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探究

2023-04-06 04:43孙虎平张汉武
居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建筑施工

王 胜 孙 浩 孙虎平 张汉武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装配式建筑起源于国外,因其生产成本低,并且建造速度相比传统建筑方式较快,在国内迅速发展,装配式建造方法在工期以及劳动力投入方面,也显现出其独特优势。大量的建筑构件拼装技术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方便快捷,并且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小。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时间短,可用于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作为新技术,各种因素造成施工现场混乱,装配式建筑质量不佳,因此就需要更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1 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特点

1.1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简介

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是指首先满足用户居住需要,其次建筑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同时也要满足设计文件及合同的规定。另外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质量也尤为重要,毕竟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实体是在建筑施工阶段形成的,而建筑整体质量高度依赖于构件的质量。

对于装配式建筑质量来说,决定其质量的基础为项目设计阶段和施工策划阶段,在建筑施工阶段,相关责任主体围绕业主共同参与工程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不仅要求设计建设单位,还包括对于装配式建筑所需构件的相关供应商在内,应共同将各自生产要素协同,参与质量管理。

1.2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特点

根据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特点,从施工现场实际工作情况分析,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方式的特征,仍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方式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根据施工过程为节点,可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分为施工策划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以及最终纠偏和保护阶段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围绕人、机、料、法、环重要因素执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管理方式。

从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分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影响。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主要人员有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二是装配式建筑构件材料因素的影响。主要为该工程预制构件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相关成品材料以及半成品材料。原材料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查,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以及结构强度构成影响;三是施工现场相关机械设备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主要使用两类机械设备,一类是专用的施工设备,另一类是施工现场单独使用的大型起重设备。设备的吊装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影响较大;四是施工工艺方法的影响。主要是指施工组织设计方法等,方案的编制应满足科学性;五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这里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质量具有波动性,主要因为其特殊的建造工艺。建筑构件从生产到施工现场的安装,流动性较强,构件在流动过程中其固定性和单独性容易受到影响。另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隐蔽性也是造成质量波动的重要因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相关工序交接不严谨,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不到位,相关构件在安装前检查不仔细,其本身内部存在缺陷,将会对整体建筑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严重会导致建筑未使用而造成相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过程中,应严防此类问题,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达到保证建筑质量的目的。

2 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的目标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较多。首先应注重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指导, 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原则,发挥纲领性作用,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要求确保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安全、绿色施工等各个项目的实现率都达到预期;其次,绿色安全施工标准要求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精益求精,在质量管理上慎之又慎。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循全流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原则。施工过程中深入贯彻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重视,针对分析得出的重要因素进行重点管控。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针对装配式施工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进行策划,以期达到能够指导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质量实施目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指导性。

3 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种种原因,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难以实现原有的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对项目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现,符合施工要求,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

3.1 人力资源因素

人力资源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因此,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析、配置、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另外,较高的施工人员异动发生率也可能导致项目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和生产安全意识弱。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存在工程建设工序遗漏等情况,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浇筑时,混凝土灌浆不饱满,构件内部空心,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引发人员伤亡,对工程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质量带来一定威胁。

3.2 施工技术因素

现场加工作业的建筑产业操作工人人数较少、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不能精确掌握各种坐浆、注浆工序的工作时机和浆料用量,有时过早加入浆料拌制,在夏季温度过高情况下,水分易从浇注浆料中挥发,从而使得建筑墙体容易出现基层裂缝、渗漏现象,施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会直接造成人工注浆、坐浆不合格,事后很难及时进行补救,进而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果的正常发挥。

3.3 物资机械因素

物资机械是现场施工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做到合理计划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工程项目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以公司经营生产为核心。在施工阶段,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械设备的使用及机械设备的验收等机械管理工作,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二次运输时路线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就会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

3.4 施工环境因素

项目相关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同时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办公区及生活区管理难度大;现场通行道路随意堆放障碍物;部分场地构件存放位置布局不合理;新入场构件及其他材料未按相应区域进行分类堆放,现场材料堆放不合理导致二次搬运,人工及机械成本增加。

3.5 材料方面因素

由于装配式建筑多采用PC构件进行建造,现场起重机械的稳定性对装配式构件的起吊和安装有着很大影响,容易造成构件损坏问题,由于尺寸偏差导致安装无法做到精准对接,与设计初衷相背离,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构件安装使用的坐浆料厚度不够或存在偏差,导致受力不均,造成损坏。另外坐浆料的原材选择,材料比例,搅拌时间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此外,竖向构件及预制墙体上下层的套筒连接和同层预制墙体间的现浇混凝土连接,是当前装配式施工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连接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物的主体安全。后浇混凝土段部分质量问题以及预制墙体的锚固钢筋移位,会导致钢筋无法伸入上一层预制墙体下端的套筒,从而影响套筒灌浆的饱满度,套筒拉力会降低。目前,套筒灌浆时常会出现预埋管道堵塞,出口出浆困难,套筒内灌浆情况无法直观确定等情况[2]。

4 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优化

4.1 人员管理方面

项目施工过程阶段,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应当着重对于施工人员加强指导与培训,定期对工人进行施工工艺交底,提高全体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采取内部资格证制度,对于某些岗位、关键工艺,只有在项目内部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定期安排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各个施工作业流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流程进行操作。

可以在管理人员内部开展施工质量竞赛活动,既不影响施工生产,又可以提高专业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同时还可以对人员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培养施工人员吃苦耐劳和规范作业的精神,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质量竞赛活动可以采取一定的表彰和鼓励措施,推荐与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让施工人员找到团队归属感,稳定优秀班组人员结构,培养后备力量。

在施工现场会发生突发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现场安排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不会造成项目延误工期。

4.2 装配式建筑构件检验方面

项目施工单位最好可以指派质量管理人员与监理单位进驻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对构件的生产进行驻场监造,保证其尺寸、承载能力、高度和整体性可靠,方便拆卸和安装。钢筋加工区加工样品,机械调试完成后,不得再行调整,加工一定数量后要及时对加工机械进行校验,确保加工质量。在钢筋隐蔽前对钢筋进行检查,合格后举牌验收,方可隐蔽。混凝土浇筑前设置振捣标准,避免振捣时间太长或太短造成质量问题,成型后及时按照既定养护标准养护,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下步工序,如吹毛、拉毛等粗糙面制作工艺。要及时取样,同条件养护。对生产完成的构建成品,应分别堆放,且堆放方式及层数应符合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厂,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标注,方便日后质量调查。

4.3 实时公布施工质量信息

尽可能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共享。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递,非常有利于施工质量的预警分析,相关各单位和用户随时掌握施工质量信息,以做出相应的管理动作,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起监督作用,有效促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质量行为,对质量问题及时有效整改。

施工单位主动建立工程质量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将有关工程质量沟通和交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得设计单位可以随时了解工程进度,掌握工程动向,以便在关键工序提供帮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可以根据设计单位的交底和建议主动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与建筑利益相关单位之间能实时进行沟通,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报,对主要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将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同时,施工总承包方应搭建平台让施工质量主要利益相关者进入项目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车间实地参观[3],可以参与装配式构件生产质量的过程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构件生产商应该接待进入流水线作业的利益相关者参观和考察,对参观人员提出的质疑应及时给予答复和解释。

5 结 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规程化,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成果。要想让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拥有更大发展,就必须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项目为例,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当考虑的影响因素,充分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方法,从施工过程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一次成优质量管理制度,旨在推动和促进装配式建筑稳步、科学、可持续发展。

主要结论为: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重要性不同,因此有必要在施工阶段对这五个方面采取不同管理制度。人员因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过程质量管理中起重要作用,有必要在施工各环节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从施工过程分析,应当注重对施工策划及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要做到人员配置齐备,也要严格控制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并且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也应严格控制,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

最后,本研究所提出的各项管理方法,从有效性方面保证制度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装配式建筑质量隐患,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应当充分考虑制度执行成本和执行效果,适当进行调整,以期实现工程相关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建筑施工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