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路径

2023-04-06 00:11牛亚琳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素养职业专业

文 牛亚琳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是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战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8万余人。

一、构建“三大素养”育人体系,坚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关键。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向内涵化、专业化、本土化、多样化转变。

1.“三大素养”育人体系

“三大素养”育人体系具体阐释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等;“职业素养”表现为拥有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技能素养”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等。“三大素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整体,在潜移默化中,陶铸师生灵魂。

2.“1233”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一个平台、双元互动、三共三高”的“1233”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产教融合平台优势,统筹兼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两端要素,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同频共振,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高度对接,实现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培养具有工程思维、工匠精神和高人文素养、高职业素养、高技能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精确对接企业需求,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积极对毕业生进行“SIYB创业”培训,成为驻运城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单位;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育人理念,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优化产教融合特色道路,打造品牌专业集群

1.校企共建共创共享,产教融合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以产权关系、长期合作关系为纽带,创新合作机制,构建以学校为平台,多企、多校共同建设、协同发展、共享价值的生态圈。寻找一批社会责任感强、产业影响力大、技术实力强、团队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并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产教融合贯穿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全要素、全过程。联合一批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校,校校联手,人才培养互补衔接,实现差异化发展。参与发起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理念与经验,积极推动合作办学,实现办学要素的开放与共享,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2.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打造品牌专业集群

按照“品牌引领、辐射带动、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举办方的产业资源,聚焦清洁能源的数智化、现代制造业的智能化、现代服务业的大健康和文化旅游业的多元化等产业发展趋势,推进形成本科为牵引、专科为骨干的“4+1+N”专业发展格局。“4”即四大支柱型品牌专业群:分别对接煤炭、装备制造、养老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主体产业,建设数智矿山、智能制造、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大专业群。“1”即一个平台型赋能专业群:主动适应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打造自身发展可持续、能够赋能其他专业数智化升级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群。“N”即完善型生态专业(群):以集团产业工程建设项目为支撑,持续加强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建设。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及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布局新兴专业(群)。

3.构建优质课堂,提升课程质量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核心能力紧密对接,形成“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为依据,开发“项目化”课程标准。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探索项目驱动、翻转课堂、情景模拟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理实融合。开发线上“教师空间”和在线课程建设平台,推行“6个1”案例教学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企业技术、工艺、设备、产品、材料及管理模式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大限度掌握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技能经验。

三、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按照“营造良好氛围,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引进优秀人才”的基本思路,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开展师德教育与师德考核活动,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健全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人事聘用机制,完善积分门槛制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推进教师成长发展、双师素质提升、名师大师培养、精英团队建设4个行动计划。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与举办方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选派优秀教师赴企业实职锻炼,更新教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由教授、骨干教师、校外专家组成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发了集教学文件建档、评教评学、成绩管理、教学差错及事故的认定处理、教学效果统计分析、奖励激励等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平台。实行“五检三评”“实训室7S管理”及教师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构建了能够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教学建设要素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学校投资2亿元,校企共建了现代化教学矿井,在全国涉煤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实现了建设模式创新,提供了建设标准参照,填补了国内职业院校高水平综合性煤炭实践教学基地的空白,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职工培训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大突破性及示范性的系列成果。学校坚持真场景、真设备、真岗位、真标准等“四真优先”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煤矿设计规范》等要求,最大限度做到贴近现场、能实不虚,软硬件设施设备及配套工程同步一体化设计建设,并进行合理化改造,适应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借鉴国际“教学工厂”先进理念,探索教学矿井教培研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和锤炼的产物。因此,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内涵,显类型,出特色,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