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

2023-04-06 04:43纪金喜高祝敏
居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滨水水域营造

纪金喜 高祝敏

(1.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0;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以及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城市水域空间运输、饮水以及消防等功能已经逐渐开始被城市居民所抛弃。这就使得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各种水域建设越来越不受到相关部门重视。甚至一些城市为了尽可能提高自身城市建设水平,会主动侵占一些滨水空间建设经济建筑,这就使得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空间不断减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滨水空间的现实需求,对滨水空间进行活力营造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城市滨水空间概念

对当前行业中可以找到的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前行业中所指的滨水是一个覆盖较为广泛的概念。各种或大或小的河流、湖泊、海洋甚至是湿地环境都可以算作是滨水的具体范围。城市中滨水空间往往是指城市建设中与各种河流、湖泊或海洋相邻的土地空间,也可以指城市与外部水域相邻的空间。其空间范围覆盖面积主要为200m~300m的水域空间以及水域空间附近的各种土地空间。水域空间对居民构成吸引,其吸引距离大约为1km以上,3km以下,用更浅显的数据可以看作是居民正常速度步行15分钟至半小时的范围[1]。

城市滨水空间的具体概念,概括来讲可以说是城市中与水域面积相连所有陆地空间的一个汇总概念。滨水空间在空间结构上往往可以划分为水域、水际线以及陆域三个部分。 在城市建设中对滨水空间的营造往往主要是针对其水际线和陆域范围,后文分析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具体方法也是以这两个结构为基础。

2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价值

2.1 发掘城市的人文历史价值

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初往往是以聚集地形式存在。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水源往往是人类聚集地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当代城市的诞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自身水域空间也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很多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滨水空间范围内,往往会以水源为基础建造出各种功能各异的建筑物。而在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过程中,对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保留,可以充分挖掘出城市以水源为基础的人文历史价值。同时在城市滨水空间营造过程中还可依据城市水源所涉及到的人文历史价值,对这些历史人文古迹进行维修与保护[2]。例如很多城市滨水空间往往会存在一些古代的水城门、护城河、渔村,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古建筑。如海关、灯、码头等,这些古建筑往往可以体现出古代人民在建筑方面的文化感以及审美观念。在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过程中对这些古迹进行保护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还能对古文化进行很好传承。

2.2 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价值

水源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水平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很多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而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丰富的水体资源以及陆地资源,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在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营造过程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引导,充分激发出滨水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作用,可以营造出更加适合人类以及各种生物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营造,还可利用水源的净化、缓冲、还原等生态功能,为水污染问题控制工作起到辅助作用[3]。

2.3 为城市增添旅游价值

受到城市滨水空间环境影响,旅游往往是进行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的一项重要途径。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城市生活的居民工作以及生活节奏都变得越来越快,这样会使很多居民产生精神上的疲劳感以及枯燥感。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旅游就成为了人们进行释放以及自我安慰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在城市滨水空间中,一些传统的渔村建筑、灯塔建筑、港口沙滩等都是城市居民获得放松的一处旅游地点。我国对于滨水空间的旅游建设已经获得了一些不小的成就,例如西湖景区,上海黄浦江的两岸景色以及大连老虎滩公园等,都是我国当前著名的滨水旅游景点。有时旅游景点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滨水空间得到有效营造,还带动了当地经济行业同步发展。

3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而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水域与陆地区域相交的区域,是城市中最为主要的几种自然生态区域之一。而城市中绝大部分居民都需要依靠其感受自然,若在城市建造过程中过分注重城市化建设,对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不加节制的入侵,极容易破坏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调节功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系统环境形成对立的趋势,从而使在城市中居住的居民们无法感受到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对城市的滨河空间进行活力营造过程中,应当尽量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河流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恢复,逐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3.2 公众性原则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主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公众性。城市滨水空间在很多城市中都是其景色最为优美的一处地点,居民们可通过对其游览得到视觉以及精神上的放松。若在建设过程中将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分割并与居民隔离,从本质上就忽略了城市居民应当享有的平等的亲水权利,这样既不尊重城市居民的平等权利,也不符合当前城市与社会的发展基本准则。在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活力营造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遵循公众性的原则,加强滨水空间公众设施的建设。

3.3 全天性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居民的生活习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全天性几乎成为了现代城市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而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当遵循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营造时遵循全天性的原则。城市的滨水空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日期以及每天的不同时间内都具备着魅力不同的景色。例如春季的万物复苏,冬季的河面冻结,清晨的晨曦,傍晚的夕阳以及夜晚岸边的灯光在水中的倒影等都具备着各自不同的独特魅力。

3.4 生活性原则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活中仅有的几种自然生态环境之一,往往是市民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其承载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以此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在这样的城市情况中,滨水空间这种风景较为优美、生态环境较为良好的生活缝隙就成为了城市居民日常进行放松的良好空间,而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就是将过去闲置的一些滨水空间建造成富有活力的公共休闲场所。在营造过程中,应当注意融入城市的风格特点,依据具体情况,结合城市居民不同年龄性别的不同需求,营造出符合社会居民生活休闲需求的公共区域,为城市居民钢筋水泥的生活注入足够的活力,因此生活性是城市滨水空间进行活力营造的必要原则。

4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方法

4.1 营造生态活力

城市的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进行活力营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营造其水际线的生态活力。首先要积极对各种先进水源处理技术进行研发与运用,努力形成以河流为中心的生态廊道网络结构,实现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其次要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严格把控,尽量避免滨水空间附近污染物排放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可积极引入一些先进的水体净化技术对滨水空间的水质进行全面管理。根据我国相关政策中的要求,城市在进行建设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在对滨水空间进行活力营造时,积极建设生态廊道不仅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4.2 营造经济活力

城市的滨水空间在正式投入运用后,因其良好的环境优势,会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从而产生大量的人流量,在当地的人流量增加后,上位规划部门可以利用人流量的优势吸引企业对城市滨水空间的陆地区域营造工作进行投资,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在其产业发展成效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流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使当地经济以聚集效益的形式呈现出健康发展态势。但要注意的是,在吸引投资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产生经济效益所耗费的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避免城市滨水空间土地资源被无节制的占用。

4.3 营造社会活力

滨水空间活力营造中的社会活力主要是指通过滨水空间的营造为居民的社交活动等注入能量。当前社会的社交活力最主要的形式来源就是人们的社交行为,而社交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休闲娱乐设备进行的消遣、餐饮、购物以及游览等行为,在这样的行为中可以营造出一种较为积极的消费氛围,同时,通过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可以利用各种图片、文字等传播介质对城市中相关水域的历史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讲解,使人们感受自身生活与城市水域间的紧密联系;其次,要根据当前社会居民的不同社交形式,尽可能构建出较多形式的社交活动背景,形成多元化的社交空间;此外,可利用大型社会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城市的滨水空间中,当前社会人们的通性就是对各种大型活动保有足够的兴趣,基于这种群众特性,在各种节日举办大型的公共性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城市的滨水空间中,从而提高城市滨水空间营造过程中的社会活力。

4.4 营造文化活力

城市的文化活力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内涵体现,因此在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营造过程中,要注重对其文化活力的营造。绝大部分城市都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洗礼,其城市文化特征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形成,因此在营造滨水空间的文化活力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记忆,将其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一项消费资源。对此,在对滨水空间的营造进行规划时,可以选择设计一些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建筑艺术结构,对城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建筑设计的形式进行展示,经过打造,这些蕴含历史文化符号的建筑和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众的认可,会逐渐成为城市滨水空间营造的外在特点,从而激发社会各界对其价值的关注和经济的投入。

此外,一些具有水域特点的建筑,如渔村码头等也属于滨水空间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在滨水空间的营造过程中,可以突出这些水域特点,以此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并引导人们对此类城市印记进行思考、追忆,从而使城市的滨水空间营造获得居民的认可和喜爱。

5 案例分析

以深圳大沙河滨水空间带的活力营造为例,作为横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条河流,大沙河在深圳市的城市建设中被不断改造,逐渐由自然河川转变成排洪调蓄为主的功能性渠道[4]。在对大沙河滨水空间带进行营造时,设计始终秉持着生态优先的理念,以生态构建激活河道两岸发展,打造生态栖息地、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河岸带,为水生、陆生、野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处理城市废水的同时也为周边居民建立开放的湿地空间,因此周末时便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片区[5]。河岸绿带与两侧公园绿地有机结合,使大沙河沿岸重新焕发了生态活力,并以此为基础为居民营造出了一个绿色舒适的滨河休闲空间。在水面宽阔处引入水上皮划艇活动,植入水上运动,通过举办赛事,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影响力,大沙河现已变成与城市生活共同呼吸生长的流动风景[6]。

6 结 语

总的来说,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区域,在当前追求生态发展的城市建设背景下,对滨水空间进行更高质量的活力营造可以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滨水空间可为城市居民营造环境适宜的绿色休闲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原则。

猜你喜欢
滨水水域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