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档案管理问题及建议

2023-04-06 04:02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耳标养殖场养殖户

李 恒

(辽阳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辽阳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畜禽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使畜牧业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养殖管理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完善和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畜禽养殖档案是反映养殖场日常生产管理的凭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是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同时畜禽养殖档案也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的行为,加强畜牧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畜禽养殖当时是养殖场(户)统计获益的基础,可以为各大养殖场(户)做出的重大决定提高强有力证据,使得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建档意识差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养殖户不重视畜禽养殖档案的建立,认为养殖经济效益与畜禽养殖档案管理无根本联系,始终无法意识到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的必要性,对养殖档案的存在始终保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再加上养殖户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填写畜禽养殖档案就成为负担,使得畜禽档案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通过对某镇全部养殖场(户)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只有30%左右的养殖场(户)认为有必要建立畜禽养殖档案。

1.2 监管责任不明确

政府需要协同相关畜禽养殖档案部门的工作,让他们可以互相合作、共同配合、监督、指导养殖户做好养殖档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直接无法做到相互协作,只是对各自部门的工作重点进行监督和指导,没有设立一个专门人员进行审核,偶尔上级部门检查出了问题,也没有记录,更没有人督促管理,所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的出现,导致畜禽养殖管理的问题越积越多,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1.3 管理机制不到位,监管没有落到实处

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根本没有真正依据《畜牧法》的规定对违反者给予行政处罚,所以养殖户根本不重视养殖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也不配合执法人员进行养殖档案的检查工作。养殖档案就成为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没有起到任何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受到基层执法人员工作人数限制,无法对上千户养殖场档案进行逐一监管和指导。

1.4 档案内容记录不真实、无法及时更新内容

一些养殖户认为日常填写档案属于浪费时间、精力的事情,并且有些养殖户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出现找人代写的情况,导致畜禽养殖场档案内容无法实时更新,也不能完整严谨的展示相关数据,失去参考价值。

1.5 标识加施时间不科学,落实难度大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新畜禽在出生30天后需要佩戴畜禽标识,但是该项规定在现实操作中难度较大。一是家禽出生30天内佩戴标识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容易诱发病菌感染,导致存活率降低,影响养殖收益。二是长时间佩戴耳标,标识会出现严重磨损,掉标率较高,出栏检疫时根本无法准确分辨。养殖户对该项规定抵触心理较大,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在家禽出栏时佩戴。

2 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养殖户建档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定期举行科技下乡活动,深入指导养殖档案的正确填写样式,使其日常填写时可以更加规范,确保填写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并加强对养殖人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通过多种方式(电视机、广播及宣传资料等形式)灌输相关知识,促使养殖人员提高建档意识,明白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的意义,充分发挥建立畜禽档案管理的作用。

2.2 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完善相关制度规律,将制度落实到实处。

第一,设立与动物检疫相联系的监管机制。动物检疫出证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完整规范的养殖档案记录。

第二,统一规范化管理档案。提高养殖户专业组织化程度,由其他(公司/合作社)统一管理养殖档案,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实行包场责任制。确保各养殖区域均有一名监管员,责任到人,明确划分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责任。

第四,建立养殖区域帮扶机制。在一定区域内挑选出规范书写养殖档案的中心模范,实行区域帮扶机制,带动周边养殖户的积极性。

2.3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基层执法力度

加强养殖档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在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检查中应当检查使用品的采买和使用记录、免疫记录、产品无害化处理记录和疫病检测记录等12项,针对当时的检查情况,直接现场提出养殖场的不足之处,随即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填写到《日常执法监督检查表》。到达整改时限后,基层执法机构负责人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执法人员检查整改情况,对于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单位通报到上级,在网站上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单位,可根据《畜牧法》等进行查处。

2.4 加快数字化档案建设

就当前来看,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进入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移动支付、共享经济、高速物流和高速信息流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现如今,移动互联、大数据及5G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当中,应抓住推进养殖档案数字化时机,加快基础建设的前期投入工作,推进电子化、数字化的养殖档案,加快无纸化进程。可通过采用手机软件的形式,建立数据信息互通平台(养殖场与管理部门之间),采集、上传和归纳养殖档案,开发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2.5 设置科学佩戴动物标识的时间和方式

根据不同的畜禽种类区别对待耳标佩戴的时间和方式。由村级防疫员在小型畜禽散养户执行强制免疫时登记耳标信息,在畜禽出栏时加施耳标;对于类似肉牛、奶牛及种畜等单体价值高、养殖时间长的畜种鼓励佩戴电子耳标,逐只佩戴,确保“一畜一标”;对于类似猪、羊等单体价值低、养殖周期短的畜种可佩戴最小单位的耳标,在出栏前录入防疫用药信息,加施标识即可,可防止掉落,方便识读。尽量保证耳标的加施时间、形式和承载内容与实际的养殖情况相吻合,将牲畜饲养管理标识与品种登记标识相统一,做到一个标识多种功能。

3 结语

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和长期的特点,存在历史已久,属于“老大难”问题。为了规范建立养殖档案管理,养殖户应履行主体责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确保养殖档案的真实和完整,全面反映养殖场的真实生产管理情况,体现价值。从养殖环节来说,监管的重点是畜禽养殖场,难度却是成千上万的散养户,各大养殖场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养殖带动作用。可首先从大型养殖场实施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养殖监管,加强动物卫生、动物防疫和养殖业安全监管等措施,摸索经验。而对于畜禽养殖场而言,必须全面增强法律意识,各部门相互协调,全面高效推进普及工作,规范化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畜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畜牧监管部门也应常抓不懈,迎难而上,尽职尽责,积极处理在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真实、准确的书写畜禽养殖档案。

猜你喜欢
耳标养殖场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羔羊佩戴耳标不当引起破伤风病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