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研究

2023-04-09 18:10王元英张桂霞
关键词:城市更新

王元英 张桂霞

[摘 要]城市更新行动是重塑城市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文脉是城市的灵魂,我国当前的城市更新必须注重保护、传承城市文脉。里院作为青岛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是青岛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里院更新是青岛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脉传承的视角下,青岛市结合里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里院更新“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传承文脉、复兴活力”为路径,成功打造了大鲍岛街区等老青岛里院,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了典型经验。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脉传承;青岛里院;更新策略;更新原则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3)04-0113-06

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inheritance

—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Liyuan

WANG Yuan-ying1,ZHANG Gui-xia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2.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The urban renewal campaign aims to reshape the urban functions and promote the urban development efficiently. Urban context is the soul of a city. Chinas current urban renewal must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urban context. As a unique form of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Qingdao,Liyua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inheritance of Qingdaos urban context,and the renewal of Liyua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Qingdaos urban renew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inheritance,the city of Qingdao has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intact and adequate preservation for sustainable use”for the renewal of Liyuan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path of“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inheri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vitalizing vitality”,it has successfully renewed some old Qingdao Liyuan such as Dabaodao District,which served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experience for Chinas urban renewal practice.

Key words:urban renewal;context inheritance;Qingdao Liyuan,renewal strategy;renewal principle

一、引言

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快速建设阶段进入精细化建设与城市更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習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2]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了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首批21个试点城市陆续发布相关规范条例,响应这一国家重大行动部署。

青岛市是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青岛里院是最具青岛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作为传承青岛历史文脉的有形载体,是青岛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青岛市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明确提出:一要传承百年城市文脉,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老城活力,打造魅力历史名城;二要塑造文化传承的“保护活化场景”,打造文化节点,培育文化线路,融合文化节点和文化线路营造近代建筑文化区、里院文化区、休闲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区[3]。由此,本文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以青岛为例,对青岛里院的更新策略、更新原则、更新实效等层面进行探究,为城市更新总结经验,提供新的视角。

二、文脉传承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

(一)城市更新理论的演变

城市更新行动是重塑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58 年 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此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的关注点。Robert和Sykes总结了已有的城市更新研究和实践,将城市更新定义为“一种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和行动,这种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和行动引导着城市问题的解决,寻求持续改善亟待发展地区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4]。

我国城市更新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旧城改建[5-7],此后还以旧城改造、旧城更新、城市再生、城市复兴等概念来指代。吴良镛从城市保护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机更新”概念[8]。自2000 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综合性与整体性。如张平宇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再生”理论[9];吴晨提出“城市复兴”理念,并用于北京大栅栏地区改造工程[10]。近年来,微更新和微改造的概念被引入城市更新理论。微更新是在维持建筑现状、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改造手段,如局部拆建、功能置换等,保留修缮并活化建筑的一种更新方式。微改造模式则表现为“小尺度、渐进式”特点[11]。

(二)城市文脉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城市是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城市文脉既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12]传承历史文脉是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

1.城市文脉的内涵

文脉(Context)源于语言学范畴,本意指上下文的语境、事物间的联系,狭义上解释为“文化的脉络”。通俗地说,文脉就是为人类所创造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文脉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将文脉概念引申到城市研究领域,城市文脉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13]。城市文脉是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与保存至今的优秀文化信息,是城市特质的具体呈现,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2.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文脉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显性文脉,指被物化的文化事实,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城市历史街区、城市传统街巷、历史建筑、历史特色要素,具有城市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及其构筑物、建筑技术等;二是隐性文脉,指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包括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如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伦理价值观、宗教信仰、传统民俗、人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等[13-14]。因此,城市文脉既可以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道路、水系等物质实体空间,也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记忆等[15]。

(三)在城市更新中传承历史文脉

城市文脉是城市记忆的延续,凝结了先贤的智慧,记录了城市的编年史,诠释着城市的特色,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可以说,城市文脉是城市特质的具体呈现,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亟待发掘的“金矿”。文脉传承是促进城市更新的永动机,延续城市文脉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城市更新发展必须注重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正确处理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守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路径中,是传承文脉和彰显人文肌理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的街区风貌,是城市风土人情、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具体呈现。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生活场景体现了城市的文脉和地脉,承载了地方集体记忆和地方文化。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致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场景被现代文明所侵蚀,而城市更新为城市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保护历史文化不应仅局限于对整体建筑的保护,而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街道、街景、生活环境等相关历史环境要素,展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将传承文脉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思路,通过“保护性更新”“功能性更新”等模式推动城市更新实践创新[16]。

三、青岛里院是青岛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岛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是影响近代国际国内政治格局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起源、传承、发展的重要地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环境,德式建筑与传统历史建筑并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外来文化与地方传统的融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产生了多元文化碰撞,形成了青岛城市文脉。其中,青岛里院是青岛城市文脉的缩影,里院的历史、建筑特色、文化特点充分显示了青岛里院在青岛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里院的形成具有青岛特色。里院是青岛本土的一种传统民居形态,从20世纪初开始建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发展起来。德占时期,德国人在青岛进行了格网规划,不规则四边形、五边形等街区形状由此逐渐形成。随着沿海租界的开发,大量民居投入建设,并在经历本土化后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类似欧洲的集合式住宅TOWN HOUSE。青岛里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1922年《青岛概要》称里院为“华洋折中式”建筑①。

青岛里院的建筑特征比较独特。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的土楼,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的。里院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与之类似的中国里坊一般规模远大于青岛里院。里坊有封闭的坊墙,基本生活需求在坊内可以解决,但里院一般较小,院内没有墙壁,彼此之间没有阻隔。里院街区与中国传统的街坊布局也不同,中国传统街坊由街巷组成,分割成长条形地段,每个地段由若干院落并联,而里院轮廓则由街巷空间界定。“里院”是由“里”与“院”共同构成,“里”具有商业功能,是为了交易货物而设计的;“院”是出于居住的生活功能而设计的。随着交易量的增大,来往人员的复杂,青岛里院逐渐演变成了“沿街经商、内部居住”的商住两用、复合型布局。里院大多平行街道而建,其外部轮廓由城市街道走向决定,常为“口”“日”“田”“回”“目”等字形或多边形四周围合,中心形成一个大院。从平面布局来看,里院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西方近代规划模式,但每一个院落及其内部构成却兼具中式建筑的特点,比西方集合式住宅更加人性化。青岛里院建筑外观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点,又融入了欧洲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②。

里院文化在青岛文化中的地位重要。青岛里院是青岛城市文脉的缩影,位于老城区的青岛里院特色建筑群是青岛文脉根基所在。在青岛历史文化街区里,散落于市区各处的历史名人故居、八大关历史建筑等属于当时的中上阶层、知识分子;而里院是平民、中下层劳动人民聚居区,属于本土市井文化,是老青岛人念念不忘的“上街里”,是传承几代人的精神寄托。里院浓缩了青岛的文化内涵,里院文化承载着青岛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里院是青岛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是青岛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脉传承视角下的青岛里院更新实践

青岛市明确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提出要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历史街区环境,重聚历史城区人气,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17]。里院的更新行动随之提上日程。

(一)青岛里院所存问题

20世纪30年代,青岛里院作为青岛中下层市民的民居形式数量很多。根据1933年青岛市社会局统计,当时全市的“里院”有506处,房间16701间,住户达10669家。新中国成立时,青岛留存的里院仍有400多处[18]。然而,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里院在青岛的城市发展变迁中渐渐淡出老百姓的生活视线。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青岛城市范围不断向外围拓展,城市经济中心东移,而老城街区的功能日渐衰退,形成老城区发展空心化的现象。那些曾经辉煌过的里院已失去光泽,它们中的多数在曾经的旧城改造中被摧毁或拆除。城市更新之前尚存的里院大多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里院的房屋常年分租经营、破损严重,里院沦为闹市中的“棚户区”。

(二)青岛里院更新原则

2023年10月,青岛出台《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目的是保护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对老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将执行改造“新模式”[19]。《保护规划》将青岛7区3市全部纳入规划范围,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系统提炼青岛名城具有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保护青岛市域“一核五线五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及“山-水-湾”一体的自然格局。其中“一核”指保护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20]。这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名城保护的基本方向,为青岛城市存“史”留“脉”注入了“强心剂”。

为进一步指导以中山路为代表的里院街区及周边区域的保护更新工作,青岛市制定了“真实保护、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组织编制了《青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更新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要求在修缮保护工作中采用微更新、微改造方式,争取“修旧如旧、修旧如初、最大保留、最小干预”,在保证风貌要素的前提下,深入发掘青岛历史文化,尊重街区民俗文化及建筑本身在各个历史年代遗留的信息符号,以改善为主,建筑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让老建筑重焕生机,更加突显青岛历史城区山、海、城一体的空间形态。

具体来说,青岛里院更新原则为从“面”到“线”到“点”,注重数字技术的运用。“面”:总体上延续青岛老城的规划风格、顺应历史与自然。一是沿中山路主轴进行重点项目更新提升,二是在“海誓山盟”广场区域布设特色市集并常态化运行,三是对作为青岛最大的里院综合体的大鲍岛区域进行主题定位,打造青岛最具时尚活力的里院商业综合体。“线”:道路景观规划与布局遵循老城区的特色,在不规则的街道交叉口打造重点建筑,形成街道对景,充分营造氛围与场景。拆除违章建筑,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对景的建造与街道中特殊营造的场景感,能够烘托整个街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一栋一策”,对里院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形制,采用原始材料、原始工艺展开整体修缮,通过新型材料与传统建材的有机结合,使青岛独特的里院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真正做到“修旧如旧、修旧如初”。此外,运用技术手段为建筑保护提质赋能,收集整理城区、街道、每栋建筑背后的故事,建立历史城区核心区域数字三维底板,通过“一栋一表”建立历史建筑的身份档案;采集历史建筑高精点云数据,实现城区三维数字化管理①。

(三)青岛里院更新路径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是城市的名片。青岛市通过改善民生、传承文脉、复兴活力三大路径,展开城市更新行动,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使以青岛里院为代表的青岛老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1.改善民生,打造民心工程

在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采用“征而不拆、保护利用”的策略,实施6个街区、46万平方米、1.1万户里院等保护建筑的房屋征收及保护利用工作,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也得到完整保护。

2.保护优先,传承历史文脉

第一,完善传承历史文脉方面的法规体系,强化技术规范指导。出台国内首部规范传统风貌建筑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编制《保护技术导则》《风貌街道导则》等文件,形成“分类保护”和“要素保护”相结合的特色保护控制体系,建立“前期论证—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流程,为建筑保护修缮守好“底线”。

第二,加强历史挖掘,夯实保护工作基础。坚持“先挖掘、后更新”,完成青岛市337处历史建筑和140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测绘建档,融合GIS、CIM、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数字化管理平台,并与市级档案馆联动,为保护更新项目提供原始档案资料1万余件。

第三,对里院建筑群开展系统研究,摸清尚存370处里院的具体情况和价值特色,分类施策保護和传承。编制施工导则、工艺工法图鉴、标准化图册,挖掘传承8项传统工艺工法,明确保护修缮施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确保用原工艺、原做法,实现“修旧如旧”。

第四,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整治措施。拓展保护要素的类型和数量,建立全域保护要素数据库。对于已大规模征收的里院式历史文化街区,坚持规划优先。编制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规划,明确刚性及弹性管控要素,鼓励政府主导下社会多主体参与等措施。

3.文旅融合,多元赋能,推动历史城区繁荣复兴

让老城区释放新活力、展现新魅力需要多元的实施模式。以政府平台公司为实施主体的里院海泊路片区总投资约2亿元,商业入驻率超过70%,年收益超过500万元。运用虚拟现实、艺术营造、创意视觉等科技元素打造市北区里院展览馆,吸引游客参观,让老建筑展现新魅力。持续不断的主题活动、特色活动、演出活动,让历史城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彰显街区时尚活力。

(四)青岛里院更新实施效果

青岛建立了以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风貌保护规划为主干,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利用规划为补充的“2+N”特色保护规划体系,实现了保护规划全覆盖。目前已经改建成功的广兴里、广德里、三江里、安康里、泰兴里等老青岛里院,其特色砖墙、波螺油子、马牙石路、复古路灯、门窗等都充满了老青岛民俗风情,在引发人们美好回忆的同时享受了休闲时光。这些更新不仅呈现了青岛城市文脉,吸引了当地居民、海内外游客来休闲度假旅游,也成为艺术摄影的取景胜地和青岛网红打卡新地标。

1.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步行化改造

依托1号线、3号线、4号线地铁站点,建立与轨道交通相衔接的慢行网络。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风貌建筑修缮工程将地铁出入口融入老建筑,打造集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为一体的文旅地标,以适度商业运营助力历史街区生命力重现,使老建筑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原有历史风貌,并焕发了新的光彩。此工程划分2个地块,包含7个院落。中山路站A出入口以及三个配套风亭巧妙隐藏到风貌建筑里,同时保留和呈现原建筑的重要价值要素,将现代玻璃砖与传统清水砖混合搭配,既保留了怀旧的味道,完美复原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又凸显了浓郁的当代气息。这是历史城区保护和里院更新工程中,首个将风貌建筑与城市地铁相结合的守正创新项目,被市民誉为“最美地铁口”,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①。

2.大鲍岛街区“日逛”“夜游”

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有青岛最大规模的里院建筑群,最大里院建筑单体广兴里坐落于此。大鲍岛街区的更新展现了一条探索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尤其是里院建筑群更新改造的发展新路径。作为全国首个新派里院生活体验示范区和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的代表,“大鲍岛”入围了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按照“旅游+”“文化+”“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模式,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围绕“日逛夜游”定位,加大新业态招商,重聚“烟火气”,焕发新活力。

街区内所凝聚的里院文化完整保留,通过常态化活动吸引年轻人驻足,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老居民流连。街区已入驻了世御酒店、黑牛先生等多家服务业主力品牌,以及洛川家美术馆、里院展览馆、里院博物馆等文化配套展馆。里院文化和新业态融合的“大鲍岛”IP逐渐深入人心,不断创新老城区里院文化的演绎路径。2023年“五一”假期,街区客流量突破34.6万人次,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接待游客突破62万人次[21]。

在街区的全局定位之下,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正逐渐形成南区“日逛”、北区“夜游”的全新发展格局。街区南片区以“日逛”为主,通过引入创意零售、网红餐饮、体验互动、博物展览等业态,营造“周末微度假、都市慢生活”的休闲氛围;街区北片区则主要以“夜游”为主,计划引入品质宴请、音乐酒吧、休闲娱乐、特色民宿等夜经济相关产业,满足市民游客“全时”“全季”的休闲娱乐需求。修复后的广兴里在2020春天重新开放,定位于打造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时尚创意设计、独立设计师等。

3.“青岛·上街里”IP 和“海誓山盟”婚恋IP

2023年,市南区上街里品牌一年内相继发布了食、宿、恋、集、礼、博、游、乐八大文旅系列及文旅体验产品。“新春逛街里”“上街里·逛春天”和“上街里·赏秋天”等大型活动接连举办,一年四季节庆不断。“海誓山盟”婚恋IP则是市南区持续推动“婚恋+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

4.城市文化“新地标”

打造城市IP的最终目的是做大文化产业链。整合适合戏曲演出、沉浸式话剧、庭院演艺等演出形式的广兴里、三兴里、岛喵剧场、荷田水铺、青岛啤酒1903、吉他酒馆、livehouse等传统里院资源,积极导入新产业,通过举办200多场活动,使这些传统院落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2023年老城区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30万人次[22]。

五、结语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青岛里院是青岛在一百多年城市发展中留下的重要标志。里院所在老城区的文化厚度和历史底蕴是青岛的城市特质,是青岛城市文脉的体现。在文脉传承的大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城市更新及其与城市文脉的关系,青岛里院与青岛文脉传承的联系,总结了里院的更新原则、更新路径和更新实效。青岛里院的成功更新和保护提升,不仅重聚老城区人气,而且成为青岛市城市更新的重要支点。

通过对青岛里院更新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文脉传承的大背景下,老城区改造需进一步处理好城市更新和城市文脉的关系,围绕改善民生、传承文脉、复兴活力的主线,重聚老城区人气,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更新。

第二,采取保护利用为主的更新方式,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环境、公共空间、公共基础设施的活化利用和改造提升,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城市功能完善、原住民生活改善、產业业态提升等综合目标。

第三,以保护为基础,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在符合历史建筑的核心历史价值前提下开展多功能使用,结合建筑特色鼓励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展示、文化创意办公、公益性办公等功能,营造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街区有温度的历史文化街区。

青岛里院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必将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3-10-11]. https://www.gov.cn/xinwen /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不负千钧嘱托 高奏奋进强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EB/OL]. [2023-09-21]. http://fj.people.com.cn/n2/2021/0326/c181466-34642003.html.

青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EB/OL]. [2023-10-12]. http: //zrzygh.qingdao.gov.cn/zxfw/zrzyghggzyxx/ghgl/ghcajpzjg/zxgh/202303/t20230310_7043945.shtml.

ROBERT P,SYKES H.Urban Regeneration:A Handbook [M].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蔡金水. 城市改建中的一個重要问题:谈怎样解决旧城改建与保护建筑文物古迹的矛盾[J].房产住宅科技动态, 1981(7):6.

太原市房地产管理局.结合住宅建设 开展旧城改建:介绍太原市解放路南段的改建[J].房产住宅科技动态,1981(8):2-4.

方正.北京市旧城改建问题研讨会报导[J].房产住宅科技动态,1982(2):1.

吴良镛.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结构、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83(6):2-12.

张平宇.城市再生: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城市规划,2004(5):25-30.

吴晨,郑天.迈向人民城市的复兴 [J].北京规划建设,2018(4):174-183.

蒋洁,梁家年.城市更新视域下历史街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23(2):80-84.

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B/OL]. [2023-10-13]. 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19-06/19/c_1124643702.htm.

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5(4)40-44.

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高佳,何红,何维凌,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25.

范绍磊,耿谦,张江.基于延续历史文脉的城市更新研究:以济南市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为例[J].城市有机更新与精细化治理,2023(8):349-354.

吴军,营立成. 在传承历史文脉中促进城市有机更新[N].成都日报,2022-06-08(7).

六、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EB/OL]. [2023-10-17]. http://qdsq.qingdao.gov.cn/szfz_86/dqby/qdsqgl/qdsqgl6/202211/t20221112_6492042.shtml .

青岛晚报.琴岛钩沉[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120-364.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EB/OL]. [2023-10-1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267438261375618&wfr=spider&for=pc.

王冰洁.构建“一环一带两轴”的更新轴带,培育“一核五极”的更新引擎[N]. 青岛日报,2023-03-13(4).

余瑞新.“大鲍岛”入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N].青岛日报,2023-11-06(2).

吕春梅. 赵波.大鲍岛街区获评“国字号”旅游休闲街区!青岛老城实现复兴蝶变[EB/OL]. [2023-10-1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N4FPH60530WJIN.html.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