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的现状审视与理论建构探索

2023-04-15 14:01向丹江亮刘兵邓水坚谭丹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样态品格小镇

向丹 江亮 刘兵 邓水坚 谭丹华

(1.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10;2.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0)

引言

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了96 个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是自2016 年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实施以来,专门针对体育行业进行的特色小镇开发与建设,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推进引领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在以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资本的投入及运营模式的探索,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文化品格的建构,这一方面必将导致小镇建设同质化情况严重,运营模式单一,人们感受不到其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他们脱离原有的环境,导致当地特色文化的衰落。因此,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应该将文化品格的建构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在资本的推进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1、文化品格在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品格指的是文化在其起源、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品性、格调和特点,它是在特定环境中历经千百年所形成的历史沉淀,对内代代延续和传承凸显其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不断扩大影响展现其独特性和吸引力,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品格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实现丰富性和差异化的关键。

1.1、国家层面:丰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类形成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的产生源于不同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集群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由大量相互关联的个体或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时空聚集体,它既包含个别事物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整体性特征。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思想是这一概念最具文化渊源的表达和呈现,“中和”所包含的“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和实生物”的观点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同时也是不同事物和谐共存、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态人文、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也正因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才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哲学提出的“中和”思想的根本要义就是让不同文化围绕一个中心,在保持自己各自特色的同时实现彼此交融、共同发展,这是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根本原因。运动休闲小镇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集群效应,就必须要注重文化品格的建构,以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独特环境为根基展开,发掘和保持其独特的区域文化并从宏观上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这既是打造运动特色休闲小镇独特的文化品格的关键,又能让其在整体层面上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产生集群效应,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1.2、地方层面:发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独特文化实现差异化建设

目前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赛事型”、“冠军型”、“休闲型”、“康体型”、“产业型”,这些特色小镇是依据不同地域自身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如自然资源、传统项目、人文特色等,因此总体上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窗口。从国外的成功案例可以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或是因地制宜,如美国阿斯彭以其优越的户外自然条件成为美国滑雪之都;或是得益于传统习俗,如西班牙龙达以其悠久的斗牛传统成为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英国温布尔登以其独特的贵族精神和仪式化、符号化的传统习俗成为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中最吸引人的圣地等等,均是依托各自不同的文化基础形成迥异的发展模式,并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市场等因素的参与,资本的注入为特色小镇提供了生命之源,市场的开发与运营是维持特色小镇发展的能量之源,但资本和市场均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在资金注入和运营规划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对主体与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其结果就是丧失了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以“死”的资本和市场运营泯灭了“活”的文化品格塑造,打造了特色小镇的一副躯壳,却没有为之注入灵魂,将许多历史名镇变成了“购物街”、“小商品市场”,人们无论到哪里都有类似的体验,“千镇一面”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甚至人为打造新“古镇”以博人关注,其结果必然是难以为继。湖南益阳耗资巨大打造的“江南古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地区水系丰富、环境优美,投资商看到其中的商机,斥巨资将之打造成为具有江南气息的古镇,但自开放到现在不仅游客寥寥,连商家都不愿入驻,不仅成本难以收回,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文化是因为植根于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才会有生命力,也才会呈现出独特性,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而言,在突出体育运动自身特征的同时,将文化品格的塑造纳入到小镇建设的目的与过程中来,是发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价值体系,实现差异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2、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的现状审视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又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活动中,上个世纪20 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文化的三结构说,将文化分解为物质、社会和精神三个层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化品格同样从三个方面呈现出来。物质文化通常由极具地方特色的元素所构成,如地自然环境、建筑、器物、工具等;社会文化典型地体现在制度层面,因此可以将之更加具体地理解为制度文化,它通常以规章、训示等方式呈现出来,如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族规、家训等;精神文化则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所持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如乡土情结、归属感等。

2.1、物质文化:摆在板案上的抽象呈现

在文化品格所呈现出来的三种形态中,物质文化是最直接、最具体,同时也是差异性最明显的,它诉诸于主体的感官经验,从一开始接触就会迅速形成第一印象。虽然物质文化是一种直接具体的呈现,但实际上它有着深厚的根基,如果脱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脱离主体,必将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在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往往会为了项目的整体规划将物质文化与其根基割裂开来,与文化主体相分离,使之成为摆在“板案”上的抽象呈现。湖南省郴州市小埠·南岭生态城是被列入我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名单的单位,在小镇建设初期大量引入地产经济,首先是以低成本购入农民的土地,然后将本地居民集中在新建住宅区,原住宅区的古建筑被当作文化名片架空保护,不再有人居住,只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简单地修缮和维护,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了建筑,对当地其它传统物质文化的保护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流于形式,这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物质文化因与主体分离而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造成文化生态链的断裂,失去生命力;(2)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独特性难以形成,不仅出现同质化,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且后续的开发难以顺利展开。物质文化体现在具体层面,它以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延续和传承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并呈现为别具一格的文化表象,这是文化最独特的地方,也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最明显的表征。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发掘物质文化的起源、传承、发展,把握其整个演进的过程,并始终关注其与文化主体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将之割裂开来。在此基础上,保持其原有的方式和日常的样态,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身心体验,这是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差异化的关键,也是文化品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制度文化:脱离主体的表象陈列

《周易·节》记载:“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由此而产生的制度文化因此成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它兼具二者的某些特征而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制度文化的功能性非常明显,一方面它能够起到协调作用,维系着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社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能够让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团体,稳定、有序发展,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群体中构建起来并被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人们的思想渊源、精神传承、性格形成、行为方式均以此为依据,构成了文化的心理根基。

制度文化是社会性产物,它的存在同样离不开主体的实践,但在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将制度文化以展示窗口的方式陈列出来使其沦为了一种文化表象。湖南省郴州小埠古村是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在小埠·南岭生态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将古村列为旅游区并设置了一个乡贤馆,馆内陈列了古村概况、风貌、人物、氏族、故事、文化等展示板块,介绍了古镇的地理位置、村落格局、姓氏渊源及家训,民俗文化等。但当问及在小镇开发过程中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是否有相应的宣传工作和保护措施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地区虽为的瑶族乡下辖的行政村,但居民受中原移民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的影响根深,居民以汉族为主,瑶民大多生活在小镇周边的山区,因此并没有深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而对与村中两大姓氏的家训,如今知道和了解的人不是很多了。由此可见,制度文化在离开了主体之后,仅仅通过展示或陈列的方式是无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意识融为一体的,其结果必然是被悬置,难以发挥其协调作用。

2.3、精神文化:经济利益之下被忽视的心灵家园

有学者曾指出:精神文化具有赋予民族国家国魂、集体单位群魂、个体思想灵魂的属性。相比起其它方面,精神文化所体现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终极追求和向往,是人类社会性情感的典型体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朝着更加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所有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保障当地民众正常的生活状态——维护他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持民间生活情态、关注精神文化需求。

据调研发现,小埠村当地有一种传统戏剧“郴桂北路戏”,2014 年被列入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埠村也正式挂牌为该剧种的传习演练中心,但当问及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规划中是否将之作为特色文化给予关注时,得到了否定回答,究其原因是因为涉及到经济利益,因此尚未与当地居民达成共同保护和传承的意愿。从表面现象来看有这方面的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特色小镇的投资人与策划者对当地居民精神文化的忽略。众所周知,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工艺是人们传统生活的形象化表达,它通常以艺术和审美的形式给予人们以精神和情感的慰藉,承载了数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故土情结,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只有重视精神文化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才能让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成为适宜于人们生活的空间,而且还能成为人们身之所在、心之所系、情之所依的身心家园。

3、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建构的探索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文化品格建构过程中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合理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当地原有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既要实现产业化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要关注主体的心理需要与情感诉求。以此为依据,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建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3.1、保存“人物共生”的物质文化,打造“三生”融合空间

打造“三生融合”空间是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中提出来的核心理念之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的建构也应该秉承这一理念,通过保存“人物共生”的原生态物质文化,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推动特色小镇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这一生态链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生态链,另一个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生态链。

首先,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建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生态保护绝不是简单的绿化,而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当地原有的自然样态,中国古典哲学有一个核心理念——“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之视为人的存在最理想的状态,这种生态观不像西方的生态革命是环境破坏之后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唤醒,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因此是有着深刻的哲学根基和理论基础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生态方面要尤为重视,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也有着不同的场地需求,有的甚至需要大面积的区域开发,比如高尔夫、冰上运动、水上运动、赛车运动等,这些运动项目本身就对场地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更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原有样态的保护。建设特色小镇不是人为地去造城,而是因地制宜,促进发展。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品格的价值定位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保持该地区最典型的生产生活样态,才能突出它的特点,一旦离开了人,再具历史价值的建筑都只是一堆砖石,再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器物都只是一件摆设。因此,只有主体充分地融入其中,生活于其中,物质文化才能呈现出鲜活的样态,文化品格才能真正彰显。

3.2、沿袭“知行合一”的制度文化,发掘传统民俗的深厚底蕴

制度文化体现在人们的观念中,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前者以家规训示等形式体现出来,后者多以民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制度文化的一体两面,包含了制度文化“知行合一”的要义。制度文化体现在民俗中,就是将观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使之能够在民众间传播,这便是传统民俗能在特定的文化中沿袭千百年的根本原因。传统民俗是一个民族极具特色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征,在千百年的延续中深深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并能在发展过程中较大程度保留文化的相对独立和自由的样态。民俗文化的价值从两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方面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以具体的形式保留下来的、能够体现某些传统观念与习俗的生产生活器物、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民间文学、岁时节日等;另一方面是以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如民间信仰、禁忌、巫术等。有学者指出:“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鱼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是民俗最深厚的价值底蕴。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既能体现人们本真的生活样态,又能体现独特的民族精神,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彰显了制度文化独特的品格。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生活形态,各项民俗活动的展开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造就了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应重视民俗文化在这一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介质让其得以充分展现。

2022 年8 月,贵州台江县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一时间不仅成为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的热点新闻,还得到了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注和点赞。据报道,这次篮球赛最初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自发组织的为了庆祝当地每年一次的传统民俗节日“六月六”吃新节而举办的,到如今已有80 多年的历史,今年一开赛就很快因其热烈的气氛火爆出圈,此次篮球联赛之所以得到如此关注,并被冠以“村BA”之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体育竞赛中很好地将运动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以篮球比赛为契机展示了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包括全民参与的民俗游戏、民俗特色的赛事中场表演、对获胜者特别的奖励、十里八乡村民们的集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动了民众的参与,而且将西南苗、侗少数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乐观精神要义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观念和实践上充分体现了制度文化的“知行合一”的内涵,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与赛事IP。

3.3、复魅传统农业文明下的精神文化,实现人城合一高级样态

人城关系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城合一的原始样态;第二阶段是近现代的人城分离状态;第三阶段是人城合一的高级样态。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而达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农耕文明下的精神文化的复魅而实现的。中国传统社会以农耕文明为主要形态,农民与土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构成了我们华夏文明延续了几千年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中国艺术中的山水诗山水画、中国美学的“美美与共”,还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安居乐业”,实际上所注重的都是人与身处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之间的亲密联系,二者相依相生、和谐共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乡不仅仅是身之所养,更是情之所系,是身心的双重皈依,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家国情怀”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少有的,而这种情怀在现代社会更是弥足珍贵,这是人城合一最原始的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文明的兴起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据研究发现,以往的城市化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城分离”的情况,这种“分离”是多维度的,包括入城的农民与城市生活的分离、农村开发过程中原住民与世代居住地的分离、外来建设者与被开发城镇的分离等等。也就是说在城镇化过程中,每类人群都不同程度地与其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产生“疏离感”,尤其是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中打造出大量的人造村、人造镇,当地居民因失去了家园故居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城分离”。当意识到这种“人城分离”将面临诸多困境之后,必然会向着新的样态发展,即在对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原始人城合一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打造人城合一的高级样态,使人城合一由“自发”变为“自觉”,从理念到实践完成这种超越,这就必须依靠对传统农业文明下的精神文化的复魅而实现。

中国传统社会以长达2000 多年的农业文明为主导,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对人的存在的终极关怀,对伦理亲情的重视,对自然发自内心的情感,这让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充盈而丰富,体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另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其它特色小镇不同的地方也正是体现出体育运动自身独特性的地方,体育运动最能够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不仅如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尤其重视伦理性和情感性,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氏族、宗族、家族文化的传承,与西方竞技体育强调个体不一样,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的是一种集体的价值观念,通过程式化的动作(如中国传统武术的招式),群体之间的合作(如舞龙舞狮)、道德伦理观念的引领(如忠、义、刚、勇)等,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凸显了人的社会性情感,而这种情感让人们对自己所生存的地方始终怀有最浓烈、最真挚的热爱,也正因为有这种情感,才能留住人、留住家园、留住乡愁。无论是本地乡贤还是外来乡贤都愿意留在这片土地,让本地的居民保留身体与情感的双重皈依,让外来的人们驻足流连于一种最本真的生活样态,并能充分体验和反复回味其带来的身心感受和精神愉悦,与它休戚与共、息息相关,这是实现更高形态人城合一最重要的心理根基。

4、结语

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将文化品格的塑造置于核心的地位,文化不仅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灵魂,也是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蕴含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是彰显其独特性的最佳窗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将其打造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镇建设的典范。

猜你喜欢
样态品格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小镇(外一篇)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