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白瓷月缸的工艺与美感

2023-04-06 12:41PARKAAR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白瓷器物美感

PARK AARON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一、白瓷月缸的定义和名称

白瓷月缸是韩国朝鲜时代17-18世纪制作的高40厘米左右的圆形乳白色白瓷器物,通过上部和下部的相同形状以拼接制作而成。据记载,白瓷月缸作为朝鲜时代王室的日常生活容器使用。非定型的白瓷月缸既不具有华丽复杂的色彩和夸张的表现,也没有纹样装饰。以天然材料和工匠的工艺技术为基础,突出其特有的自然形态和纯白色的圆润曲线。从非定型的造型中可以发现宽厚、不加修饰的朴素风格和淡白美。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白瓷月缸作为工艺品,至今仍被很多艺术家借用。

白瓷月缸与其他一般的白瓷器物不同,无任何图案装饰,像满月一样白皙圆润。因此,近代时期被学者和收藏家称为“白瓷月缸”(moon jar)。白瓷月缸在近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详细区分器形的分类和名称,而是全面地称为“月缸”。2011年韩国文化遗产厅正式将其命名为白瓷壶。但是由于“壶”是日本人对“缸”的用语,从文献记录来看,可以推测出朝鲜时代将其称为“缸”。[2]因此,本研究将其称为“白瓷月缸”。

韩国近代的学者和艺术家们以朝鲜时代的白瓷月缸为主题进行了艺术作品和理论的研究,这与韩国传统主义相结合,也因此使得白瓷月缸更受瞩目。笔者认为,白瓷月缸并不是朝鲜时代陶瓷中值得关注的特殊类别,比起其原本的特性,知识分子从白瓷月缸形态本身所体现的美感中发现了新的审美意识,使之成为具有韩国审美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韩国代表性的绘画艺术家——金焕基,将白瓷月缸作为平面绘画素材,旨在关注其所显现的平凡性,他认为白瓷的自然造型与美感是由陶工的“无心”所完成的。金焕基与当时的学者和古美术品收藏家积极展开了谈论。从那时起,在韩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正式通用了“白瓷月缸”一词。据推测,当时,金焕基将白瓷月缸的白色和圆圆的形状与月亮这个表象结合在一起,展开了新的审美认识并分享。从金焕基关于白瓷月缸美感的文章来看,已经确立了当时白瓷月缸的美感。他在报纸的投稿中主张,朝鲜人对白色的憧憬通过白瓷具体表现。白瓷月缸作为韩国现代美术中的主题,完成了独具代表性的韩国审美表现。韩国现代艺术中的白瓷月缸在传统功能、材料、形态、工艺技术中扩张了其概念,以艺术家的内在感性和表现性为基础,展现出更多样的造型变化。

二、白瓷月缸的制作工艺

白瓷月缸由构成上部和下部的两个钵接合制作而成。如上所述,通过上下部接合成型方法制作器物是试图有效地弥补在造型特性上可能发生的工艺制作技术的缺点,在其他几种器物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方式的制作。白瓷月缸的分割制作,据推测,是由于当时韩国胎土的可塑性和耐火度的问题,因此一次性制作完成的难度很大。白瓷月缸的整体比例上下为1:1圆形造型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制作的效率性和简易性。同时,该制作方式特别用于制作大型器物。在朝鲜的文献记录中很难确认该制作方法的内容,但在中国明朝宋应星著书《天工开物》中,“制陶”篇中说明了将上部与下部分开制作后结合完成一件器物的制作方法。当时在制作大型器物时,为了弥补利用器物在拉坯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困难,上下部分别制作并接合,由此可以看出韩国陶瓷的制作工艺技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当时拥有瓷器技术的中国和日本的白土中铁含量不足1%,白色度高,制作器物时所重视的可塑性和高温烧成时所能够维持器物形态的力量也很突出。但是朝鲜时代的胎土在烧制成型后,器物一般缩小至烧制前的20%左右,陶瓷强度不高,很难制作大型器物。[3] 另外,由于氧化铝含量低,器件容易变形,因此材料在制造大型器件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烧成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不规则的形态,很难维持器物烧制前的造型。因此,为了补充当时材料的性质、工艺技术的效率性、制作的便利性、产品的完成而接受并利用了这样的陶瓷工艺技术。

白瓷月缸的制作顺序可分为以下九个步骤:第一,通过拉坯将两个直径相同的钵整形,使之处于半干燥状态;第二,使用工具刮去钵的最上端,即要接合的部分;第三,在刮下来的部分涂上泥浆;第四,使两钵相接;第五,利用手和工具紧密粘合接合部位,用陶泥填补边界部分的空隙;第六,用陶艺工具穿过器物的口缘部,进行切削和研磨;第七,干燥,并利用陶艺工具对器物的下端进行修整;第八,整理器物的整个表面,以850—900℃进行第一次烧成;第九,在第一次烧成结束的器物上施白瓷釉,进行第二次烧成后完成。

至今,韩国现代陶艺家以白瓷月缸的工艺技术为基础,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具有艺术性的重新诠释。在延续传统陶艺精神的同时,努力以新的视角与大众沟通。

三、白瓷月缸的美感

在审美文化方面,当时朝鲜王室认为,沉溺于宗教政策上奢侈的事物会扰乱儒生的心灵,因而严禁使用白瓷。以此为背景的审美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华丽的装饰要素被排除,清淡的形态美成为主流。

近代以后,学者和艺术家们开始关注朝鲜的白瓷月缸。研究民艺论的日本学者柳宗悦认为,在朝鲜白瓷中观察到的无名性、平凡性、无技巧之美是东方宗教哲学的核心“无”和“空”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是不受西方物质文明影响的东方古典美的原型。另外,他认为朝鲜陶瓷虽然具有不对称、不完美的形态,但并不是故意的表现,而是匠人的精神中自然而然所流露出来的结果。这与韩国白瓷月缸的造型和工艺技术美感非常相似。

韩国最早的美术史学者高裕燮将朝鲜美术定义为“无技巧的技巧”、“无计划的计划”以及“非制定性”和“无关心性”。高裕燮的这种意见与朝鲜白瓷中未经提炼所表现出自然形态的白瓷月缸相似。[4]

对白瓷月缸美感的认知扩散产生巨大影响的韩国代表性绘画艺术家金焕基认为,韩国真正的民族艺术在于陶瓷缸。因此,他持续从朝鲜白瓷,特别是白瓷月缸中寻找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美。金焕基作品中对白瓷月缸的表现,展现的是他从白瓷中所感受到的美感。

韩国国立博物馆和私立美术馆等策划进行了许多有关白瓷月缸的展示,当代著名艺术家、学者和古代美术品收藏家通过展览分享了对白瓷月缸美的价值的认识。“韩国美”作为关键词,宣传了白瓷月缸所蕴含的“白色之美”、“自然之美”、“不定形之美”和“无技巧之美”等独具韩国民族性格的美感。

白瓷月缸可以说是最具朝鲜特色,最能体现出韩国之美的代表性艺术品。其均衡的形态和整体的曲线造型,明显展现了流利又充满力量的造型美。与之相协调的半透明乳白色釉面,让人感受到清澈淡雅、朴实温暖。在艺术品有所反映的儒教美意识和在白瓷月缸的美感中,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形态美重视。淡雅纯正的造型和未经精炼所展现出的自然线条的本质美,从不同角度传递着不同的造型艺术风格。

白瓷月缸因朝鲜时代的成型技法,所制作成的造型并不是完美的圆形或完全的对称。可以说,这是在没有刻意追求定型的白瓷月缸的非定型形态,比起高超的制作技术,更多展现的是朝鲜独特的美感和美意识。这是白瓷月缸的接合部分在不经意间自然发生且不进行人工校正而成的自然形态和材料性质等影响所碰触出的结果。

朝鲜白瓷月缸不对称的形态中表现出的是当时对新形态概念的感知,是尊重自然本身的造型和美感。白瓷月缸的外轮廓曲线不是在对称或规范化的旋律中引起的,与自然分离的美感,而是与自然和谐相融,隐蕴着自然美的情绪。曲线独有的美感,展现的是与直线不同的,不脱离自然纹理的柔和线条。当代中国和日本,以华丽和丰富的色彩表现,追求技术和艺术发展的同时,朝鲜的“白瓷月缸”则以自然的线条为重点,突出了柔和的曲线美和表现自然形态的造型美,以及清淡纯粹的形态感。

在“韩国美”的特征中,顺利被定义为“不牵强”、“不违背事物道理或自然规律的美丽姿态”。通过了解最适合自然环境和自然态度的“性质美”,说明了我们所追求的美的本质,以及人类所要采取的本质上的姿态是什么。白瓷月缸所追求的是“韩国美”的最大特征——“自然美”。朝鲜人在完整或装饰的、非人工或不完整的、无装饰或自然的东西中发现了“美”。这种特征表现的是韩国艺术文化所具有的关注自然本身的纯朴之美。另外,从传统上对“无技巧”的追求,可以看出“自然美”被视为最佳的“美”。

白瓷月缸的创造也是在这样的美意识中发展而来,既不是对完美造型的追求,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表现人为非对称形态。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接受和完成由火所创造的自然造型艺术。所不必要的曲线和面的排除,以及简化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人类的节制。这样对华丽表现的克制,是对人类欲望克制的性理学的艺术表现。

白瓷月缸是反映现代韩国情绪的代表性器皿和艺术品。自然变形的造型带给我们的是祖先们谦逊的感受。现代白瓷月缸以传统工艺、美感、艺术性为基础,正在作为当代新的文化符号被韩国现代陶艺家们进行重新诠释。白瓷月缸作为韩国所独有的审美技术结晶,在为了成为代表韩国的国家文化品牌的道路上,持续发展着其价值。

猜你喜欢
白瓷器物美感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