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创作的吉祥意图
——论《谦谦如意壶》的艺术特征

2023-04-07 09:16盛中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泥料吉祥紫砂壶

盛中杰

紫砂壶艺术自诞生时起便十分重视文化内涵,这是由艺术品的本质与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丰厚的优秀文化积累为紫砂壶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时这些文化也要借紫砂壶艺术的形式得到传承和弘扬,可见紫砂壶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谦谦如意壶》将紫砂壶艺术之儒雅、内敛与凝聚深厚民族情感的吉祥文化结合起来,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力图以独特的艺术气质陶冶人的情操,并向人们送去真诚的祝福,显示出内在的情感温度。本文将对此壶的泥料、造型等艺术构成部分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品的艺术特征与吉祥意图。

一、谦谦之泥

紫砂泥,制作紫砂壶所必须的材料,别名“富贵土”、“五色泥”,这两个名称充分点明了紫砂泥的两个特点:一是价格珍贵,二是种类丰富。紫砂泥深埋于矿石深层,要历经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方能形成,由于原矿带有紫色的光芒而得名“紫砂”。[1]紫砂泥具有一种“低调的华丽”,虽然色彩多样但并无过于张扬之色,虽然质感细腻但又不似金玉那般耀眼。泥质的自然性使紫砂泥具有朴素、清新之味,恰到好处的色彩与质感则使紫砂泥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谦和品格。

为了体现“谦谦”的主题,创作者选择了低调的深棕色泥料,泥料在烧制后接近墨色,色彩醇厚。此壶泥色虽然较深,但并不会让人们感觉到沉闷压抑,更多的是一种稳重、低调的感觉。泥料质感细腻,构成了作品光润的表面,淡淡的光泽则有玉的效果,让人联想到“君子人如玉”的气质。细致的泥料中仍可见紫砂泥与生俱来的砂质效果,展现了紫砂泥自然的一面。通过泥料,创作者展现出的不仅是紫砂壶制泥工艺的精湛,也展现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不单独崇尚出挑的色彩,更为重视整体的气质,同时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效果,如此才成就了风格独特的紫砂壶。

二、如意之型

紫砂壶的造型有圆形和方形两大类型,圆形圆润玲珑,方形坚毅挺括,分别代表两种中国传统审美品格。圆形与方形在实际创作活动中多有融合,从而使紫砂壶造型极为多变,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造型看似简单,实则多变。

在圆器造型中,有一类十分特殊,即扁壶,这也是紫砂壶创作中最难成型的一种造型。早在春秋时期,扁壶便已出现,作为盛酒的酒器。[2]紫砂壶中的扁壶有对春秋扁壶的借鉴,具体体现为壶身纵向的扁,压缩了壶体的高度,同时增加宽度,正面看如同圆环,结构感极强。制作扁壶所用到的一个关键工艺技法便是“拍”。拍身筒是制作紫砂壶圆器的基本工艺,在打造扁壶时,创作者要用泥拍子一类的工具将壶身拍扁,拍的时候很有讲究,要控制好力度,否则极易导致壶身的开裂或变形,所以紫砂壶行业有“壶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之说。

此壶壶身的扁壶特征十分明显,壶身顶面开阔,走势微微向下以连接筒身中央转折点,壶身下部如同一个大碗,带有明显的弧度,上下两面连接形成了大大的圆弧,位于壶身中部,结构十分立体。壶身底部镶嵌有圈足,有利于保证壶身的平稳性。壶身上部的壶颈部与圈足大小一致,构成上下对称。圆片壶盖简洁,与壶颈部之间严丝合缝。壶盖顶部是桥型壶钮,优美实用的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意境。壶身一侧的壶钮顺着壶身的线面结构延伸而出,形成了一条舒展的线条,使壶身的结构自然向外延伸,并与壶钮顶端连接在一条水平线上,结构严谨。耳状环形端把镶嵌在壶嘴对侧,把手上端带有“飞”的设计,可为人的拇指提供支撑,神采飞扬又极为实用。

在把手、壶嘴以及壶钮的根部,创作者设计了如意图案。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之一,用于表现吉祥幸福、万事顺利等美好的含义。创作者采用了雕刻工艺,在结构衔接处雕刻出如意纹样,工艺十分精湛,呈现在这些细节之处又不会影响作品本身儒雅清冷的感觉,让人们在接受紫砂壶艺术的熏陶之后又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祝福,感受作品的情感价值。

三、紫砂壶艺术与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们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所形成的,更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乐观向上与积极进取。紫砂壶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能让人们得到心灵上的休憩,也能以文化力量去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紫砂壶艺术与吉祥文化之间便有了共通之处。《谦谦如意壶》以紫砂壶的高雅风格表达了真挚的吉祥祝福,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水准和紫砂壶创作者对各种优秀传统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实现了艺术、工艺与文化之间的和谐统一,彰显紫砂壶艺术的独特价值。

四、结语

本文对此件《谦谦如意壶》的泥料与造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对“谦谦”与“如意”的表现,以及对紫砂壶工艺技法的灵活运用。紫砂壶创作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力图通过精湛多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彰显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泥料吉祥紫砂壶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