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青年人才队伍的培育路径*

2023-04-05 20:50
南方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村

郭 婷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将持续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1],为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培育路径指明了方向。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着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人才培养不到位等诸多困难,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极为不利。因此,应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从人才层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1 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农村青年人才,有助于培养一支懂农、爱农、兴农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应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及“青年人才振兴”的相关内容。青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2]。农业农村发展固然需要资源、资金、政策等支持,但同时还需要农村人才支持。为此,应重视培养人才,把培养农村人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很难实施乡村振兴。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青年农民流失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发展不足的有效措施,乡村振兴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涉农院校要培养更高层次的农业人才,发挥学科优势和文化优势,扎根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时代重大机遇。服务“三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涉农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为“三农”服务的工作能力,也有利于涉农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涉农院校为“三农”工作培养亟需的专业人才,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学和智力支持。涉农高校应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优势,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产品,鼓励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下乡调查,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总之,结合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培养一批知农、爱农、兴农的新青年,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农业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匮乏,仍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村青年本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不愿留在农村,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农村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然而,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在城市发展,城市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的少之又少,使得农村专业人才缺乏。正因如此,农产品及农家乐等出现同质化现象且愈演愈烈,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未能获得充分挖掘,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因此,乡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如何,关系到乡村产业是否能实现快速发展,关系到产业振兴层次高低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当前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且完善的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1 农村难以留住青年人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建设,通过遴选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特聘岗位教师等政策,用政策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服务,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农村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且随着高学历的普及,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校毕业生为了谋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将就业方向瞄准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然而,却有很多大学生将在农村工作的经历视为个人发展的过渡和跳板,导致即使一些用人单位为留住人才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但由于农村基层生活设施相对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在农村工作服务期满后,考虑到个人发展、工资收入、生活需要等而离开农村,导致人才无法长久驻留农村、服务农村。

2.2 农村青年知识储备相对较少

就农村人才而言,存在整体素质低且结构不平衡问题。从人才类型来看,基层组织管理人才占比较大,而农业实用人才则较少;从人才年龄结构来看,农业经营者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从产业结构来看,大部分农民仍采取普通种植模式,少有农民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多元化生产。由此可见,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严重,这对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持续向好,但是依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农业培训针对性不强、农业教育不完善,仅有少数的农民家庭希望子女继续从事农业工作等[3]。

2.3 农村人才培养系统不完善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纳入地方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全面认识与重视,缺乏科学管理理念,由此限制其工作发展水平。人才的整体管理能力需要加强,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农村教育水平需提升空间仍较大,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针对青年农村人才培养还不足,还未形成完整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未针对农民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有些农民想学农业生产技能,但由于没有找到正规的培训渠道只能作罢,这制约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其二,农村人才培养方式未注重多样化,应把哪些农村青年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具体培养目标是什么,相应的培养内容有哪些,都没有明确;在进行农村人才培养时,没有注重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由此引发人才培养效果不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推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

3 农村青年人才培育路径

3.1 优化青年创业环境

首先,通过“返乡工程”的实施和发展[4],鼓励有能力的青年返乡创业,服务家乡。各级政府通过宣传家乡环境美化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志向的青年人和有梦想的人士回乡创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要用温情的力量,影响和吸引有能力的青年人才回乡。

其次,选取典型标杆,充分发挥“头雁”示范引领作用。脚踏实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共同致富的佳话,树立典型榜样,弘扬乡村文化正能量。通过设置专栏报道、广播投放、宣传故事片、召开会议、事迹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标杆人物的先进事迹。此外,还应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5],对于对乡村振兴具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应打开绿色晋升通道,及时进行表彰或破格录用。充分发挥区域地位、产业、品牌和资源四个优势,围绕重点资源立地标,突出特色,构建产业最佳“孵化地”,建设最佳“菜园子”致力于展示最美的“后花园”。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引导企业创建品牌,使优质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

3.2 拓宽职业农民培训路径

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同时也是中坚力量,为此,针对农民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应帮助农民提升其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发展步伐。当前,应结合农民实际需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战略目标,不断推动农民队伍实现职业化[6-7]。邀请专家教授定期举办青年人才培养讲座,组织基层村干部开展调查,促使基层干部更新思想观念,打破惯性思维。选出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组织研究小组,为乡镇党委决策提供建议。结合乡村振兴路线图,协助县市人民政府招聘专业队伍,制定相关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行“校村合作、校乡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招生,承担任务的学校主动和乡镇、专业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招生。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成人学习特点分段安排培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指导承担任务的学校精心研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包括技术技能理论知识、产业链信息、“三农”服务指南等,量体裁衣、订餐制作、送教下乡,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优质教学资源成果和品牌课程。

3.3 提高农村居住环境

要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振兴,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是核心。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动美丽农村建设,提升乡村魅力指数。积极开展农村文明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及居住环境。深入村民之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农村经营环境。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损害赔偿,探索建立“户定点、组扫除、村收集、镇转移”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的新模式。按照村规民约,认真履行秸秆综合利用、禁烧禁抛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原则,切实把秸秆禁烧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引导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3.4 深化考核机制,完善奖励制度

现阶段城乡差距仍存在,从总体上来说,农村落后于城市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很大一个因素便是人才外流。对此,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非常重要,引导人才逆流而上。针对乡村治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满足个体需求为前提,深化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供多种样式的人才匹配激励方案,充分发挥“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专业价值[8-10],从而调动乡村人才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乡村治理人才的创造性。针对乡村治理中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既需要包容性的激励政策,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激励方法。此外,应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制度,职称评定应大力向农村人才倾斜,为农村人才创造更多的晋升平台和相应的发展机会,引导他们扎根农村,为推动农村发展作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农村人力资源工作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做好系统规划和部署。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全方位打造知民情、懂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