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视域中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要点

2023-04-06 04:43降俊文
居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植物园林设计

降俊文

(孝义市园林绿化中心,山西 吕梁 032300)

当前,城镇化步伐正在持续加快,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实施园林景观项目工程中,工程设计队伍应当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境发展观念,进而推动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但许多工程设计人员,在实施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却因为没有注意植物的合理配置,而使得工程设计景观效果有所降低。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在实施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具有科学的认识,必须将其置于工程设计的基础地位,也必须坚持工程设计的基础性原则,从而确保植物配置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园林设计的作用[1]。

1 园林设计视域中植物选择和造景设计问题

1.1 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目前在园林设计视域中的植物选择和造景设计中,出现了植物类型过于单调的情况,设计师盲目选用树木,导致在实际园林设计中容易忽略本土树木,大量采用国外名贵树木。此外,部分景观设计师缺乏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认识,导致本地植物生长不理想及外来物种成活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影响本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1.2 设计侧重于观赏性

部分园林设计中,花卉配置没有和实际情况有效融合,只是一味追随现今主流园林设计方式,而且对园林设计中环境因素也不够关注,部分园林设计侧重环境观赏性,而忽略了实用效果。以中国开敞型园林设计风格为例,以大面积草坪为基础,用几株高大乔木做主景,在中间点缀小灌木,创造出了华丽与大气的自然环境效果,但这些设计风格中的植物选择和花卉造景方法,与我国实际实用环境不相吻合,并没有实现现代景观式园林设计的生态效益。

1.3 景观设计模式陈旧

在花卉选择和造景过程中,缺少创造能力,导致园林设计传统陈旧,没有在设计阶段融入现实问题,降低了工程设计的成效。在实际使用植物造景方案过程中,由于自身环境与发展所需要时间的影响,无法合理依据实际现场状况考虑其设计科学性,从而导致植物造景产品设计工作与其他领域发展出现差异和偏离。部分设计工作者出现了审美意识缺失、自我品味不足等现象,从而导致园林规划和园林绿化设计之间出现偏差,进而对植物园林绿化设计的准确性造成了干扰[2]。

2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原则

工程设计人员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过程中,要想成功开展植物配置项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原则。首先,针对建设场地自然环境,选取合适植物加以搭配,能够确保植物在成长过程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提高植物成活率。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在开展植物配置项目中,必须重视工程建设范围内的环境状况以及土壤类型等。其次,尽量改善植物栽培条件,以确保植物较好地成长。设计师在实施植物设计整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立体空间配置方式,充分利用植物各个阶段的营养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做出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植物植株的生长发育,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使植物良好生长[3]。

2.1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目的性原则

植物配置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对施工地自然环境进行考察,选择满足实际需要的合理植物配置。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作用,比如有些叶片中具有特殊气孔结构的植物,能够吸收环境中有害气体,进而改善空气质量。

2.2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美学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要选择属性相同的植物,植物属性相同能够使得植物在配置中实现颜色、种类的统一,提高其观赏性效果。

2.3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学原则

依据园林绿化施工地气候、水文、土壤等选择合适植物品种,进行园林植物科学化配置,进而保证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植物选择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依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环境,适应其生长需求的苗木品种。

2.4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健康正常生长原则

需要特别重视园林植物种植之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做好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考虑不同植物品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最终保证园林植物能够健康正常生长。

2.5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创新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创新是灵魂,其影响着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科学创新原则,结合施工地特色,打造出具有设计感且符合当地自然环境要求的精品园林工程[4]。

3 园林设计视域中的空间配置和造景意义

3.1 改善生态环境

现阶段,由于城市化发展逐步推进,人类更加注重养生与健康,使用植物进行绿化不仅有助于改变大气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室内外空气。绿色植物具较强光合作用,可有效吸收危害人类健康的放射性物质,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明显作用。绿色植物不但可以改变人类栖息环境质量,还可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通过配置不同植物,并注意符合植物选择和环境造景设计实际要求,利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法,有效发挥出植物在抗震、耐火、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有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3.2 社会慰藉

植物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精神抚慰作用。现代人身处都市,生活压力较大,普遍面临自然缺失症的问题,因此园林景观建设逐渐成为了一种现代人抚慰自我精神的主要方式。在公园视域中,植物配置与造景填补了天然不足,重点体现在公园造景设计中,错落有致的植物布置和设置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体验植物的形态美以及造型的千姿百态,通过空间交错感受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以此带给人们更加饱满的视觉享受。在公园建设中,强调植物设置和造景,在营造具有可观赏性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也可以满足人们在文化和心灵层面的需要[5]。

4 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选用应因地制宜,坚持下列原则。首先,按照本地气候环境选用最适宜栽培的树木,因植物自身具有其独特生长习性,有的树木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如柏类、白杨树等,而有的树木天生不具备抗寒能力,如桂花、水杉等,因此,切勿将严寒地带的林木种植在酷热地区,更要避免将南方树木强行种植于北部高寒地带,否则就算后期能够成活,也达不到较好的造景效果;其次,依据各地不同土壤特性、环境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等选定适宜栽培的树木。不少地区因为遭受汽车尾气、工业废水和杀虫剂等污染较严重,土壤产生偏酸或偏碱性,实际状况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除对土壤性质进行必要调整之外,必须根据自然环境选用具备较强抗污染能力的植物品种,如映山红、栀子花等,实验证明这类植物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好,玫瑰、仙人掌等则可以在碱性程度较大土壤中实现良好发育。与此同时,还需要按照栽培地点和日照特点选用适宜不同植物需要的土壤类型[6]。

5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措施

5.1 充分利用水生植物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陆生植物的运用已经比较完善,设计人员具备了相应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但由于水生植物数量相对较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为严苛,因此在水生植物设计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技术限制。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此类植物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水生植物自身特点,发掘其优势和潜能,通过进行水生植物运用的实际过程,对一定范围内的水环境和气候加以调节,同时建立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而对周围水体环境形成有效净化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周围水体环境效果较为突出,在植物生存的水环境中,其还能够向其他生物供应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更好过滤水源中的重金属,且水生植物造型美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具备较好美化功能。

5.2 营造小型生态系统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营造的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强,但如果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仅顾及植物的配置与搭配,而无视其他生态因子影响,将会削弱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甚至还会干扰项目整体设计效果,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

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需要对适宜植物类型进行有效选择,同时对于部分微生物以及动物的选择也需要加以综合考虑,比如蚯蚓在生态环境中可以起到净化土质和疏松土壤的作用;昆虫等可以对食物链进行调节和完善,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协调和平衡的重要作用;微生物不但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尸体和排泄物进行分解,同时也可以使土地和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循环和再生,避免环境失调现象。此外,在进行植物配置整个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引入部分具有观赏功能的动植物,以提高设计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得整个景观环境既具备艺术美感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5.3 整体性植物配置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选择模块化设计方法,这样的设计方式既美观也便于施工。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人员也需要特别注意各个模块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出现区域分情况,保持设计的整体性效果。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进行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还要注意比例和材质的差异,可以采取多样化植物搭配方式,确保设计在具备一定差异性同时保持设计风格一致性,建立和谐整体的植物景观环境,实现植物内部的协调统一,保证美观度的同时发挥其整体效果和使用功能。

5.4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相关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实现观赏性和实用价值的共存,因此在园林设计植物选择和造景过程中,必须确保设计相关工作完成后,同时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景观在不同季节中形成不同景色,而基于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并且严格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理位置差异合理选用不同植物类型。景观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植物功能,实现整体层次感和公园设计多样化,其次还应注意植物配置在整体公园景观中的功能性作用,科学有效的公园景观设计会充分考虑当地人文因素,突出地域特点的同时在整体设置上又具有个性化。

5.5 凸显造景内涵

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方面必须遵循艺术性要求,同时也应根据植物自身特性达到设计效果和使用功能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造景特性和景观功能,使植物配置在实现差异化的前提下突出其多样性特点,综合优化植物配置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合理性,使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达到天人合一。现阶段城市绿化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贯彻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继承与保留地方传统文脉,并通过丰富植物文化内容对地域文化进行更深入发掘,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5.6 更新完善设计模式

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方法设计的过程中,植物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优化。首先,必须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合理分析调查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过程的社会人文特点和自然环境需求,制订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其次,在植物造景工程设计环节,必须考虑工程设计整体性和全面性,并根据人类审美特征和城市功能需要,将园林植物的有效配置与造景工程设计充分融入到城市化发展建设之中[7]。

6 结 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城市在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正不断朝着节约型和轻量化方向发展。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已然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施工企业在开展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专业要求的建筑设计人才开展工程项目建筑设计,进行合理植物配置方法的有效实施,才能确保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带来更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工程设计人才也要结合国际国内先进设计经验,并针对实际施工状况,对工程设计理念加以提升与优化,进而推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植物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