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造林生产中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2023-04-06 04:02段晓琦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营林树木树种

段晓琦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喀左 122300)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之下,林业产业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树造林以及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建设都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加强对营林造林生产问题以及相应优化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 营林造林生产的必要性

营林生产实际上是当前林业生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纽带,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在传统经济发展理念下,为实现经济的大幅提升,通常会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缺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森林环境急速恶化。新时期背景下,为平衡好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可持续发展,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于营林造林方面的重视,意图通过科学合理的营林造林生产方法,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同时营林造林生产还可为当地人民提供一定工作岗位,有助于降低就业压力。此外,还有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借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方式,实现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营林造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造林树种单一

传统营林造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造林树种相对单一,而由此引发的造林问题却较为棘手。单一的造林树种不仅会导致营林造林质量较低,还会影响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虫害肆虐的风险,严重影响造林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2.2 造林方法落后

营林造林生产应以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为基础进行展开,对造林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但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若管理手段仅仅依靠自然环境,将会给营林造林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科学的营林造林方法,减轻因生态环境变化给林地带来的不良影响。落后的造林方法则无法保障营林造林效果,如果造林技术、操作不规范,会降低造林质量,影响营林效益。

2.3 生产成本较高

就当前我国人工林实际建设情况来看,相应树种、栽植以及培育方式需要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受经济成本的制约和影响下,人工造林效益相对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营林造林的过程中,缺乏对树种分布的研究和规划,整体结构分布不合理,或者是因为相应规划管理不到位,导致整体营林造林成本较高。

2.4 市场化水平低

新时期背景下,市场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有效的市场化转变有助于提升营林造林的经济效益。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工造林建设过程中,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多是由当地政府部门参与筹划并指导展开工作的。在实际营林造林的过程中,缺乏对市场情况的调研和调控,市场把握力度不足,导致林地建设过程中相应营林造林计划、效果等不符合市场标准,严重影响了营林效益。

3 营林造林生产优化策略

3.1 加强树种选择

为强化提升营林造林生产质量,保障造林效益,需要加强对于树种选择的重视。营林造林工作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造林地现场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分析,明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土壤、水资源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合理选择种植树种。在此过程中,为保障苗木存活率,通常会优先选择当地树种。

3.2 优化造林方法

为保障造林效果,需要结合造林地实际环境情况、树种特点等,合理选择造林方法,当前常用的造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分殖造林法。该方法是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基础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可直接将树木营养器官栽植到土壤当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分根造林、插条(干)造林,以及分蘖造林法。其中分根造林法需要先在造林地当中挖栽植穴,然后再对其进行基础处理,确保表面平整、营养充分,并将树木根部垂直插入到栽植穴当中,控制好栽植穴的深度,以便根系生长。插条(干)造林法主要是以树木的枝条或者苗干为基础材料,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造林,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插穗的选择,优选一二年生苗干,插穗长度应控制在30~70厘米,对于干旱地区,扦插深度应适当增加,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插穗长度应适当缩短。分蘖造林法与插条造林法较为相似。分殖造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时间较短,无需培育完整树苗,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而且树木存活率相对较高。

第二,播种造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播撒种子进行造林,需要工作人员采收树木种子,并进行处理,然后在合适的天气进行大面积播种。该方法操作相对较为简单,能够实现快速大面积播种,但同时,为保障苗木成活率,在完成播种后需要加强抚育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的成活率,常见的播种方法包括播撒和穴播法。其中前者对于林木种类要求较高,需要选择生存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的树种;后者则更加适合能够进行局部整地的造林区,需要提前挖掘种植穴。为保障种子萌发率和成活率,应优选质量好、饱满的种子,确保种子质量,还应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通过浸泡等方式,促进种子萌发,缩短种子胚胎发育期,以此保障种子和幼苗的成活率,提高造林的有效性。

3.3 强化成本管理

为保障营林造林生产质量和效益,需做好营林造林管理工作,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实际生产成本。一方面,在实际营林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抚育间伐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林冠下造林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此减少人工培育树木的数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对此,可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结合造林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单位面积树木种植量,确保营养充分,树木得以茁壮成长;第二,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着重缩短苗木培育期;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可适当通过移植天然苗木的方式进行造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加强对于当地天然苗木的保护和管理,以此减少人工树木培育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3.4 遵循市场化标准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营林造林生产工作也逐渐向着市场化方向靠拢,对此,在实际展开营林造林生产的过程中,应遵循市场化标准。首先,结合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培育树种,优选价值较高、生产周期较短的速生树种;其次,在营林造林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明确造林目标以及产品销售方向,以此确保树种、抚育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保障造林质量;最后,加强对于市场的调研分析,紧跟林业产品发展需求,加强对于产品深加工的了解和认知,以市场需求为第一生产目标,展开造林以及产品加工。

4 结语

营林造林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保障林地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针对实际营林造林过程中遇到的造林质量较低、造林效益不佳、成本较高等方面的问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现代化营林造林生产理念和措施,科学优化营林造林生产策略,不仅要加强对于树种选择的重视,合理优化树种结构,同时还应积极运用现代化营林造林生产方法和技术手段,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以此保障造林效果和质量。此外,还应加强营林造林管理工作,合理规划树木种植数量以及生产成本,强化成本控制效果,最后还应遵循市场化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提升林地市场价值,创造更多效益。相信随着对营林造林生产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营林造林生产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营林树木树种
树木之最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辨认树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树木也睡觉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