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球虫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3-04-16 02:04李晓辉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球虫病

李晓辉

(大石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大石桥 115100)

鸭球虫病是鸭养殖业常见的寄生虫病,集约化养鸭场是鸭球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若不采取预防措施,鸭球虫病的发生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影响。鸭球虫病易感群体为所有日龄阶段的鸭子,1月龄以内的雏鸭免疫力较低,发病率较高并引发死亡。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避免鸭球虫病的产生与传播。

1 流行病学

鸭球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被患鸭污染的生产用具、饲料、饮用水等,或饲养人员携带的球虫卵囊。鸭球虫卵囊是一种寄生虫卵囊,是鸭球虫的生殖体,可以在鸭子的肠道内寄生并繁殖。鸭球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常常在鸭子的肠道内寄生,引起炎症和腹泻等症状。鸭球虫卵囊是鸭球虫在肠道内产生的一种卵囊,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寄生虫卵子。当鸭子摄入这些卵囊时,会释放出寄生虫卵子,从而寄生在鸭子的肠道内,由于其具备宿主特异性,只传染鸭子,禽类之间未出现互相传染的情况。

2 临床诊断

病鸭表现为精神萎靡、采食量减少、缩颈呆立、饮水增多。排泄物呈水样便,随着病情加重,逐渐排出暗红色或深紫色的血便,病鸭3天内出现急性死亡。耐过病鸭虽然能够恢复正常食欲,但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鸭球虫病的病变部位为鸭小肠。解剖病死鸭后,肠黏膜密布着出血点或血斑,回肠到卵黄蒂段为卡他性肠炎。

在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诊后,应结合实验室诊断对该病进行进一步诊断。从病灶部位取少量肠黏膜,置于载玻片上,滴入1~2滴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卵囊、裂殖体与裂殖子。

3 科学治疗

经实验室确诊后,立即将病鸭进行隔离,对病死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鸭球虫的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轮换用药,避免病原耐药性逐渐增强。常用治疗方法为药物拌料治疗鸭球虫病,常见的药物有二硝托胺预混剂,按12克/公斤拌料,每天1次,连用7天。广球灵,按0.5克/公斤拌料,连喂5天。磺胺喹恶啉钠,按0.5克/升混入饮用水,每天1次,连续服用3天,停2天之后再服用3天。

4 综合预防措施

4.1 严格卫生消毒

饲养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严格消毒管理,对发现病鸭的养殖区域与周围环境使用过硫酸氢钾与过氧乙酸进行交替喷雾消毒。消毒用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消毒,以避免细菌的滋生。及时清理粪便,避免其污染饲料与饮用水。定期对饲料储藏场进行消毒,实时监控鸭群健康状况。养殖场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与人员进行严格消毒。

4.2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应对鸭群进行科学养殖管理,确保鸭舍整洁、安静,将温度控制在25~28℃的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0%。合理养殖密度为15只/平方米,防止养殖密度过大造成鸭群之间的交叉传播,避免应激反应影响鸭群的生长发育。加强饲料的合理搭配,参照不同日龄阶段鸭群的实际需求,适当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保证营养摄入全面,增强鸭只的抗病能力。优化鸭舍结构,防止因拥挤、潮湿、通风换气不良增加患病风险。

4.3 药物预防

在球虫病的多发的夏秋两季,使用抗球虫药物拌料投喂鸭群进行预防,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磺胺间六甲氧嘧啶、球痢灵、克球粉与克球多等为常见的抗球虫药物。

4.4 疫苗预防

常见的鸭球虫疫苗为弱毒株,对鸭只肠道黏膜的侵染与致病作用较低,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致病球虫的侵入。疫苗使用方式包括口服疫苗和注射疫苗。其中,注射疫苗使用时间为雏鸭出壳后35天,口服疫苗使用时间为雏鸭出壳时或2~3周龄。使用疫苗时,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的用法和剂量进行操作,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疫苗注射后,严禁使用驱虫药物,以降低疫苗的免疫作用。此外,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

鸭球虫病已成为危害鸭养殖产业的高发寄生虫病,在对鸭球虫病进行尽早发现尽早确诊的同时,应当重视治疗药物的选择与科学的预防方案的执行,以降低此病的发生风险,促进鸭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球虫病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鸡球虫病的诊治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