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

2023-04-06 06:43冯晓梅
天津农业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青虾淡水养殖

冯晓梅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味适应性较广,深受消费市场的喜爱,以青虾为食材的菜品,是苏、浙、沪等长三角中下游地区盛行的美味佳肴。青虾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1],已有较多地区开展了规模化养殖[2],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淡水虾养殖品种[3]。

近年来,青虾产量在淡水虾养殖产量中的占比明显下降,为有效促进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青虾产业发展的现状与SWOT 分析,提出青虾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1 青虾产业发展现状

1.1 青虾产业规模总体稳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虾类的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近10 年数据显示,淡水虾养殖产量逐年上升,但全国青虾养殖总产量却相对稳定,且略有下降趋势。尤其是“十三五”以来,青虾养殖明显减少,与2016 年相比,2021 年青虾养殖产量减少4.82 万t、青虾养殖产量占全国淡水虾养殖产量的比例下降约7.5%(图1)。

图1 近10 年全国淡水虾及青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图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淡水虾养殖品种主要为罗氏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近10 年,青虾养殖产量并未随全国淡水虾养殖总产量逐年增长而就势增长(表1)。分析原因,我国淡水养殖虾中的小龙虾深受消费市场青睐[4],尤其是小龙虾餐饮消费爆发式增长,促进小龙虾养殖产量快速增长,至2021 年,小龙虾已成为淡水虾养殖品种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占比高达69.75%。因此,受限于全国淡水养殖用地规模,在小龙虾产业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主要淡水养殖虾产量增长缓慢,青虾产量甚至有所下降。

表1 近10 年青虾与其它淡水养殖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1.2 青虾产业分布较为集中

青虾是我国本土品种,在我国自然分布较为广泛,较多省份都有规模化的青虾养殖。如图2 所示,《2022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已有青虾养殖产量统计数据的省(市)有23 个,其中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河南、湖南、广东、福建9 个省的青虾产量均超过千t;且江苏、安徽、江西、浙江4 省的青虾养殖产量均在万t 以上,该4 省青虾产量之和占全国青虾总产量90%以上。尤其以江苏省青虾养殖产量为最大,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江中下游区域水质良好、水草丰盛,所产青虾品质上佳且产量相对较高,是青虾养殖的优势产区;另一方面,江浙沪等周边地区居民喜食鲜活青虾,并将其作为淡水虾中之上品。因此,在生产端和市场端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区域成为我国青虾的主产区。

图2 全国青虾养殖产量区域分布图

1.3 青虾养殖模式相对多样

20 世纪60 年代前,我国青虾主要来源于自然水域中的捕捞。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优质蛋白的消费增加,青虾消费需求不断增大,我国太湖周边地区开始发展青虾人工养殖。自此,经过50 多年的发展,我国青虾养殖技术也逐渐成熟。目前我国青虾养殖有池塘养殖、稻虾综合种养、网箱养殖等方式,其中池塘养殖最为广泛[5]。

在池塘养殖模式中,各地养殖主体探索出主养、混养、套养、轮养等多种养殖方式[6]。其中,主养是以青虾为主的养殖模式,通常一年可养殖两季;混养是以青虾和滤食性鱼类混养,以青虾养殖为主;套养指河蟹等养殖水面中套养青虾,青虾作为辅助养殖品种;轮养是将青虾与罗氏沼虾等水产品轮作养殖。笔者调研发现,青虾池塘养殖中主养、套养比例较高,以全国青虾养殖主产区的江苏省为例,泰州兴化市是江苏最大的青虾养殖区,其产量约占江苏省青虾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主要采用青虾与螃蟹套养的模式,以提高养殖效益[7];常州溧阳市的社诸镇,是我国青虾主养面积最大的乡镇,被称为“中国青虾第一镇”,其青虾养殖采用主养模式。

1.4 青虾良种体系初步构建

我国青虾苗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0 年以前,青虾行业尚未重视青虾种质问题,将野生亲本引进后,在池塘多代重复使用,近亲繁殖后,品种退化现象较为严重;第二阶段是2001—2009 年期间,青虾养殖主体开展青虾苗种的亲本更新,通过选择优质野生新本替代池塘多代养殖亲本,同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开展青虾育种、养殖相关科研工作,青虾苗种逐步发展;第三阶段是2009 年至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始青虾良种选育,并积极开展青虾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工作。目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太湖一号’[8]和‘太湖二号’等青虾优良品种经过示范推广,已开展规模化生产;青虾‘太湖三号’已于2022 年6 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国青虾良种体系初步构建。

2 青虾产业发展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目前被各领域广泛使用的战略分析方法[9]。本文应用SWOT 分析法,深入研究青虾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机会、挑战,并据此提出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建议。

2.1 优势分析

2.1.1 青虾是受市场认可的优质水产品 青虾口味上佳且营养丰富,据调研,每100 g 青虾肉中含蛋白质16.4 g、脂肪1.3 g、钙325 mg、镁60 mg、铁4 mg、硒29.65 mg 以及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同时,青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优点,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可满足现代健康饮食需求,是众所周知的优质水产品。

2.1.2 青虾适应力强,养殖方式灵活 青虾适应力较强,可以在全国多地发展规模化青虾养殖,地域限制性低;养殖方式灵活,可池塘单独养殖,亦可与螃蟹等其它水产品套养。同时,青虾还具有养殖周期短、上市时间灵活等优势,可避开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保持价格稳定,现已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优淡水虾养殖品种。

2.1.3 青虾养殖集中区的区位优势明显 青虾养殖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4 省为主导。该区域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效集聚了资金、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现代化生产要素,为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且该区域养殖户思想较为开明、做事灵活,有利于青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劣势分析

2.2.1 青虾产业技术支撑不够 青虾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不够主要体现在良种供应不足、养殖管理不科学等方面。由于青虾良种繁育过程中存在保种难度大、苗种混杂现象较严重、育苗周期长、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育苗技术总体处于较低水平[10],规模化繁育能力不足,制约了良种应用的规模。养殖技术方面,现阶段我国青虾养殖主要通过以老带新,大多依托传统经验,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存在苗种、水草、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管控力度不强,饵料投放、水质管理、捕捞环节等管理不规范[11]的养殖技术问题。同时,目前我国针对青虾的营养学研究不够充分,青虾专用饲料开发不足,导致青虾生产速度不高、规格大小不一、单产水平不高、青虾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

2.2.2 养殖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国青虾现以家庭散户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小,且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偏低。以“中国青虾第一镇”溧阳市社诸镇为例,全镇现有青虾养殖面积约4 333.33 hm2,共有从事青虾养殖的农户1 450 多户,除了11 个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外,每户青虾养殖规模不足2 hm2。青虾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不高,已有的部分合作社管理能力较弱,在技术培训、苗种引进、投入品采购、青虾销售等方面未能发挥有效带动作用[12]。

2.2.3 青虾产业链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青虾产业链条较短。市场偏好鲜活消费,青虾产品以鲜活销售为主,加工技术十分薄弱[2],青虾加工及相关物资加工的龙头企业少、产业规模较小,青虾相关的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偏低,对青虾养殖发展支撑不足。现有的青虾苗种繁育、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尚未形成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多环节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条运营模式。尤其在青虾鲜活保鲜、青虾活体冷链物流、青虾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青虾饲料等投入品研发加工、青虾品牌营销等产业上下游环节发展较弱,需进一步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等措施提升青虾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2.3 机遇分析

2.3.1 虾的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对优质动物蛋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年轻群体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虾的市场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积极的市场预期将有力推动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青虾作为重要的淡水养殖虾品种,市场前景广阔。

2.3.2 青虾产业发展政策利好明显 青虾是我国大规模养殖淡水虾中的唯一本土品种,也是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对渔民增收致富、渔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利好政策,支持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将青虾作为其水产养殖十大主推种类之一,建立省级青虾产业技术体系,并在生产空间保障、基础设施完善、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3.3 渔业现代化推动青虾产业提档升级 渔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3],渔业现代化关系到农业现代发展进程。《“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渔业现代化发展将有力推动青虾产业技术提升、产业链条构建以及产业功能拓展,促进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2.4 挑战分析

2.4.1 青虾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竞争激烈 青虾是淡水养殖虾的主要种类之一,但近10 年,产业规模略有下降,其发展不仅受到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以及小龙虾等其它淡水养殖虾的竞争压力,同时还面临海水虾、国外进口虾的市场竞争。此外,市场上青虾消费追求鲜活度高、规格大等要求,对青虾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4.2 青虾产业发展存在土地水资源短缺 近几年,我国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出台,用硬举措保护耕地,遏制耕地“非粮化”。在该背景下,对于扩大青虾养殖规模存在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11]。同时,传统青虾养殖过程中,过度追求生产规模及产量导致水环境恶化,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2.4.3 青虾养殖户存在老龄化问题 劳动力老龄化是我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青虾产业也不例外。以“中国青虾第一镇”江苏省溧阳市的社褚镇为例,约50%以上的养殖户为60 岁以上农民,40 岁以下的养殖户比例仅4.31%。由于目前青虾养殖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养殖过程中日常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对劳动力数量需求高、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高。劳动力老龄化对青虾产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3 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议

3.1 促进青虾良种开发与技术创新

加大青虾产业科技研发,积极构建青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整合科研院所、高校、青虾龙头企业等多方科研力量,协同开展青虾行业技术瓶颈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开展青虾苗种研发,推动青虾养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实施持续性的青虾良种选育工作,完善多层级的青虾良种扩繁体系,进一步优化“核心基地培育种虾+良种繁育基地扩繁育苗,就近供应周边地区”的运行模式,满足青虾养殖良种需求,推动青虾养殖结构调整,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完善青虾养殖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进青虾标准化养殖,提高青虾养殖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把握农业农村部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契机,在《青虾养殖技术规范》(T/SCFA 2021—0001)和《青虾繁育技术规范》(T/SCFA 2021—0002)等现有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大力推进青虾现代养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青虾养殖效益。

3.2 构建青虾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积极打造青虾全产业链,促进种苗供应、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协同发展(图3)。其中,种苗环节应发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青虾苗种选育优势,积极推进青虾苗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并强化构建青虾苗种多级扩繁体系,提高青虾良种化水平;养殖与收获环节,完善青虾生产标准体系,配套青虾生长全程饲料、药剂及生产设备等研发生产,并依托大数据分析,优化青虾产业规划咨询服务,拓展休闲服务,提高青虾产品质量与产出效益;鲜活青虾贮运环节,重点加强青虾保活运输技术研发及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开发应用;青虾加工销售环节,重点根据最终产品形式加强鲜活青虾销售与青虾产品加工。

图3 青虾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图

青虾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构建需根据产销需求综合考虑。规划建议针对青虾最终消费形式的不同,分区域差异化构建青虾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江苏省为例,苏南片区的青虾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可聚焦周边市场偏好鲜活青虾的消费特点,大力开发鲜活青虾物流加工。重点强化以青虾活体运输技术研发、鲜活冷链物流开发为基础的鲜活青虾贮运;并基于“生鲜新零售”的时代背景,拓展“生鲜配送”“生鲜超市+餐饮”“社区生鲜便利店”等现代销售渠道与销售模式,着力青虾品牌建设、宣传与推介[14]。苏北片区的青虾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应大力发展青虾加工环节,在速冻青虾仁等传统加工的基础上,针对年轻消费客群需求,大力开发预制青虾、调理青虾仁等青虾方便食品,以及青虾饼、青虾虾片等高端婴幼儿休闲食品,丰富产品品味与类别,提高青虾产品附加值。

3.3 优化现代青虾产业组织体系

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青虾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青虾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现代青虾产业组织体系。大力发挥经营质效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青虾产业龙头企业把握市场需求、自主创新的优势,引领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青虾产业相关社会化服务,完善青虾苗种、专门饲料、绿色渔药、养殖技术服务、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品牌推介等关键环节,助力小养殖户与现代青虾养殖技术有效衔接,为青虾适度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积极加强区域性青虾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建设,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区域内从事青虾养殖加工等生产的小养殖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有效联结,集聚技术、信息、人才、资金以及设施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并规范产业联盟管理,提高青虾产业中各类经营主体互助合作水平,通过组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青虾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3.4 强化青虾质量安全管理

青虾作为营养食材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虾质量安全问题关乎青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与消费者健康及国内水产品消费信心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青虾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重点加强青虾养殖水体环境监测与评价,完善信息化环境监测管理;加强青虾养殖投入品管控,确保投入品“生产、供应、销售、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监管。

全面推进青虾标准化、绿色化养殖,推广“太湖系列”等生长快、抗病性强的青虾良种,减少用药需求;完善青虾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各类养殖主体开展绿色食品等青虾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形成“青虾龙头企业+青虾养殖基地+青虾养殖标准”机制,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青虾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严格青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青虾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并强化青虾质量安全执法,形成青虾质量安全长效监督机制。大力构建青虾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的加持实现青虾养殖、捕捞、物流、加工等各个环节关键信息的全程跟踪与监管,保障青虾产品质量安全,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猜你喜欢
青虾淡水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青虾有价无市,塘口价卖到看120元/斤!这个小品种为何没有得到重视?
越冬青虾放养管理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