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2023-04-05 17:46丁玲玉江哲龙莫丽钦刘雅娟张珍潘月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贝伐珠培美曲塞

丁玲玉 江哲龙 莫丽钦 刘雅娟 张珍 潘月龙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世界上最常见癌症之一[1]。在非鳞NSCLC中,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副反应更轻和疗效更优,成为最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2],二线化疗常选择多西他赛,副反应和疗效均不理想。血管生成对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3-4]。贝伐珠单抗作为VEGF的单克隆抗体,当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中位总生存时间OS延长至1年以上[5]。本文回顾性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疗效欠佳的患者,保留原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到2019年12月杭州市肿瘤医院21例非鳞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岁;组织或细胞学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非鳞NSCLC;每3周静脉注射500 mg/m2培美曲塞联合75 mg/m2顺铂的化疗,进展后每3周静脉注射7.5 mg/kg贝伐珠单抗联合原方案化疗;获得缓解或稳定的患者继续予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直到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或患者要求终止治疗。患者在每周期培美曲塞治疗前1 d、当天、治疗后1 d给予3.75 mg地塞米松口服,2次/d,在第1周期前给予1,000 μg维生素B12肌肉注射,并每9周重复,且口服叶酸,350~1,000 μg/d。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客观有效率(ORR)定义为治疗后获得最佳疗效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PFS定义为从确诊至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OS定义为确诊至患者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2 结果

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56岁。19例患者可评价有效率,另外2例患者仅接受1周期贝伐珠单抗治疗,未进行CT复查。ORR为26.3%,疾病控制率(DCR)为68.4%。21例患者可评价生存,中位PFS为5.2个月(95%CI:3.7~7.5),中位OS为11.5个月(95%CI:7.7~14)。18例患者(85.7%)有1级以上的不良反应(AEs)。最多见的血液学AEs是白细胞下降,有12例患者(57.1%)发生了白细胞下降,其中2例为3/4级。最多见的非血液学AE是疲劳,8例患者(38.1%)发生了疲劳,其中2例为3级。5例患者(23.8%)发生蛋白尿,其中1例为3级。4例患者(19%)发生高血压。3例患者(14.3%)发生1级鼻出血。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粒缺性发热和3级疲劳,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相关的死亡。

3 讨论

对于晚期非鳞NSCLC,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明显提高有效率和生存率。晚期非鳞NSCLC的标准二线化疗为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单药。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能获得71%有效率,中位PFS为5.8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6]。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在晚期NSCLC的后线治疗显示,DCR为54.8%,中位PFS和 OS分别为4.4个月,15.8个月[7]。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疗效优于一线化疗在多个研究已有证实[8],贝伐珠单抗与化疗有协同作用。贝伐珠单抗通过抗血管生成改善肿瘤细胞微环境,使肿瘤对化疗重现变得敏感。本资料结果显示,获得26.3%的ORR,中位PFS为5.2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再次证实贝伐珠单抗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能一定程度上逆转化疗耐药。且毒性反应都是可控的,>3级的副反应较少见。由于入组患者例数较少,需要更大样本临床实验证实这种治疗模式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贝伐珠培美曲塞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估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长期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个月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
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SOX+贝伐珠单抗可取代mFOLFOX6+贝伐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