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浸润外阴并皮肤癌变1 例

2023-04-16 13:48彭莎妮黄云美王兴枝子苏群英朱晓莹黄炳臣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阴淋巴瘤白血病

彭莎妮,黄云美,王兴枝子,苏群英,朱晓莹,黄炳臣

1.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广西百色 533000;3.广西分子病理学(肝胆疾病)重点实验室,广西百色 533000

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是由高度多形性的淋巴样细胞构成的外周T 细胞肿瘤,多数起源于辅助性T 淋巴细胞,发病与人类T 细胞病毒Ⅰ型有关[1-2],大部分ATLL 患者就诊时已经为Ⅲ或Ⅳ期,常累及淋巴结和皮肤。本文现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ATLL 患者淋巴瘤细胞累及外阴并皮肤癌变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病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 岁,腹胀、乏力2 年,CT 结果示:肝脏、脾脏肿大较明显,脾脏广泛结节状低密度影,纵隔、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曾诊断大颗粒T 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进行肿瘤维持性化疗3个月。检查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外阴皮肤不规则隆起红斑块。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红细胞2.9×1012/L、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79×109/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41.3U/L,血清总胆汁酸21.70μmol/L、腺苷脱氨酶34.30U/L、白蛋白32.9g/L;肾功能:尿素氮14.5mmol/L、肌酐128.0μmol/L、尿酸492.0μmol/L;骨髓片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旺盛,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占68%。

外阴皮肤活检组织及淋巴结组织均使用10%甲醛固定,进行脱水处理、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μm,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EnVision 法,抗体包括CD2、CD3、CD4、CD5、CD7、CD8 等,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阴性对照使用PBS 代替其一抗。

病理结果示:活检淋巴结灰白组织一块,体积0.8cm×0.6cm×0.4cm,切面灰白实性组织;外阴皮肤活检为梭形皮瓣组织一块,体积1.2cm×0.5cm×0.4cm,皮瓣面积1.2cm×0.5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

镜下检查:淋巴结结构破坏,成片的异型淋巴细胞广泛生长,细胞小至中等,核形较不规则、一部分肿瘤细胞易见小核仁,染色质染色深,多见核分裂象;外阴皮肤真皮上部和真皮乳头有致密小至中等异型淋巴细胞浸润,鳞状上皮棘层增生增厚、上皮脚向下延长,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极向紊乱、核分裂活跃、可见提早角化和上皮层内异型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表型:淋巴结内和皮肤真皮内异型淋巴细胞均表达CD2、CD3、CD4、CD5 和CD45R0,异型增生鳞状上皮细胞表达P16 且Ki-67 表达至表层。

诊断:①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型;②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合并外阴并皮肤癌变。

2 讨论

HTLV-1 反转录病毒是ATLL 的病因,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内,P40tax 等病毒蛋白的表达导致感染T 淋巴细胞多基因转录活化,激活JAK-STAT和T 细胞受体/NF-κB 等信号通路并导致PLCG1、PRKCB、CARD11 和VAV1 基因突变[3]。正常生理状态下,JAK/STAT 信号通路参与维护淋巴系统稳定,参与人体免疫应答,维持辅助性Th1 和Th2 T淋巴细胞平衡、调控T 淋巴细胞发育和协同记忆性CD8 淋巴细胞发挥作用[4]。JAK/STAT 通路的长期活化提高细胞核内因子表达和细胞生长因子应答,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调节、信号转换和细胞恶性转换[5]。在淋巴瘤中,JAK/STAT 信号通路可能会影响Th2 细胞或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及其配体的生物学性质,使T 细胞功能下降或丢失,最终致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能力减弱,促使肿瘤细胞恶性增殖[6-7]。

临床上,ATLL 包括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和冒烟型4 个临床亚型。急性型最为常见,患者有白细胞显著升高、皮肤出现丘斑/红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表现,多数患者有高钙血症和骨的病变;淋巴瘤型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呈现高度侵袭性的临床发展过程,外周血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微增多,常有皮肤受累和骨的病变;慢性型与皮疹和血淋巴细胞增多症有关,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小而不规则。冒烟型多以皮疹、血液轻度异型淋巴细胞,症状多样、缓慢进展。皮肤受累常见于急性型和淋巴瘤型,表现为红色皮疹、丘疹和皮肤结节等。Tokura 等[8]总结皮肤浸润表现为斑片型、斑块型、多丘疹型、结节瘤型、红斑型和紫癜型六种类型,而红皮病和斑块是常见的皮肤表现[9-10]。近年来,原发于皮肤进而播散入血和累及淋巴结的ATLL 已有报道[11],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之后出现白血病和遍及全身的淋巴结肿大,患者常伴消瘦、发热及盗汗等症状。

组织学上,病变淋巴结结构被破坏,不同形态及大小的异型淋巴细胞广泛浸润、增生,肿瘤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粗,核仁小,部分病例细胞可呈较为单一中等或较小细胞,也可出现大细胞为主、核多叶及间变的表现。瘤细胞表达T 系标志物,大部分表达CD2、CD3 和CD5,不表达CD7,多数病例CD4 阳性而CD8 阴性且表达TCRα/β,有时大细胞CD30 阳性。

本例患者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以中等大小为主,伴有少许小细胞,细胞核不规则、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染色质深染,易见核分裂象;外阴皮肤真皮及表皮内浸润细胞形态与淋巴结一致,且均表达CD2、CD3、CD4、CD5,TCRβ 阳性,诊断上符合成人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瘤型。患者外阴皮肤鳞状上皮显著异性增生,极向排列紊乱、核分裂易见,有角化珠形成,真皮乳头内亦见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符合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浸润外阴并皮肤癌变的病理特征,考虑可能与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产生多种多肽类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 等细胞因子,激活下游JAK/STAT 信号通路,活化的JAK 不但可激活特定的STAT 家族成员,还可与其他STAT 家族成员共同作用,形成复杂的调节系统,JAK/STAT 通路的持续激活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和异常增殖[12]。笔者认为,对于ATLL 有皮肤浸润、且呈斑块增厚的患者,应做皮肤活检,确定是否伴有皮肤癌变以免错过治疗。

鉴于ATLL 累及外阴皮肤引起的皮肤病变与某些外阴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有相似或重叠,病理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皮肤损伤,包括可能局部或播散的斑块、瘤样结节和红皮病,常伴明显瘙痒。此病可能发生进展和复发,病变可局限于皮肤(如臀部、大腿、乳房及腋窝等部位),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由于时间较长,可进展到淋巴结、血液和内脏。MF 免疫组化常表达成熟辅助T 细胞表型,为CD3、CD4、CD45RO 阳性、CD8 阴性,少见CD4阴性、CD8 阳性的成熟T 细胞表达,存在T 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证据。②塞扎里综合征(Sézary syndrome,SS),患者通常出现红皮病,定义为至少80%体表面积的弥漫性红斑伴外周血中异常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5%为表现,在皮肤受损组织、外周血中和淋巴结中可见到塞扎里细胞[13]。肿瘤细胞表达的免疫表型为CD3、CD4、CD5、CD45RO 阳性,CD7、CD8 阴性和存在T 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证据。③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皮肤是原发或继发性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皮损包括多发结节或斑块,有时伴有溃烂,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皮肤活检显示致密、结节状或弥漫性真皮内浸润,常累及皮下脂肪,表现鼻腔有进行性坏死病变,中面部破坏性病变,预后较差。病变以血管为中心的多形性淋巴网状浸润组成,以前称为“多形性网状组织病”,呈弥漫性坏死。肿瘤细胞从小到中等大小或大细胞均可见到,核形不规则,染色质呈泡状或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或小核仁,细胞质中等量、淡染或透明,核分裂象多见。④原发性皮肤CD4 阳性小/中等T 细胞淋巴瘤,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表现为孤立或局部无症状的紫红色或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肿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小到中等、胞质淡染,核深染而不规则,核分象裂少,呈带状、结节状、弥漫性浸润,肿瘤常局限于真皮层内,无或仅有局灶性亲表皮现象。肿瘤细胞具有辅助性T 淋巴细胞表型,可有CD7和CD2 的丢失,CD30 阴性。

猜你喜欢
外阴淋巴瘤白血病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阅读理解Ⅰ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速鉴定法的实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