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3-04-12 01:47郁晓阳
教育界·A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作者简介:郁晓阳(1991—),男,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师开展工作的主题。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革新,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要充分体验体育育人的价值,在体育课堂上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部分学校开始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还有一些学校,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視起来,导致学生无法在体育课堂上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部分教师没有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也没有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按照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只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的体育训练就够了。

还有部分教师虽然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并没有认真地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功课,而是在网上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体育教学方案,不仅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课堂教学,还没有充分理解教案每一步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不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虽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没有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旧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教授单一且枯燥的体育知识,让学生进行无聊、重复的体育训练,导致学生渐渐地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即使教师想要在后面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极有可能提不起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体育课堂的实践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体育课程课时安排较少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在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前,体育等副科总是会被文化课占用,导致体育课时屈指可数。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体育课程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时的比例有所上升,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课堂上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学生可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导致学校和教师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即使体育课程不再被文化课占用,算起来一周也仅有两节左右的体育课,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接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机会少之又少。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1.体育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为了有效地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真正取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乐趣,调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进而也就可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1]。

例如,在开展50米短跑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50米短跑这一项目的动作难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50米短跑的动作要领时,如果仅依靠口述,就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掌握动作要领。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50米短跑的相关知识点。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运动员在田径赛场上的精彩比赛视频,结合视频讲解50米短跑的动作要领。最后,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以及相应情境的帮助下,有效集中注意力,激发了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大大提高了学习50米短跑的效率。

2.体育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游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将学生分组,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拍球接力跑”的游戏。学生在这个有趣的游戏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50米短跑的动作要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体育的魅力产生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实现自身潜能的挖掘,树立勇于拼搏的品质,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若想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要及时改进传统的教学思维,并采用新型且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另一方面要优化体育课程,重点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衔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重点动作的技巧,进而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具体来说,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活动的引导者,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针对具体学情以及实际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体育训练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从而渗透相应的创造性思

维[2]。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示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技巧,在讲解过程中,注重采用趣味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前滚翻这一动作时,使用“蹲撑像蛙跳,屁股比腰高,头要顶着地,后背像拱桥”这一顺口溜,生动形象地讲解动作要领,能够加深学生对前滚翻这一动作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体育知识与其他事物有机联系,借助其他事物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时,先为学生讲解分解动作以及技巧,接着让学生联想这一动作与生活中哪些事物比较相似,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的压缩式弹簧,让学生观察分析压缩式弹簧与蹲踞式起跑动作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动作,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创造性意识

教师若想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意识,进而增强其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小组合作,结合体育运动技巧,制订参赛策略,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意识的目标。

例如,篮球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运球等动作技巧。教师在教学运球这一动作技巧之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预设学生在学习运球这一动作技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而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篮球运球主要考察运球跑动速度及身体协调能力,运球的动作技巧不规范,则会导致运球速度变慢。”其次,教师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应用其中,组织学生提前做好分组工作,确保各小组实力均衡。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运球竞赛活动,并向学生说明竞赛活动规则:“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标准的篮球运球动作,并通过运球投中一定数量的球,就能赢得胜利。”这种小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胜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掌握篮球运球动作,同时合作分析运球技巧以及竞赛策略。当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下完成相关竞赛任务后,其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进而有力地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使学生能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反向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动作,并让学生对这些动作进行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习正确的动作技巧,并认识到错误动作的危害性,进而培养逆向思维。

(五)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满足学生多样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3]。

此外,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思维发育尚不健全,教师要想培养其创造性思維,使其能够充分内化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仅仅依靠课堂的基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如此一来,学生熟能生巧,也就可以有效实现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内化。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体育知识的讲解后,可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体育水平来拓展延伸体育教学内容,科学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4]。

例如,教师在完成跳绳知识的讲解后,组织学生开展花样跳绳的体育活动。跳绳作为一项全身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花样跳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摇绳并腿跳、单脚跳、“跳篱笆”等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研究花样跳绳技巧的过程,也是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活动中,有的小组结合舞蹈、体操等元素,创造性地编排跳绳动作;有的小组结合配乐完成跳绳动作;还有的小组创新绳具和跳绳服装,充分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身体素质、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地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积极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1(02):22-23.

[2]刘召同.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31.

[3]江式强.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97.

[4]李先平.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06):76,66.

[5]秦粉娣.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123,125.

猜你喜欢
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