、恶心、呕吐诸症。清半夏善于燥湿化痰[2],用其治疗湿痰咳嗽、胃脘痞满更为适宜,因此二陈汤中用陈皮配伍善化湿痰的清半夏较为适宜[24]。

2.3.3 化热痰 桑白皮汤能清肺降气、化痰止嗽,可用于治疗肺经热甚、喘嗽痰多者。全方以清热为主,而竹沥半夏药性凉,长于清化热痰,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热内闭、中风不语、胃热呕吐较为适宜。因此,桑白皮汤中桑白皮宜配伍凉性的竹沥半夏。因竹沥半夏临床应用较少,若无此炮制品,也可将温性较弱的法半夏作为备选[24-25]。

2.3.4 降逆止呕 黄连汤具有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之效,可用于治疗伤寒、胸中有热、腹痛、欲呕及胃中有邪气。姜半夏可温中化痰,且长于止呕,可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因此在黄连汤中可选用姜半夏与黄连配伍[25-26]。

2.3.5 消痞散结 半夏泻心汤为和胃降逆、散结消痞的重要方剂,姜半夏可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因此半夏泻心汤中以姜半夏配伍黄芩、黄连、干姜等,辛开苦降而行消痞散结之效,治疗湿热、痞满较适宜[24-27]。半夏厚朴汤是中医治疗痰气互结、梅核气、伤寒大便不通、呕吐的经典方剂,而姜半夏可温中化痰,且长于止呕,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较为适宜,因此本方中宜选用姜半夏与厚朴、紫苏、茯苓等配伍,以达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之功[24-25]。

3 小结与讨论

中药炮制是将中药材按要求予以加工,炮制方法包括制法、炒法、煅法、蒸法、煮法、燀法、复制法、煨法、烘焙法等, 在炮制过程中均需加热,温度变化的过程可使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能够降低或消除中药材原有的毒副作用,从而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及临床功效[28]。生半夏为28 种毒性中药品种之一,毒性较大,麻舌且刺激咽喉[29-30],对口腔、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性较强,还可引起呕吐、腹泻、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使人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甚至致人死亡[31]。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半夏及其炮制品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以及法半夏4 个品种[1];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收录的半夏及其炮制品,除《中国药典》收载的4 个品种外,还包括了制半夏、半夏曲,共6 个品种[2]。不同半夏炮制品的功效、用法各有偏重[32]。作为毒性中药管理的生半夏,在采购、保管、开具处方等环节都有严格的限制,故生品极少应用,临床以半夏炮制品应用居多。

综上所述,半夏的炮制品较多,功效各有侧重,中药师在审方过程中除了进行常规的用量、配伍禁忌审核外,还应对半夏炮制品的选用加以关注,以促进临床辨证施治及更合理地选用半夏炮制品。中药师应强化中药审方能力,督促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选用中药炮制品,以提高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合理用药水平[3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尝试开展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减毒机制研究,追踪不同炮制品、不同组方后患者用药疗效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白矾痞满痰饮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白矾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概况△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白矾外用疗疾多
白矾煅制工艺优化
治小儿口疮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