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

2023-04-06 20:26赵德友曹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赵德友曹 雷 吴 沛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统计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50;3.河南省统计资料管理应用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各国现代化具有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时空的共同特征。纵观世界现代化三次大推进的浪潮和典型案例,不难看出各国现代化都体现为以科技创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强国富民的过程。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动力

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发端于英国并逐步向西欧扩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财富急剧积累。英国、法国等首批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快速实现了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现代化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其主要标志是电气化。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一系列与电有关的重大发明使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电报、电梯的发明、应用使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飞跃发展,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领军国家。

第三次世界现代化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突出表现为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83年美国正式启用因特网(Internet)。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迭代、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持续发展,以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日益普及,从1G到5G,实现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真正融合。西欧、北美、日本等相继进入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也全力踏上追赶型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从海底深潜到航天工业,从家用电器到高铁、核电、特高压变电器等重型工业,从工业互联网到电子商务,以科学技术的突破带动生产力的提升,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和蒸汽动力为手段,工业产品领域大幅度扩展,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英国工业纺织品、望远镜、枝形吊灯、热气球、蒸汽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工业产品生产效率更加快捷,工业生产领域更加广泛。欧美的钢铁、玻璃、水泥等建材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商用汽车、铁路、造船业等新兴工业快速发展。电灯、电话、电报、电梯、打字机等的生产使用,使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确定了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路子。改革开放首先从农业开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局,乡镇工业企业迅猛发展。据测算,1979—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7%,其中工业拉动5.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4%。当前,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钢铁、电解铝、汽车产量分别占世界的53%、57%、33%。

(三)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至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19世纪以来,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城市数量和规模得到空前发展。英、德、法、西、葡、荷、美等欧美国家向亚非地区众多的沿海城市推行殖民主义扩张。非洲的阿克拉、南亚的卡拉奇、东南亚的新加坡等开始畸形繁荣,开启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19世纪下半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过去的一些城镇快速发展为功能齐全的城市。美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快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的高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些以产业功能定位的城市,如以汽车工业立城的底特律,以钢铁、玻璃、建材立城的匹兹堡,以航运、会展、建筑立城的芝加哥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1978年到2021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9.14亿人,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64.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上海、天津、广州、杭州、厦门等沿海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承接工业转移的主阵地。深圳、苏州等城市,依靠对港澳开放和承接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优势后来居上。随着产业梯次向内地推进,出现了重庆、成都、郑州、宝鸡等中西部地区大型城市。

(四)市场化配置资源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法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首次出版的《国富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推崇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限制政府“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将古典经济学视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不二法宝,普遍采用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大共识,逐步发展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五)深度参与全球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及部分西欧国家一方面缺乏原材料及劳动力,另一方面工业产品需要向外销售,于是开展大规模的对外贸易。新航道的发现和航海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方便,形成全球化最早的雏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航海和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扩展,资源、产品、人才在全球快速流动,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化初具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利用全球化加快本国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实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扩张,迅速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2020年货物贸易依存度为31.6%,比1978年提高21.9个百分点。

(六)政府宏观调控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市场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各国都有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产品无法用市场法则进行生产,应由政府提供。二是市场不能解决由于厂商或居民的产出引起的其他居民或厂商无法补偿成本的“外部不经济”问题。三是市场不能有效应对地震、泥石流、飓风、洪水、重大流行疫情等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崇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但发现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凯恩斯经济学粉墨登场,它在不否定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强调政府宏观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拯救国家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胎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宏观调控方法较多,应用市场经济方法较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认识到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宏观调控,努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根据有关资料,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2021年,典型现代化国家美国总人口为3.2亿人,日本为1.3亿人,德国为8313万人,法国为6750万人,英国为6733万人,它们都没有达到10亿人口的规模。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强调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深刻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强调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强调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党的十九大列出了实现共同富裕时间表,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党的二十大重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强调:“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举世瞩目,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十五”规划开始,历次五年规划都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明确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而且均为约束性指标。2007年,党中央将节能减排作为对省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确定了打好“三大保卫战”的时间表、路径图。

“十四五”规划充分体现了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导向,20个规划目标中,绿色生态指标达5个,占比达1/4,而且全部是约束性指标。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战略任务,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始终坚定维护世界和平。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拷问世界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和平开出了一份标本兼治、系统综合的良方。

党的二十大重申: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截然不同的政治属性

2022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

在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对资本的控制力度较小,资本可以掌控很多东西。美国很多重要领域,如交通、通信、煤炭、电网等领域有很多都是私人掌控,被资本裹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肯定资本同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强调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必须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建立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为各类资本健康运行设立“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垄断。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二)摒弃了两极分化的现代化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当基尼系数<0.2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得分为0;当0.2≤基尼系数<0.3时,表示收入比较平均,此时基尼系数越大,得分越高;当0.3≤基尼系数<0.4时,表示收入分配在合理区间内,得分为100;当0.4≤基尼系数<0.5时,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此时基尼系数越大,得分越低;当基尼系数≥0.5时,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得分为0。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基尼系数达0.494,又创新高,已经接近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临界点0.5的水平。最富有的5%家庭占有全社会23.5%总收入,比2020年增加0.5个百分点。排在前10%的家庭收入中值为211956美元,排在后10%的家庭收入中值为15660美元,高低倍差达13.53倍。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确立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重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摒弃了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集聚,大量的富人阶层出现,导致物质主义膨胀。一些西方国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泛滥,出现信仰缺失、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价值观迷失等问题。

我国历来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二十大强调:“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了系统部署。

(四)摒弃了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通过对外殖民,对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大陆的财富进行疯狂掠夺,积累了大量不义之财,奠定了这些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攫取霸权利益。21世纪前20年,美国先后发动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等战争,大发战争横财。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二十大重申: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勇毅前行,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