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宏教授治疗面部痤疮的经验撷英

2023-04-05 18:59马彩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痤疮油脂气血

马彩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0)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伴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1];多在青春期发病,素有“青春痘”之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欧美高热量高油脂饮食方式的引入,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雄激素[2]在痤疮发病中起到了关键的始动作用,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始使用Clascoterone 及口服避孕药等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痤疮。痤疮的发生还与皮脂过度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皮脂腺过度分泌皮脂造成毛孔堵塞, 促进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增殖,进而可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形成痤疮。因此很多研究中都是通过消除P.acnes 来治疗炎性痤疮,所用药物可分为抗生素类和抗菌剂两种,给药方式为口服与经皮给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A)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3], 可保障细胞组织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避免脂质过氧化, 有助于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改善皮肤外观。痤疮可能遗留各种类型的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口服异维A 酸是治愈或长期缓解中重度痤疮的独特治疗方法[4],它能抑制皮脂腺的活动,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症状,可防止产生更多的瘢痕和心理社会影响。由于痤疮具有病程迁延、时重时轻、愈后易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等特点[5],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其已逐步成为需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躯体、心理、社会问题。临床上用于治疗痤疮的方法还有外用维A 酸、过氧苯甲酰及光动力治疗等, 但效果均不够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用中医疗法治疗痤疮。中医运用整体思维,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常以中药与针灸相结合治疗痤疮,副作用小,疗效满意,患者依从性高。

朱立宏教授是湖北省武汉市著名的皮肤病专家,在治疗皮肤病上有独到的见解,并致力于发挥传统中医的最大优势。朱立宏教授继承古代医家从阳明经论治及邓铁涛教授从脾胃论治的经验,将痤疮病机归纳为“脾胃亏虚,阴阳失衡”,提出以“调护脾胃,补益气血,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临证时朱立宏教授强调应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思想,依患者证型选择适宜化裁方剂及针刺方案;视患者病情,针药结合,力争降低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针灸方面,着重选取局部穴位围刺,浅刺出血,以疏通局部气血,排浊纳新;中药方面,朱立宏教授以六君子汤为底方,随证化裁,以健脾土,助运化,使气血生化得源,阴平阳秘。笔者总结整理了朱立宏教授的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医案,现将朱立宏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证认识

中医典籍中无“痤疮”病名,但中医治疗痤疮历史悠久,根据致病因素及症状将其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及痰湿瘀结三型。朱立宏教授认为,五行中脾胃属土,大肠与肺属金,土生金,母病及子。《灵枢·本输》中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朱立宏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脾、胃、大肠关系密切。

1.1 肺生皮毛,首当其冲

《素问·经脉别论》中说:“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阴阳印象大论》中说:“肺生皮毛……忧伤肺……热伤皮毛……辛伤皮毛。”朱立宏教授认为,皮肤的生理病理与肺脏功能强弱有关,肺脏功能失调则皮毛受损,可表现为痤疮。痤疮病位在毛囊、皮脂腺。毛囊、皮脂腺属于皮肤范畴,其脏在肺,肺为华盖,最先受邪;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忧伤、热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伤肺,继而引起皮毛受损。

1.2 脾升胃降,治病求本

《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指出皮毛的濡养有赖于肺的肃降与胃的受纳。《五脏别论》中说:“胃者水谷之海。”胃受纳腐熟水谷,脾主升清,化为精微物质,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才能输精于皮毛,故朱立宏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脾胃虚弱或运化机能减退,水谷精微物质生成较少,皮毛失于濡养;或运化无权,脾土喜燥恶湿,易为湿困,或日久蕴热,形成胃肠湿热;或升清降浊功能减弱,油脂清除速度减缓,造成面部、胸部等局部皮肤生成的油脂相对较多,而油脂相对分子量较大,不易排出体外,日久则易堆积,堵塞毛囊则表现为痤疮。脾胃为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为多血多气之经,故脾胃健则气血生。因此,朱立宏教授将痤疮病机归纳为脾胃亏虚、阴阳失调,提出以“健脾胃,平衡阴阳”为相关治则。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自被剪断与母体唯一连系的脐带后,全身机能的运行都有赖于脾胃摄入食物生成的水谷精微物质。脾升胃降则和。只有脾胃正常运行,才能正常消化我们所吃的食物,否则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气血生成乏源,日久机体机能下降,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即我们常说的机体抵抗力不足时,邪气易侵袭人体,引起疾病。治病求本,痤疮的治疗当以健脾胃为原则。脾胃健,气血旺盛才能濡养皮毛;脾胃健,运化有力,脾清胃降,一升一降,升降相宜,相得益彰,油脂生成及代谢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金元·李东桓所著的《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清·唐笠山有言:“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脾胃健运的关键在于脾升胃降功能正常。一升一降,升降通顺,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则疾病治愈可能性大。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紊乱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如失眠、头晕、痤疮、荨麻疹等。故朱立宏教授认为治疗痤疮应固护脾胃,可从脾胃着手,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之源健运,脾升胃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百病不生。

1.3 肺合大肠,互为因果

《黄帝内经》中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向下传化糟粕,吸收水分及部分营养物质,剩余之糟粕从肛门排出。若大肠功能失调或水分吸收不足则表现为大便干结、量少或传导无力、排便周期延长、排便困难努挣则汗出等。朱立宏教授认为,水谷入于胃后,由脾胃运化,大部分精微物质被小肠吸收,剩余的小部分才轮到大肠吸收,故大便虽经大肠、小肠传导,但与脾胃功能的关系更加密切,其次为小肠,最后为大肠。脾胃虚弱则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多;脾胃阳虚,五谷不化,则出现五更泻、蛋花样水泻等。脾胃虚弱日久,所食之谷物长时间不全或不能运化为水谷精微物质,随大便排出,气血无以生。故朱立宏认为,调节排便当健脾胃,可予四君子汤;脾易为湿困,脾健湿无以生;脾胃为生痰之源,百病多因痰作祟,未病先防,故当佐以祛痰之半夏、陈皮,组成六君子汤治之。

1.4 其他因素,不可忽略

肝主调畅气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日久化火,则发为痤疮。因此,痤疮的发生与肝气郁结有关。故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痤疮的治疗。另外,痤疮与面部清洁不到位(最常见于卸妆不彻底或持妆时间很长者)、涂抹于面部的护肤品或药物使用不当、饮水不足或嗜食辛辣及熬夜等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女性痤疮还有一个特点,一般于经前加重,经后减轻,这与机体内分泌紊乱有关。故朱立宏教授认为,治疗痤疮不仅应重视患者的情志、饮食、起居、面部护理等状况,还应注重女性的月经调理。

2 特色治疗

痤疮别名“粉刺”“面粉渣”“酒刺”,常发于正值青春期的男女群体,人体肌肤在这个时期最具有弹性光泽,故常美其名曰“青春美丽痘”。面部痤疮非常拉低一个人的颜值,斗转星移,时空变换,但无论何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颜值的重视程度较高,故面部痤疮的治疗刻不容缓。朱立宏教授认为,治疗面部痤疮时针药合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2.1 活用古方,治病求本

顾名思义,面部痤疮是指发于面部的痤疮,其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朱立宏教授善用六君子汤化裁。党参常有,人参难求,二者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功效,故方中人参易为党参;甘草益气补中。脾易为湿困,茯苓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百病多因痰作祟,未病先防,用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共奏“健运脾胃,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之功。朱立宏教授认为,针对相应的病机、病证,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临证加减,方为正道;用药宜精,一药多效,功效偏颇,多药一效,应善于甄别与利用。如患者兼有咳嗽,加大甘草剂量,因为其还有止咳化痰功效,这是利用一药多效;如患者痰多,加化痰力强之化橘红,这是利用功效偏颇;至于多药一效的实践,在诸多健脾益气之药中只选取党参,是根据疗效、产量、养殖、采摘、炮制及保存等很多因素权衡后的结果。

2.2 局部选穴为主,刺出其血为佳

《离合真邪论》曰:“疾出以去盛血……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痤疮局部围刺,可加强局部气血疏通,若刺出其血,浊瘀随血而出,其效更佳。“病深当刺深,病浅当刺浅”,结合面部针刺特点为宜采用提捏法、浅刺。故面部痤疮当行提捏法、浅刺、局部围刺,刺激性小,针对性强,易被患者接受。

2.3 重视情志,治神调神

情志不畅可诱发痤疮。面部痤疮可进一步加重情志问题,两者互为因果。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时代更新快,房贷、车贷等生活成本高,压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极易形成情志不畅,气机受阻,诱发痤疮,且不利于本病疗效及预后。现今社会,一个人的外貌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其社交、生活等方面,甚至对职业生涯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故面部痤疮不仅拉低颜值,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常使患者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影响日常生活、社交甚至工作,亦可引起严重心理疾患,这使此病逐步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躯体、心理、社会问题。调神治神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2.4 生活规律,饮食适宜

朱立宏教授认为,熬夜易伤肾水,形成肾虚火旺,故早睡早起对提高痤疮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朱立宏教授还认为生冷寒凉之物易伤脾胃阳气,脾主升清功能受损,水谷运化不能或不全,油脂生成变多或排泄减慢,而油脂遇寒则凝,凝则油脂代谢速率减慢,排出受阻。瓜果未煮为生冷之物;酸奶、矿泉水及未加热的食物均为冷食;鱼虾、鸭肉、苦瓜等为性寒之品。根据子午流注学说,脾对应早上的七点至九点,晨起后饮用一杯热水有助于脾气升清。油脂遇热则化,水为媒介,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介质,故多饮热水有益于油脂代谢;经常用温水洗脸,可防止面部油脂堆积。油炸及油脂类食品含油量多,甜食含糖量多,食入过量则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故均应少食为宜。保持大便通畅及适当运动出汗有助于油脂及毒素排出体外。此外,面部痤疮患者应少用化妆品,以防加重感染。

3 典型医案

患者女,29 岁,2021 年5 月10 日初诊,主诉为面部痤疮1 年。患者1 年前因学习压力大出现面部痤疮、失眠,经前及食用辛辣食物后加重,经后减轻,未予特殊处理。今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刻下症见:面部布满大小不一的粉刺,色暗,无红肿、脓头,面色萎黄,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胆怯易惊,时有腹胀腹痛,手足冰冷,月经周期尚可,LMP28/4,月经量少,色黯淡,挟块,3 天净,无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纳可,夜尿频,一晚5 ~6 次,大便溏,一天行3 ~4 次,夜寐欠安。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痤疮,脾胃虚弱证。治疗方法:针刺联合中药疗法。针刺取穴:局部取穴。操作步骤:先消毒(医生手部、施针部位),于粉刺顶部周围提捏进针,浅刺0.1 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半小时,取针时快速出针,不按针孔。中药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干姜9g、法半夏6g、陈皮6g、柴胡6g、当归6g、黄芪30g、五味子6g,7 剂,将1 剂中药加水煮至400mL,温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用。2021年5 月17 日二诊,患者诉面部粉刺较前减少,心慌胸闷减轻,仍有胆怯易惊,仍有头晕头痛,腹胀腹痛减轻,夜尿2 ~3 次,大便成形,一天1 ~2 次,夜寐稍安。处方以原方加入补骨脂6g,肉豆蔻3g,干姜用量加至12g,针刺方案同前。2021 年5 月24 日三诊,患者仅双颊部布有片状粉刺,心慌胸闷缓解,仍时有胆怯易惊,头晕头痛减轻,腹胀腹痛明显缓解,小便调,大便成形,夜寐安,处方以原方减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干姜用量改为3g,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2021 年6 月1 日四诊,患者面部光滑,面黄,痘印色暗,LMP26/5,量少,色黯淡,血块减少,经前乳房胀痛减轻,余症消失,停止针刺,续服三诊中药方1 个月。

按:患者脾胃亏虚,故时有腹胀腹痛,便溏;气血不足,无以上容面部则见面色萎黄;不能上呈头部则见头晕头痛,夜寐欠安;不能温煦四肢则见手足冰冷。脾为心之子,子病及母,心脾两虚则见心慌胸闷;无以养肝,肝失濡养,故见月经量少,胆怯易惊,经前乳房胀痛;日久及肾,则见夜尿频,月经色黯淡。《灵枢·刺节真邪》中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故治疗上,中药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为主,针刺以泻法为主,针药结合,补虚泻实,调和阴阳。针刺方面,朱立宏教授主要选择面部局部穴位,意在疏通面部局部气血,加速局部油脂代谢和排出。中药治疗方面,针对相应的病机、病证,通过内服中药,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以六君子汤化裁,气血已亏,追用黄芪益气、当归补血;脾虚则脾阳难升,予干姜温里阳;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虚则大便稀溏,予五味子涩肠、安神;患者患痤疮后常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予柴胡疏肝行气;二诊时,仍有大便溏,一日数行,饮食消化吸收不充分,影响气血生化,故加用补骨脂、肉豆蔻温中涩肠,增加干姜用量以实大便。三诊时大便已成形,补骨脂、肉豆蔻、干姜性温,易生火,故去补骨脂、肉豆蔻,干姜减为3g,以固护中焦。面部粉刺已去,故停止针刺。后守三诊方一月,巩固疗效,以防病情反复。

4 小结

朱立宏教授继承历代医者学术精华,临证时明确面部痤疮的发病机制后,灵活选用针刺和中药结合的治疗方案,致力于发挥中医治疗痤疮的最大优势。朱立宏教授回归经典,师古不泥,提出将本病病机归结为“脾胃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衡”。其紧抓《内经》中“补虚泻实”的原则,针刺方面,选取面部局部穴位,针对性强且易于医者掌握;中药方面,选用千古名方六君子汤,依证化裁,用药灵活。朱立宏教授常说:“三分治,七分养。”情志畅快、生活规律、饮食适宜、面部清洁对面部痤疮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影响重大。

猜你喜欢
痤疮油脂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中国油脂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