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2023-04-05 23:39张琰琨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干眼症泪液阴虚

张琰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干眼症又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以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其以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力波动、视物疲劳等为常见表现。西医认为,该病病因主要为睑板腺功能障碍、老化,泪腺功能障碍,性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外部环境等[2];多视频终端[3]、睡眠障碍[4]及某些眼科手术后[5]等因素也可导致该病。西医治疗干眼症主要通过消除病因和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眼表和泪腺的炎症问题,恢复泪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给予人工泪液、抗炎药物、性激素药物、中药提取物、自体血清,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湿房镜,以及手术治疗等[6]。受现代生活电子产品广泛使用、佩戴隐形眼镜、滥用滴眼液等原因的影响,干眼症已成为目前十分常见的眼表疾病,并且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干眼症的治疗有一定优势,现就该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阐述。

1 病因病机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干眼症归属“白涩症”“神水将枯”“干涩昏花”范畴。干眼症的特点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病机虚实错杂。《审视瑶函》首先提出白涩症之名,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气分伏隐,脾肺湿热”。该病多由肺阴不足、肝肾阴虚导致虚火上炎,或湿热蕴结,火伏于气分而发。《灵枢·大惑论》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诸病源候论》言:“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二者指出干眼症可由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从“燥”证论述干眼症。《证治准绳·神水将枯》言:“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最不好识,虽形于言不能妙其状。乃火郁蒸膏泽,故精液不清,而珠不莹润,汁将内竭。虽有淫泪盈珠,亦不润泽,视病气色,干涩如蜒蝣唾涎之光,凡见此证,必有危急病来。治之缓失,则神膏干涩,神膏干涩则瞳神危矣。”认为该病病机以阴虚为本,以火热为标。

现代医家对干眼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各有不同。王松[7]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采用加味杞菊地黄汤联合针刺获效。左韬等[8]使用杞参膏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效果良好。曾自明等[9]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干眼症,发现疗效较人工泪液更显著。李点认为,干眼症病机为心脾两虚,目珠隐涩,治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目之法,获效良好[10]。苏藩认为,干眼症临床上可分为肝经风热、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证[11]。唐由之认为,干眼症发病由“阴不足”“阳不足”“道不通”导致[12]。另外,蒋鹏飞等[13]认为,干眼症的治疗不仅需要从肝肾阴虚、肺阴亏虚等方面入手,也要注意阳虚的病机,其认为泪液的分泌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统摄。

总的来说,阴津亏虚是干眼症的发病基础。干眼症主要病因病机为肺阴不足,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亏损,或燥热郁久,伤阴化火,上攻于目,灼津耗液,或嗜食肥甘厚腻及辛辣之品,导致脾胃积湿热,气机不畅,目窍失养。该病病位在眼,白睛红赤,则病位在白睛;白睛混赤,黑睛生翳,则病位在黑睛。对应的五轮为气轮、风轮与肉轮,对应的脏腑为肺、肝、脾、肾。

2 辨证论治

2.1 肺阴不足——养阴清肺汤 干眼症以阴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则伤及气血。肺阴不足,加之燥热犯目,目失濡养,临床多见目珠干涩,不耐久视,口干鼻燥,咽干,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为治燥剂,具有清肺养阴、润燥生津之功,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养阴清肺润燥,牡丹皮清热凉血,贝母清热润肺,薄荷宣肺利气,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全方具有抗炎、抗菌、调节免疫的功能[14],在临床使用中也确有疗效[15]。加减用药上,黑睛生翳,加蝉蜕、密蒙花、木贼、防风以疏风退翳;口干咽干,加石斛、天花粉、北沙参以养阴生津。密蒙花入肝经,有清热养肝、明目退翳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密蒙花总黄酮有拟性激素作用,可有效增加泪液分泌,改善干眼症症状[16]。

2.2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加减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为化生,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不能上濡于目而致眼干涩,临床常伴视物模糊,不能久视,头晕眼花,口干唇燥裂,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治以补益肝肾、生津润燥,方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该方由菊花、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菊花清肝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多糖有抗疲劳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干眼产生的疲劳感[17]。枸杞菊花水提液可提高老年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延缓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外核层细胞衰减[18]。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补脾固肾益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湿而泄肾浊,牡丹皮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效。陈爱菊等[19]认为杞菊地黄丸可降低干眼症患者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水平,改善症状和基础泪液分泌。虚热者,可加丹参增强活血通络之功,加女贞子、墨旱莲增强滋阴补肝肾之效;血瘀者,加丹参活血通络;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不耐久视者,加党参、黄芪;脾胃不和者,加白术、茯苓、陈皮、枳壳、香附。

2.3 阴虚夹湿——三仁汤化裁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郁久化热,若湿热不除而过早补阴则易加重实邪内生,故临床施治当以祛湿为先。阴虚夹湿证临床表现为目珠干涩、疼痛,视物模糊,眼眵呈丝状,便秘,排便不爽,尿赤而短,舌红或边有齿印,苔微黄或黄厚腻略干,脉细。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方拟三仁汤化裁。该方由苦杏仁、豆蔻、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竹叶等组成。研究表明,采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干眼症,可促进基础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降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20]。失眠者,加远志、石菖蒲除湿化痰、安神益智;口干者,加石斛、天花粉养阴;湿热下注者,加苍术、黄柏清热祛湿;白睛红者,加车前子清热明目。

2.4 肝郁气滞——逍遥散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可见目涩,口苦咽干,易急躁,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以疏肝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该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等组成。古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柴胡醋制可减其升散之性,保留疏肝气的作用。白芍入肝、脾经,能平肝养血敛阴。当归甘温入肝经,为“血中气药,血中之圣药也”。白术、茯苓配伍,可加强健脾之功。薄荷入肝经,能疏肝行气、清头目之热。彭清华从下焦论治干眼症,通过逍遥散以升阳疏肝、补肾养血[21]。口苦咽干者,加黄芩、栀子清泻肝火;口干者,加生地黄养阴生津;白睛红痛者,加桑叶、菊花、夏枯草清热平肝明目。

3 验案举隅

(1)病案1 患者,女,30岁,2021年1月7日初诊。主诉:双眼干涩1年余。患者1年前产后出现双眼干涩,不耐久视,自感视力较前下降,时感头昏乏力,为求进一步中医药治疗,遂来我科就诊。视力:右眼0.8(裸眼),左眼0.8(裸眼)。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5 s。5 m in泪液分泌试验:双眼滤纸湿润长度均为6 mm。刻下症:双眼干涩,头昏乏力,饮食可,小便调,大便干,舌红,苔白,脉细。西医诊断:干眼症。中医诊断:白涩症(肝肾阴虚证)。治以补益肝肾,养阴润目。方拟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组成:生地黄10 g,炒山药15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菊花15 g,枸杞子15 g,党参片10 g,黄芪15 g,麸炒白术10 g,陈皮10 g,枳壳10 g,香附10 g,葛根15 g,桂枝10 g,麦冬10 g,丹参15 g,玄参15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嘱患者注意休息,睡前热敷双眼。

2021年1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双眼干涩、乏力症状有所减轻,大便不干,两日一行,舌红,苔白,脉细。上方改麸炒白术为白术10 g,继服7剂。

2021年1月22日三诊:自诉服药后双眼干涩明显减轻,乏力好转,大便不干,每日行1次,舌淡,苔白,脉细,较前有力。继予二诊方药14剂。嘱其平时用枸杞子、菊花、麦冬各5 g泡水代茶饮以巩固疗效。后随访患者无不适。

按语:该患者干眼症与产后气血虚弱有关。肝肾同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神水,目睛失养,发为目涩。本案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均为肝肾阴虚之候。方中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养阴清热;党参、黄芪、麸炒白术益气健脾;陈皮、枳壳理气健脾;香附疏肝解郁;丹参活血通络;麦冬、玄参养阴生津;葛根取“辛以润之”之理,可祛风通玄,布津润燥;桂枝温经通脉;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同促进气血津液化生,使得目珠润泽。《景岳全书》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治疗干眼症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配以温阳药,如桂枝、肉桂、巴戟天等,可获良效[22]。

(2)病案2 患者,男,57岁,2020年12月4日初诊。主诉:双眼磨涩1个月。患者诉1个月前开始逐渐出现双眼磨涩,异物感,久视手机感视物模糊,予以人工泪液滴眼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我科就诊。视力:右眼1.0(裸眼),左眼1.0(裸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虹膜纹理清,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双眼眼压正常。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5 s。5 m in泪液分泌试验:右眼4 mm,左眼3 mm。刻下症:双眼干涩,口干,纳可,不易入睡,大便黏,每日1次,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干眼症。中医诊断:白涩症(阴虚夹湿证)。治以清热利湿。方拟三仁汤加减。方药组成:炒苦杏仁10 g,豆蔻10 g(后下),麸炒薏苡仁20 g,法半夏10 g,陈皮6 g,白术10 g,茯苓10 g,黄芪20 g,柴胡10 g,枳壳12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包煎),丹参15 g,远志15 g,石菖蒲10 g,女贞子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12月11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无不适,双眼磨涩略缓解,大便较前通畅,舌红,苔白腻,脉细。继服7剂。

2020年12月18日三诊:患者自诉药后双眼干涩、口干症状有所减轻,睡眠转佳,二便调,舌淡,苔白略腻,脉细,较前有力。方药组成:麸炒薏苡仁20 g,法半夏10 g,陈皮6 g,白术10 g,茯苓10 g,黄芪20 g,枳壳12 g,丹参15 g,远志15 g,石菖蒲10 g,女贞子15 g,石斛10 g,香附10 g。续服两周,病情稳定。嘱其平时用枸杞子、菊花、车前子各5 g泡水代茶饮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者为湿邪阻滞气机,致气血津液不能敷布于眼,引起眼干涩。方用三仁汤清利湿热,湿利太过而伤阴,少佐女贞子以补阴。《素问·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机体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有赖于脾的转输、肺的宣降、肾的蒸腾气化。肝主疏泄,“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故临床中,重视肺、脾、肾、肝的调理,并考虑病情变化,分清主次,两者兼治,加减用药,故能奏效。另外,结合患者的情况,配合使用代茶饮,有助于调和眼局部及全身气血津液,加快症状的缓解。

4 小结

干眼症虽病机多端,但其根本为脏腑功能失调,阴津不足、虚火上炎、耗伤津液,以阴虚为本,以燥热、肝郁、痰湿为标,治疗当把握病机的主要矛盾,掌握疾病治疗方向,理法相应,随证处方。在治疗上,还需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包括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努力改善学习和工作环境,增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均衡饮食,调整睡眠情况,保持健康情绪等以减少干眼症的发生,还应避免长期、大量、联合使用滴眼液,减少角膜接触镜的佩戴,注意手卫生及护理液的保存,外出做好眼防护等[23]。

猜你喜欢
干眼症泪液阴虚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药膳调理干眼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