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蜂在沂蒙山区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23-04-16 02:04王玉春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杏核桃仁落果

王玉春

(山东省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沂南 276300)

沂南县是山东省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之一。山杏作为特有的林果品种,在沂蒙山区有广泛种植,但是,近几年受桃仁蜂的危害严重,造成杏园大量减产甚至绝产,尤其是中晚熟品种(如凯特杏等),2020年偶见金太阳品种受害,受害后整个果实黄萎,提前脱落,减产严重,桃仁蜂成为杏树生产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2017~2020年,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持续观察和研究

1 形态特征

桃仁蜂,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雌虫体长7~8毫米,没有短于6毫米的,个体黑色,各足腿节端部、胫节两端和跗节为黄色至黄褐色,前翅半透明略带褐色,翅脉简单近前缘有一条褐色粗脉,端部变为两短分支、后翅透明,触角膝状、周生白色细毛。产卵器端部黄褐色。雄虫体长6毫米左右,头胸与雌虫相似。触角念珠状,密生长毛,腹部黑色。卵约0.35毫米×0.15毫米,长椭圆形,白色,即使剖开果实也不容易看见。幼虫乳白色、蛆型、粗短,老熟幼虫体长7~12毫米,乳黄色,纺锤形,稍弯曲,头部黄褐色,无足。蛹体长6~8毫米,裸蛹,初为白色,近羽化时为黑褐色。

2 发生与危害

桃仁蜂仅寄生于杏核内,主要是幼虫为害,幼虫于杏核内蛀食杏仁、种皮,影响生长素产生,致使果实逐渐萎缩、发黄,在靠近果肩处产生干瘪凹陷的黑斑,或稍开裂,受害果实大部分提前脱落,少部分形成僵果,挂在树上,严重影响杏的产量与质量。

3 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桃仁蜂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被害杏核内越冬。于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至4月初化蛹率达90%,在避风朝阳的地方基本全部化蛹,蛹期10天左右。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羽化(试验容器内最早于4月2日发现成虫出核,田间最早于4月5日发现成虫),羽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待虫体坚硬后,将杏核中部薄壳处咬一小孔钻出,成蜂出核后,在地表停留1~2小时开始飞翔。成虫主要在中午活动,飞到树上交尾产卵。产卵盛期在4月12日前后,正值杏谢花后脱衣期,果实有小指肚大小,成虫选择幼嫩的果实产卵,以产卵器产卵于幼嫩的果核内,绝大多数杏仅产卵1粒,极个别的杏产2粒卵。卵期约10天,4月下旬开始出现新一代的幼虫,幼虫在核内食害杏仁、种皮,6月初被害果实开始脱落,或在树上干缩,形成僵果。幼虫在6月上中旬老熟,老熟幼虫在杏核内越夏、越冬,幼虫在核内长达10个月。

调查发现,桃仁蜂的羽化期和羽化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幼虫越冬的环境条件,影响着成虫羽化的早晚和羽化率的高低。背风向阳的地方,昼夜温差相对小,地表温度回升快,成虫羽化就早,羽化率高。在背阴湿冷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温差相对大,地表温度回升慢,成虫羽化就晚,羽化率低。但是其羽化时间与当地杏树的物候期非常吻合,这大概是桃仁蜂生存繁衍危害杏果的本能。

4 凯特杏受害严重的原因

沂蒙山区形成的独特的山间小气候特点有关,决定了桃仁蜂羽化盛期,正值凯特杏谢花初期,成虫产卵期果核幼嫩,便于产卵。凯特杏自花结实率较高,更能吸引桃仁蜂不远游,危害更相对集中,一旦发生蜂害,极易产生大量落果,如不彻底清除落果和树上僵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杏园减产或低产,果农增收受到影响。

5 防治技术

针对桃仁蜂的习性和发生规律,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技术:

5.1 清园

果园内要彻底清理果园内落果、杏核及树上残存的僵果,采取集中烧毁或深埋30厘米以上,这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铜井镇侗韩庄村一村民于2005年栽植了25亩凯特杏,管理较好,2000年已达到较高的产量,由于桃仁蜂的危害,采前落果严重,减产40%以上,找不清原因,四处了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是桃仁蜂危害,2013年建议果农将分散的6棵老品种杏树刨掉,将所有的杏核、疆果、落果清理烧掉,结合适当的药剂防治,当年虫果率下降到15%,取得了显著效果,随后采取了虫杏早采销毁,取食后杏核集中处理等措施,2016年使虫果率降低到了1.5%,且2019年继续跟踪调查,发展虫果率不足1.5%,防治效果甚佳。

5.2 药物防治

针对杏仁蜂发生特点,以高氯吡虫啉、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4种农药进行喷药试验,每种药剂为一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处理杏树5株以上,各小区随机排列,逐树挂牌标记、便于正确处理。试验地点设在张庄镇和庄、小河村和河南村。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处理1:1.3%高氯吡虫啉500倍全株喷雾;处理2:20%甲氰菊酯1000倍全株喷雾;处理3:2.5%三氟氯氰菊酯1000倍全株喷雾;处理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全株喷雾;处理5:清水对照,全株喷雾。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品种均为凯特杏,8~9年生树,山岭果园,以半沙壤土为主,肥料以硫酸钾复合肥、发酵饼肥为主,有水浇条件,喷药为手动高压喷雾器。

喷药时间安排:第一次喷药于谢花期,第二次于脱衣期,间隔3~5天喷第三次药(2019年试验喷药时间4月5日、4月10日、4月15日)。

试验结果调查:于5月初选定调查树株,每小区选3株结果数量相当的树,进行标记保护作为调查对象,待杏果充分成熟期5月下旬调查,每株调查全部果实,防效效果较好。

多年在沂蒙山区进行的桃仁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氯吡虫啉、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桃仁蜂均有显著效果,极显著高于甲氰菊酯,甲氰菊酯也有显著防治效果,重点是在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期上下功夫,同时,部分果农应用有机磷杀虫剂,造成大量落果,应加以重视。在实际林果生产中,应以高氯吡虫啉全株及周边喷雾为主进行防治,同时注意药物防治与人工减少虫源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更好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杏核桃仁落果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桃仁和酒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桃子如何防范采摘前落果
杏核破壳技术及机械的研究现状
迟开的花
迟开的花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止咳平喘的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