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23-04-06 04:02丁丽华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林木林业

丁丽华

(凌源市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凌源 122500)

研究发现,在林业生态建设期间,森林病虫害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消除病虫害的影响,有效提升林业质量,需建立相应的防治体系,严格落实病害防治流程,提升林木优质发展的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科学地发展林业经济,从源头处保障森林资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1 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

1.1 维护生态稳定

经研究发现,森林中的生物基因丰富,因此营养结构复杂(相比于其他系统),空间分布状态难以掌握规律。森林中微生物较多,同时具有强的繁殖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森林病虫害表现更丰富。结合经验可知,落实病虫害的防治,可积极缩小其影响氛围,提高资源利用率。假如在森林抚育阶段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威胁,或者控制不住蔓延趋势,就会影响生态稳定。实践证明,有效的病害防治可抑制病害大规模地暴发,提高林木的存活率,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助力林业事业的发展。

1.2 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平稳推动经济增长。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挖掘出林木的价值,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环境恶化严重,物种消亡会有连锁反应,有益物种的减少会破坏生态的多样性。面对这样的现实,需要让森林系统中林木更多样,提高森林抵御能力,借此防治森林病虫害,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建立多角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可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当地经济收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植被与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必然联系,当害虫天敌出现之后,不仅可抑制病虫害,还可以营造安全的林木栽培管理环境,提高森林规划价值。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对防治工作加强重视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为了强化效果,需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思想觉悟以及投资力度,为森林优质抚育夯实基础。林业管理人员需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多增加对森林抚育体系的了解,积极储备专业知识,明确多种防治方法。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管理方法,助力当地林业发展,提高林木的存活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技术得到了完善,只有应用新型防治手段,才能快速提高防治水平和森林抚育能力。首先,要引进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借助专业且优质的培训,有效积累病虫害防治经验,借此改善防治效果,提升防治效率。其次,要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防治效率。但在引进设备时,需要考虑结合病虫害的种类和经济水平来优选机械设备,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价值,提高森林抚育水平。

2.2 合理密植

在新的时期,合理密植至关重要。我国的森林种类丰富,除了天然幼林外,还有人工造林。天然幼林存在先天的缺陷,整体分布上不够均匀,因此多数时候还需依赖人工育林。想要实施有效的人工造林,就要深度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造林的密度,在此基础上确保单株林木营养量达标,满足生长空间的需求,促进根系的发育。此外,为了强化管理效果,提高病虫害治理水准,还需成立完善和立体的间伐机制,保证林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发育,同时落实好治理工作,让林木的后期营养充分,强化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当前,营林以及造林的技术不完善,多地的森林规划存在着品种单一等问题。加之种植人员意识不够,造林以及后续管理需花费大量精力,维护和管理时间较长。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需进行合理密植,提升林业发展水平,有效落实病害防治,促进林业生态的建设。

2.3 建设病虫害预警系统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且全面的大工程,在防治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影响因子也比较复杂。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病虫害防治时,需成立对应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借此提高防治风险,确保病虫害防治效率。建设病虫害预警系统,首先,要深入地开展实地调查。掌握病虫害的成因以及防治类型,评估森林中病虫害的危害性,总结其发病规律,如周期、品种等因素。在全面掌握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搭建有效的预警系统,积极加强病虫害防治,对病虫害问题高度关注,制定有效预防策略。工作期间,一旦发生病虫害需实施及时治理,采用有效针对措施,防止大规模蔓延,降低经济损失。其次,引进先进设备。在预警机制搭建期间,需结合智能化的设备,搭建自动化的预警系统,提升病虫害预警效率。可借助红外监控设备,实施对系统的全面监控,在监控期间针对异常情况,需实施周密的检查,合理降低病害威胁。最后,保障森林病虫害预警的全面性,提高记录的规范性,发挥预警机制参考作用,灵活制定明确的标准,让预警系统更严谨。总而言之,通过建设预警系统,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从而维护生态稳定,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搭建健康的森林体系。

2.4 推行生物防治技术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积极推行生物防治技术,合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借此提高防治质量。在实践环节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主要是指建设混交林带,借此提升物种多样性,强化森林的净化能力。实际上,如果林木种类非常单一,就会造成食物链短而少,如果突发病虫害,自然林木的防御力会下降。而混交林带里的树木,由于生长结构比较复杂,形成的食物链众多,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就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因此,通过建设混交林带,可确保林木不被破坏,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

2.5 加快防控装备的更新

在科技的引领下,现代化的防控装备需不断升级,借此强化病虫害防控效果,提高治理的质量和效率。生态环保的背景下,除了物理防治、天敌防治外,还需要借助人工喷烟防治以及有效的毒饵诱杀等措施,改善病虫害防治现状。同时,加大团队建设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林业技术人员的素养是基础性保障,不容忽视。人员的业务能力,影响着防治的质量。为持续强化防治效果,将病虫害合理抑制,需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积极开展职业道德的宣讲,借此端正人员的态度,运用制度化的手段,让人员坚守道德底线。

除此之外,森林病虫害防治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对林木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第二,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指导农民严格按照农业部推荐用药目录和农药限制使用规定用药,为林木安全提供保障。通过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向周边种植大户及群众示范推广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发挥绿色防控技术优势,通过农药使用量减少,提升质量效益以及绿色防控覆盖面。第三,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防治经费投入,加强对黄龙病、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的综合防治力度,切实控制好病虫害疫情,确保防治成效。采取点面结合、定点监测、全面分析的方式,准确掌握病虫害发展分布以及动态,及时发布各种有针对性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并合理提出防治对策。

3 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复杂多变,防治工作专业性强。通过合理防治,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同时有效维护森林多样性,保障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强化防治效果,需不断探究防治的新方式,借助稳妥、高效的措施,提高林业发展水平,推动林业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林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land produces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