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提升思考

2023-04-06 04:43张建军
居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施工方人员建筑

张建军

(甘肃高创建业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提出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实践表明,质量管理效果极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只有准确把握影响因素,结合项目情况调整管理模式与手段,才能使质量管理发挥出应有作用,建筑价值自然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由此可见,围绕如何提高管理有效性展开讨论很有必要,这对改善建筑性能、延长建筑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1 建筑质量管理现状

作为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部分,质量管理与建筑质量、使用寿命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从广义视角看,质量管理强调将提高项目质量作为最终目标,以全过程、全面管理作为依托,对各道工序进行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建筑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延长其寿命[1]。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质量检验,即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施工现场情况的方式,为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二是质量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对项目潜在质量问题进行防控,通过数理统计等方式,对项目质量加以统计,剔除不确定因素给项目质量带来的影响,确保项目质量可得到有力控制。三是质量保证,需要有关人员对项目质量进行系统评价,由此达到检验并控制项目质量的目的。四是质量监督,要求有关机构依法对施工方做出的不当行为进行制裁或是惩罚,为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保护。

建筑施工规模普遍较大,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往往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安全系数、产品使用性能以及项目经济效益。新时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围绕该项工作所展开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管理模式及手段逐渐趋于完善,但要明确一点,即:现有管理模式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难以做到全过程管理,且管理有效性无法达到预期。出于提升管理有效性的考虑,本文选择以可能对管理有效性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为切入点,对管理现状展开深入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2 建筑质量管理的作用

2.1 提高工程质量

近几年,建筑行业呈现出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势头,作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主要载体,建筑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要想使建筑性能及寿命达到预期,关键是要对其质量进行管理。施工期间,有关人员应关注各道工序、各个细节,严把质量关,确保无论是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还是监测方法,均与现场情况高度契合,由此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2 增加企业收入

提高管理有效性,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为可观的收入,这是因为对建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材料被浪费的问题,降低项目成本[2]。另外,对建筑进行科学管理,还可使设备、建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在保证建材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前提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施工投入,企业收入自然变得更加可观。

2.3 提高管理水平

落实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可使施工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施工质量往往决定了建筑工程成功与否,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可确保潜在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另外,这样做还有助于降低问题发生率,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确保项目投运后,能够发挥出应有价值。

3 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

3.1 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作业环境以及管理环境均与建筑质量密切相关。从自然环境层面看,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水文情况都会影响施工质量;从作业环境层面看,若施工人员没有合理摆放施工材料,则会干扰施工进度,并导致管理有效性无法达到预期;从管理环境层面看,施工方未提前建立可以约束人员行为的制度,同样会影响施工质量[3]。

3.2 材料因素

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质量往往决定了项目质量。建筑施工所使用材料类型及数量相对较多,对其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然而,现阶段,仍有少数管理者未能准确把握材料与工程质量间的关系,为追求眼前利益而选择购入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导致建筑质量无法达到业主方预期。

3.3 工艺因素

近几年,科技发展速度有所提升,这也给建筑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大量先进工艺和设备被研发出来,但受人员可塑性不理想、可供调用的资金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仍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均未能做到及时引入先进工艺、设备,导致施工质量不理想。

3.4 人员因素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人员因素自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参建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包括监督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对人员进行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而相关工作所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4.1 人员频繁流动

施工人员多为外来人员,存在流动性强的特点,若施工方没有做到科学管理参建人员,则会进一步加剧人员流动,新加入的人员对项目的了解十分有限,施工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3.4.2 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来看,农民工仍然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多数农民工均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未能意识到工程质量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导致施工期间质量问题频发。

3.4.3 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建筑施工所使用设备、工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均有所提高,这也给施工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素质及突出能力的人员,才能灵活运用施工现场所配备设备,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现阶段,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以农民工为主,该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一定概率出现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凭借自身经验使用设备等情况,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包括两个:一是设备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4]。

3.5 管理因素

研究表明,制约质量管理相关工作高效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施工方现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致使管理人员无法充分行使自身权力。另外还有少数企业并未按照要求建立相应制度,导致管理人员难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进而造成项目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况。二是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且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三是施工单位没有引入岗位责任制或是相关制度未得到落实,权责模糊,问题发生后,各部门推诿责任。四是管理层未对该项工作引起重视,将进度置于质量之上,少数管理者为追求利益,而没有对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严加管理,导致不达标材料进场,进而对项目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4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4.1 提高环境质量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环境管理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施工方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恰当保护手段,为自然环境提供有力保护,将项目施工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二是作业环境,管理人员应敦促施工人员合理摆放施工所需设备及建材,同时检查现场所安装临时照明设备的性能,为项目施工奠定良好基础;三是管理环境,施工方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凭借该机制约束参建人员行为,保证操作规范且标准。

在管理自然环境期间,还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的天气情况, 在遭遇暴雨或其他极端天气时,酌情减少工作量, 同时为参建人员配备全套保护设施,避免其安全受到威胁。作业环境的管理重点如下:一是改善照明条件,为精细化施工提供保障。二是根据现场情况, 设置临时道路,保证材料能够顺利到达施工现场, 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同时压缩项目成本。三是科学规划现场布局,确保工作区和办公区等区域具有清晰边界, 并分别针对各区域情况,采取相应的安保方案。

以广州某建筑项目为例,施工方在正式施工前,便派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随后,由管理人员结合现场勘察所掌握资料,对环境加以调整,增加照明灯数量,并建立相应的卫生场所、消防场所,为施工人员提供便利;竣工后,第一时间清理现场垃圾和剩余材料。项目最终获得“优秀工程”称号。

4.2 重视材料采购

设备、建材对项目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采购材料前,施工方先要了解设备性能、原料场地和质量,仔细阅读厂家所提供许可证书,对证书内容进行仔细记录,切记不得为降低项目成本而采购不具备“三证”或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以建筑情况、设计方案所提出要求为依据,全面检测设备与建材,确保所采购设备性能、建材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以免出现资金或是资源被浪费的情况。运输过程中,为材料提供全方位保护,进场后,及时检查材料情况,如果检查发现存在不达标设备或建材,应如实记录其情况并尽数剔除,改用更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建材,随后根据材料特点分类存放[5]。事实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可规范材料市场,使市场得到有序发展。

4.3 合理选用工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工艺更新换代的速度有所提升,对建筑行业而言,根据项目情况确定施工所用工艺与设备,通常可使质量管理所具有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鉴于此,施工方应酌情引入先进设备,同时调整施工方案与工艺,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帮助施工人员准确掌握项目所用工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各项工艺均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另外,日常工作中,技术人员应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淘汰无法满足项目要求的、安全系数较低的、机能老化严重的设备,避免给施工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4.4 落实人员管理

实践表明,要想提升人员管理有效性,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入主体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结合实际打造相应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开展管理工作,尽量杜绝人为失误,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二是重点管理工程负责人,确保负责人对自身权责具有系统且准确的了解,委派专人对负责人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处理违规情况。三是招投标阶段,仔细分析投标单位资质和能力,保证中标单位拥有专业施工队伍,以免由于人员频繁流动,导致项目无法如期交付。此外,中标单位还应当配有兼具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以及突出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确保各项工作均能够得到有序推进。四是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参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参建人员对项目情况、重难点和施工技术具有准确了解,定期进行培训,为参建人员提供了解、掌握先进理念与工艺的渠道,提高参建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施工中。五是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保证参建人员均已接受过系统培训且顺利通过考核,随后,与该群体签订相关合同,为自身及参建人员权益提供保护。

4.5 强化施工管理

实践所积累经验表明,只有准确掌握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恰当的管理手段与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所具有的有效性达到预期。鉴于此,施工方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系统且完善的准入机制,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间的竞争更加公平。此外,还应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引起重视,加大监管力度,为后续各环节的有序推进提供保证。如果条件允许,可组建相应的监管团队,由该团队成员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管,杜绝不达标材料进场。施工期间,由监管人员联合建立人员,对项目变更情况、参建人员所做出行为加以控制,为施工安全、进度与质量提供保证。

以某建筑施工项目为例,中标后,施工方第一时间成立了监管部门,将审查设备和建材的工作全权交由技术人员负责, 待审查告一段落,技术人员便前往现场,为后续工作做准备;施工期间,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施工结束后,技术人员联合管理人员对材料使用率、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检查,旨在避免项目出现资源浪费或是污染环境的问题。 最终项目顺利竣工,施工效率及建筑整体质量均达到行业最新要求。

5 结 语

通过分析可知,建筑质量极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要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关键是要对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引起重视,酌情引入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保证建筑质量可达到业主方诉求。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建筑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还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日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施工方人员建筑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