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视域下重大主题报道策划的实践特征与思维特征
——以我国主流媒体二十大报道为例

2023-04-05 21:17王雪莲刘偲瑶王晶晶
新闻爱好者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策划统一

□王雪莲 刘偲瑶 王晶晶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而且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1]它具有政策性、新闻性和社会性,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统一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重大主题报道由于理论性和宣传性较强,容易沦为“说教新闻”和惯例式宣传,策划创新的难度极大,因此,采用系统思维进行全局式策划尤为重要。本文从系统思维角度,对《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二十大报道的主题与内容、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渠道等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了重大主题报道策划的实践特征与思维特征。

一、我国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中的系统思维运用

系统是“诸多事物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体。一体性、多样性和相关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2]而系统思维是从整体出发,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加以研究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要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来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3]可见,系统思维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系统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最佳性思维、信息性思维、控制性思维和协调性思维等”[4],它既强调整体和综合,也强调重点与协调,“全面论与重点论是一对辩证矛盾,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是系统思维”。[5]在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中,系统思维是综合决策能力和统揽全局能力的基础,涉及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等基本范畴,它强调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整体把握、统筹兼顾,展开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着重从宏大主题与具体内容、报道内容与呈现形式、媒介生态和受众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中综合、动态地进行报道策划,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二、我国主流媒体二十大主题报道的实践特征

(一)宏大主题与具体内容的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将宏大抽象的主题与具体可感的内容相统一,将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变为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2022年9月起陆续开始二十大系列报道。《人民日报》推出《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系列短片,以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时间为经,以不断刷新的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力度、中国速度等刻度为纬,集中展现了我国十年来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成就。6 集短片的全网阅读播放量超过3.5 亿次。人民网“二十大·微观察”专题报道,通过一系列普通人物的小故事反映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新华社9月7日起推出“喜迎二十大”专栏,其中《我们的新时代》《真理之光》和《道·路》等作品,充分展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采用“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相结合的方式,策划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题的《解码十年》和《领航》等专题片,纪录片《征程》和《村庄十年》、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山水间的家》和专题片《中国大区域》等,既有艺术新意又有内容深度,让中国十年来的变化变得可感可知可信。

党的二十大报道需要突出思想引领,紧扣主题主线,通过具体新闻事实的“点”,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面”,通过“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二十大主题宣传与受众之间架起连通的桥梁。

(二)内容为王与形式多元的统一

我国主流媒体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将生产优质内容摆在首位,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将优质内容与多元形式有机结合,提升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道期间,新华社推出了《“数”读二十大报告》,通过选取报告中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展现过去十年的飞速发展,形式上采用数字与图片结合的方式,将伟大变革和高质量发展变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而短视频《新时代之声》采用独特视角,以“声音”作为核心元素,选取强军、经济、农业、反腐、文化、脱贫攻坚、科技、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等重要领域的独特声音,通过创意作曲的方式,把各种声音融合成一首“新时代的交响曲”,让受众在视听盛宴中感受新时代的魅力。《中国日报》推出国风H5 互动作品《十年刊——致祖国》,以中国风新闻插画的形式,重现我国过去十年的一些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在互动体验方面,受众可挑选出过去十年印象深刻的事件,生成专属个人的“十年刊”头版,从而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这十年”。该作品既将艺术美感融入中国故事,也采用互动叙事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非凡成就和伟大变革。

(三)“融媒体”渠道与“微传播”形式的统一

目前,我国媒介融合已从“以人民日报社等大型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中央厨房’模式的第一阶段”转向“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建设主体”的第二阶段,“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版图不仅涵盖了大型传媒集团,也关注到了地方性的中小传媒集团”。[6]央视利用自身视频内容生产的优势,将“大屏小屏”进行资源共享和跨屏互动。《领航》专题片的首轮播出,在电视端和其他视频平台总触达观众9.11 亿人次,全网报道量合计14.15 万篇次,全网相关内容点击量超26.4亿次,获《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评论,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快手和B 站等平台登上热榜125 次,其中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3.6 亿,形成了全渠道、多平台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图速览解析二十大报告要点》等图文结合的专题报道形式,将大会报告以简明的方式传达给受众,是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主题报道“微传播”的重要形式。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新闻208 条。从点赞、评论和阅读量三个维度来看,微博发布的条数最多,开幕发布32 条和闭幕发布22 条,以图文形式普及二十大相关知识为主;抖音平台大会开幕当天发布的新闻获3156.3 万点赞;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最大,大会召开期间每天平均总阅读量为90 万+。总体而言,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注重系统化和整体化的传播,实现了受众触达量的最大化和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三、我国媒体二十大主题报道策划的思维特征

(一)政治宣传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对重大主题报道,我国主流媒体既要突出报道主题和核心,又要符合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7]它强调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因此,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策划必须符合理论逻辑,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1.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只有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历史维度中评估,才能从逻辑上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在迎接二十大的专题报道中,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案例,揭示了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讲明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和现实维度形成了强大逻辑链,为大会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中,央视专题片《领航》和《解码十年》、新华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和《新时代之声》、《人民日报》的《九图速览19 次党代会极简史》《九图带你了解二十大》《九图带你了解党的中央组织》等专题报道,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和变革,从历史维度对二十大进行定位。

2.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主题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党的二十大主题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主流媒体的策划主题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整体主题是通过“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新时代使命任务、经济、科教、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环保、国家安全、国防、统一、外交和从严治党”等十五个局部主题来体现的。如央视专题片《领航》中的《掌舵远航》和《科学指南》,开篇提纲挈领,凸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第三集《逐梦先锋》到第十五集《自我革命》的13 集内容,深入挖掘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踔厉奋发》则汇聚中国这十年的难忘瞬间,聚焦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自信自强、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党的二十大报道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主题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局部主题所组成的,整体主题统领局部主题,局部主题反映整体主题。

3.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了科学概括,其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撕裂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8]可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

央视《解码十年》将镜头对准脱贫这一历史性难题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系列纪录片《脱贫之后再出发》分为《擘画新蓝图》《巩固好成果》《衔接新任务》《建设新乡村》和《共奔富裕路》五个部分,讲述了我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这些新闻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乡村地区脱贫的具体过程和故事,反映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这一理论本质,达到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二)主题确立与内容选择的统一

主题与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主题统领内容,内容反映主题,两者之间相互依存。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其重点和难点是将宏观抽象的主题转化为微观具体的新闻作品。

我国主流媒体在二十大报道策划中,以经济建设、脱贫攻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具体事实作为报道对象,对各行各业杰出代表进行人物访谈,采用通讯、特写、专访和短视频等报道形式,讲述不同领域的典型成就和不同职业的典型故事,见证了我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2G 到5G 的科技飞跃等一系列时代的进步,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展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历程,讴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和新精神。

(三)传播渠道与表现方式的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根据不同传播载体的平台特征制作相应的融媒体产品,既能精准有效地到达目标受众,也能实现全网覆盖下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实现了传播渠道与表现形式的有机统一。

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等主流媒体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优势,将思想理论“化静为动”,将会议报道“化整为零”,大量采用“微传播”方式,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如人民日报抖音号上发布的《习近平: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短视频共计1 分16 秒,获得了1300 多万点赞量,在抖音平台系列视频中位居榜首。

因此,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报道要实现传播效果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优化,在报道策划中应运用系统思维,对报道主题、内容、形式、渠道、受众等要素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达到主题与内容、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渠道的统一。

猜你喜欢
二十大策划统一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