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和战争题材创新性写作的可贵探索

2023-04-11 23:08李恒昌
当代小说 2023年3期
关键词:黑陶家国情怀

李恒昌

刘加云先生的最新长篇小说《一街两城》,以山东日照两城镇及其黑陶文化为背景,书写了南城和北城王、姜两大家族的百年纠葛和命运变迁,既是一部极为厚重的家族和战争小说,也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历史文化小说。作品虽然采取的是传统章回小说的写作方式,体现出历史现实主义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在结构布局、人物塑造、内涵揭示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贵成果。

结构巧妙,于独特时空中高扬家国大义

《一街两城》与其他历史小说在选材方面有所不同的是,它选取的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空节点。故事发生地两城,其实是一条街,“南北朝时期设梁乡县,到金朝二十四年,朝廷突发奇想,在县城大街中段立了界碑,界碑南为琅琊,界碑北为密州,硬生生分成两座城”。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龙山文化代表作蛋壳黑陶的出土地,“很早很早以前,两城是座大王城,每逢重大战争或重大活动,大王都要用黑陶杯祭天祭神灵。后来,大王城消失了,黑陶杯也就随之神秘失踪了。但黑陶杯通天地神灵、交好运带富贵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

由于这一独特的时空坐标,发生在现代的故事与古老的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更与南城北城王、姜两大家族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正是在这样一个精心布局的特殊时空里,作者展开了宏大叙事,而这些叙事围绕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大义和情怀。也正是这种精心的布局和结构,才使得家国情怀更加显得深刻、辽远和悠长。

最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代表人物是王在川。这是一位传奇式人物,曾一人手持偃月刀杀死几十名土匪,其中包括一个日本强盗——侵华日军渡桥次郎的父亲。他的义云堂,便是其家国大义的最好写照,正如他自己所言:“在义云堂,我们就要大义在先。”面对姜家志在夺取街主名位的野心和争斗,王在川并不在意,也并不想参与其中,颇有一番超然事外的气度。王在川受慧安委托,保护稀世国宝黑陶杯,可谓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当渡桥上门强取黑陶杯时,他发誓,即便是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保住黑陶杯。“好了!你们不要瞎议论了,有事我一个人顶着!”“我们王家抗争的能力或许不够,但骨气还是足足的,决不接受渡桥的丝毫所谓好意!”这些话语,都昭示了他义薄云天的家国情怀。

王在川的这种家国情怀,有时甚至强悍到了偏执的程度。当女儿爱上一个外国考古学家的时候,他大声训斥她道:“全中国的好男人都死光了?你去找一位外国猴子?!”

在这特殊的时空里,具有家国情怀的不是王在川一个人,而是由一组爱国者共同组成的群像。其中包括积极参加革命,并为之献出了年轻生命的安杰,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勇敢地站起来革命,否则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真就完了,我以我血染中华大地,唤起全民族的觉醒……”

还有为了革命将名字改为“春雷”的牟百财:“我为表达革命彻底的决心,改名春雷,就是春天一声霹雳,震醒沉睡的國人。”

还有为打日本鬼子不能回家的王里路:“早有回家探望之意,奈国之山河破碎,民之家破人亡,作为华夏儿女之一员,拒寇保疆,匹夫有责。只盼国人团结一心,早日驱逐倭寇,收拾旧河山,与妻共诉衷肠。”

还有宁死也不肯为日本人写违心文章的秦天喜:“强盗啊强盗,中国的宝物绝不会变成日本的,我决不给你们写一个字,除非我死。”

更有女主人公安雪梅,这个一心想找回丈夫的女人,当得知丈夫正在打鬼子时,含着眼泪坚定地对母亲说:“娘,您请人家告诉里路,就说我说的,让他不赶走日本鬼子不要回来!”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对爱国情怀的高扬是在对某些人卖国行为的批判中展开和进行的。在书写王家出忠臣义士、专打鬼子的同时,也书写了姜家出汉奸的丑事:一窝出了三个大汉奸,还恬不知耻地弄了个“一门三忠贤”牌坊,让整个两城街乃至全镇全县全省全国耻笑。这些都使整部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也更加深刻。

个性鲜明,于多舛命运中塑造女性形象

《一街两城》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安雪梅这样一个“冰雪中的梅花”般的独特女性形象。这是一部关于家族、战争和文化题材的历史小说,安雪梅作为一个女性,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既不处在家族纷争的焦点,也不在战争的前线,更不位居黑陶文化纠葛发展的节点,同时,她也并不是一位创造了非凡业绩的女英雄。但是,作者却将其作为全书最主要的人物进行了深度塑造和刻画,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创作理念中的关于历史的人民性原则,以及文学的人学性原则。

作者笔下的安雪梅,是一个异常执着并且顽强的女性。因为她是安老太爷与丫鬟秦翠翠的私生女,母亲生下她之后,便被赶出家门,靠装疯卖傻暗中保护她。虽然她位居“安家四美”之首,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命运却并不好。她自小被家长定下娃娃亲,而新郎王里路却在成亲当日逃之夭夭。婚礼上,镇长的儿子姜邯春喜欢上了她,想尽一切办法要得到她。当她第一次见到王里路的时候,便一见倾心,从那以后便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感化王里路,让他回来。她忍受着家人的误解和外界的陷害,坚持不断地给丈夫写信,最终用九十九封信感动了丈夫。在这期间,她还经受了诸多考验。“我就不明白这么些年你怎能忍受得了守活寡的滋味,整天想着一个影子能快活吗?雪梅,你要实际点,人活着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痛快、自由、享受!”秦邡的这番魔鬼般的劝导,没有将她打动;“每个人的幸福只能把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你来美国,一切由我来办……”来自异国他乡妹妹王芳的劝说,也没有改变她的信念。

安雪梅还是一个心地极为善良的女性。尽管命途多舛,处境极为艰难,但她却始终葆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她来到婆家就支持分家,与长工、佣人们结为好朋友,支持小叔子、小姑子参加共产党闹革命;她成全大姑姐的婚事,收养仇敌、情敌的孩子;她救济难民,资助贫苦孩子上学;她放走被关押的共产党员王璐方,给落难的张守东、王璐方送食物。特别是收养满满时,她逆着公公王在川说话,非常令人感动。当时王在川非常生气地说:“扔给姜家,咱们不能留,养人家孩子种人家地,到头来都没有好结果。”雪梅说姜家死活不收,还说这么冷的天孩子就快要冻死了。丁使秀忙双手合十祷告:“罪过罪过,可怜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安雪梅趁机说:“爹,娘,不如我们留下养着吧。”王在川惊得瞪眼望着她,但没有吱声。

安雪梅还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女性。安雪梅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让读者感到可爱、可敬,不仅在于她的执着,也不仅在于她的善良,还在于她的聪明和智慧。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机智,安雪梅多次帮助家人化险为夷。她用计赶走土匪刘黑七,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如果没有她的机智果断,赤手空拳的家人、街民就有可能成片地倒在土匪的枪炮之下;她用自己的智慧救助了小叔子王里道,以至于对方在她面前“扑通”跪下了,流着泪说:“嫂子,您的大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凶神恶煞的日本人,她也不胆怯慌乱,而是显示了自己冰雪聪明的一面,她以假乱真,不仅保住了黑陶杯,还狠狠地羞辱了不可一世的渡桥等一干日本人。

此外,更可贵的是,安雪梅还是一个敢于牺牲自我的人。姜邯春因爱成恨,用尽一切手段迫害王里路,让他被判了刑并发配青海劳改。安雪梅为了心底那份爱,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和一家人的生存,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嫁给了又丑又有病的李有俊,自己一个人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正如趙德发先生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她近乎完美,是许多人眼中的‘活菩萨’,即便是仇敌,最后也跪在她面前忏悔。可以说,雪梅代表了中国妇女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大爱无疆的优秀传统品德。”应该真诚地感谢作者,为当代文坛贡献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独特女性形象。

内涵深刻,于风云际会中展现文化力量

重视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现历史文化的力量,是《一街两城》的另外一大创作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

当几位革命者在大海边谈论革命时,刘鸿仁感慨:“是啊,为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我们向着理想和目标前进……”几个人站在海岸上,迎着微微海风,放眼向东望去,海面上海浪滚滚、海鸥飞翔,一轮旭日冲破海雾,刹那间霞光万丈,海天一色。大家纷纷赞叹海上日出的壮观与唯美,郑岩道:“日照自古就有‘日出初光先照’之说,今日之见果真如此。美哉,日照日出!”安哲则意味深长地说:“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即将开启崭新的伟大的航程。”作者的这一段描写堪称将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革命情怀有机结合的唯美“桥段”。

“这个高柄黑陶杯就能证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文明史,甚至更长,六千年、七千年。”作品中对于黑陶文化的挖掘开发,以及对其争夺的书写,可谓独具匠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品围绕黑陶杯,再现了国人与侵略者展开激烈较量的过程,从而揭示了抗战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日本侵略者准备了两个拳头,一个是用武力征服中国,另一个是用文化统治中国人。他们甚至非常荒谬地认为,只要找到传说中的大王黑陶杯,就可以将其拿到日本,并假装是在自己的国家发现的,然后就可以证明“两城先祖是从大日本国来”。然而,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他们发现拿到的黑陶杯是假的,在被驱赶回国路上的一段对话,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力量。稻田从衣兜里掏出一块黑陶残片,感叹道:“其实,我们都疯了。在两城虽然没多少日子,但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领教了中国人的坚强意志和战斗到底的决心。现在想来,你所谓的本国考古计划,简直好笑、幼稚,咱们拿历史开玩笑,历史也会拿我们当小丑。”渡桥次郎也深有感触地说:“两城远古的人类是从日本来的,亏他想得出来!也怪我们太幼稚了,太急功近利了,咱大日本帝国怎么培养出如此荒唐、无赖的学生啊。”

作者似乎也借此阐明了自己的一种认识:中国军民抗日战争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胜利,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胜利,是中国智慧的胜利。

猜你喜欢
黑陶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结缘黑陶,难却快乐着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