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2023-04-06 04:02李鸣阳王翔宇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气象灾害

李鸣阳,王翔宇

(河北省任丘市气象局,河北 任丘 062500)

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减低不必要的损失,为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更高效益。所以,应当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工作,加大气象评估与防控力度,把气象灾害导致的影响大大降低,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1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

1.1 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出土体干旱程度,也就是通过数据说明旱情,在旱情分析过程中,可以全面施展综合比对效用,还可以为干旱监测给予全面保障。干旱灾害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下垫面以及地理区域等多种因素影响,获取干旱指标有着相应的难度,当前难以研发出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指标。当前干旱指标类型众多,较为常见的指标包括K指数、降水指数以及降水距平百分比等。

1.2 低温冷害指标

低温冷害指的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产热过低很难维持其健康生长的灾害。通常状况下,通过温度距平与积温距平体现低温冷害指标。我国南北地区跨越大,各个地区的低温冷害指标具有显著的区别,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通常选用6~10月份的温度当作指标,华北地区通常选用5~9月份作为指标。在生产时节积温距平指标上,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综合各个地区和季节气候状况,开展相关的监测低温冷害技术。

1.3 寒害指标

冬天通常会发生比平均温度较低的状况,导致农作物发生寒害。寒害通常只会出现在东北与华北地区,可是随着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寒害问题偶有发生,许多亚热带果蔬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判断寒害指标方式有多种,较为常见的断定因素,重点是温度与湿度。一般状况下,如果温度比正常温度低10℃,极易发生寒害。并且低温条件下,空气湿度较高,水分会凝结成霜,最后造成农作物出现冻伤的现象。

1.4 洪涝指标

洪涝现象通常发生在降雪量与降雨量过多的地区,热带气旋与风暴潮等地区状况非常显著,所以造成次生灾害现象屡见不鲜。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包括拓展指标和基础指标。其中,拓展指标是评估年度风险以及出现频次的关键依据,基础指标是用作评估目标选定指标。

2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

2.1 运用数理统计预测

通过数理统计展开预测,重点是综合有关灾害指标,采取的方式是时间排序分析法与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预测模型。把气象灾害时间排序构成相应的模型,同时经过筛选后构建预测模型。需要参考历史气象信息,按照构建的模型获得相关函数,进而做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在实际研究中发现,此种方式还能够利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展开有关分析,为确保预测精准性,还可运用加速遗传算法模型。这几种方法分析都是较为便捷的,预测因素包含大气环流状况以及气候情况等,经过比较与聚类方法得到模型。其次,运用物候信号,按照物候各种状态做到对农业灾害的预测与判断。例如,在具体研究中,一些专家人士把树木状态当作主要的物候参考依据,提示人们做好必要的气象灾害防御。还可以通过灾害前征兆信号,利用物理方法,结合大气环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构建有关模型。

2.2 运用GIS技术预测

GIS技术也叫作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此种技术构建一个阶段内的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的预报,对预报数据进行修整,重点包含地势地形以及地质信息等,保证气温预报的精准性。此外,还应当掌握综合区域内主要作物灾害指标与实际分布状况,把其展开图示。GIS技术可以使有关预报数据更加直观地显现出来,有效指导抵抗灾害工作。在预测气象灾害后,可以把信息立即上传至网络上,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气象信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3 构建综合的灾害预测发布系统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监测工作最关键是让人们及时掌握气象数据,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抵御灾害进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许多气象部门均构建综合性的农业灾害预测发布系统。该系统能够把搜集到的气象数据与分析图像等信息公布出来,构建相应的灾害预测模型,确保预测工作有序进行。获得的数据信息可以对各地区与不同作物极易受到的灾害展开预测预警,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让人们可以借鉴运用,从而减少气象灾害导致农作物损失。

3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技术

3.1 地面监测技术

地面监测是总体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技术的前提。该技术有着实时性、监测精准性以及基础性等独特的优势特点,但也同样存在相应的不足。首先,地面监测成本高,任务量大。在实际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检测土壤温湿度,同时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展开监测。其次,所要监测的类型众多。例如,蒸散量是当中主要的参数,也是预测干旱灾害的主要标准,许多专家及相关人士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分析。经过计算机软件展开模拟实验,按照得到的数据信息持续健全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气象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成为了气象灾害监测的根本数据。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会按照实验区域的具体状况提供监测活动。此种模拟方式有助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与监测工作。例如,通过将花生发育模型和地区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对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气温影响而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实现迅速、开放的环境监测,实时搜集气象数据,经过无线电远程传输对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展开有效的监测。

3.2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重点采取气象卫星展开监测。目前该技术在众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农业气象方面对洪涝与干旱等灾害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对干旱灾害的监测工作中,重点是通过作物缺水指数,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土体当中的含水量,气象卫星通过搜集接收信息,综合监测对象状态与物理特性,明确反映干旱的实际状况,实现对干旱灾害的监测。在监测大面积旱情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温度和温差绿植干旱指数等数据指标。此种气象指标在运用过程中,应当综合实际情况,如土壤特性、浇灌状况、水源分布状况等。该技术的重点是通过可见光技术与热红外技术,对干旱现象展开分析研究。利用获取的数据信息,对气象数据展开相关研究,找出此类数据和旱情的关联性,同时综合地区气象历史数据,构建干旱灾害预测模式,以此运用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中。

4 结语

由此可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重点是确保农业生产不会遭受灾害影响的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在持续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测监测的精准性以及时效性。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重点对气象灾害预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以及遥感监测技术的分析。通过相关技术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大国气象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