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模块,锚定素养

2023-04-18 00:33李维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李维明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同时,该模块也是整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最后一个模块,其教学测评除应考虑本模块之外,还应考虑选择性必修课程之“个性化发展”内容的整体测评。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教学评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08-0012-0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标准》)中的“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仍然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在教学完成之后,其测评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本模块学习水平的测评,以解决本学期学分问题;二是对涉及“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之选择性必修模塊4、5、6的整体测评,以解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是否达到要求的问题。

本模块学习水平测评

与其他模块一样,模块内容修习完成后总得有个评价,这就得通过模块测评来实现,模块测评的标准就是“学业要求”。

本模块的学业要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与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认识数字化工具在问题解决方案中的价值与作用”。其二,“知道基于开源硬件进行项目设计的一般流程,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抽象,设计符合事物特性的系统;能利用各种材料、开源硬件与软件实现所设计的项目方案,能利用开源硬件的设计工具、编程语言实现外部数据的输入、处理,利用输出数据驱动执行装置的运行”。其三,“理解并自觉践行开源的理念与知识分享的精神,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其中一、三两部分主要偏重认识与理解,第二部分偏重于操作与实践,测评时应当如何来把握其重心、确定其权重呢?

《标准》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搜索并利用开源硬件及相关资料,体验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测试、运行的完整过程,初步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方法观察事物和求解问题的能力,提升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这其中的“搜索、体验”之内容是对教学的要求,已经在教学中解决,而测评需要考查的是是否“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方法观察事物和求解问题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因此,模块测评的权重应当倾向操作与实践方面。

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测评

《标准》要求:“学生修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继续修习选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在水平2中分别有较高的要求,这在《标准》附录1中有明确的表述。

就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性必修模块来看,“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要求“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要求“结合学习与生活的实例设计三维作品并发布,体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创意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要求“体验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测试、运行的完整过程,初步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方法观察事物和求解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无论是搭建、亲历,还是设计、体验,都指向一个目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计算思维的核心之所在。

对于主动选择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性必修模块学习的学生来说,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测评时须重点考查其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而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更多的是体现在思路、思维方面,比较抽象而不易把握,所以测评时应有载体,应有抓手。再看选择性必修模块4、5、6,无论是“开源人工智能应用框架”还是“三维设计软件”或“开源硬件的设计工具”,都依托了相应的开发平台进行体验、设计、制作、创新,所以开发平台就是一个载体,就是一个抓手。测评时可以将考查重点放在是否利用适当的开发平台整合各模块功能,实现整体解决方案这方面来,以考查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观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

测评策略

基本策略:设计跨模块综合任务,并结合平时项目实践观察,以实现模块学习质量及素养水平测评。

《课标》指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是测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选择性必修模块4、5、6都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性极强的内容,所以在测评时可以根据这三个模块的特点,以开源硬件平台应用项目为基础,适当融入三维设计和人工智能应用,设计跨模块的综合任务,让学生整合各模块功能,实现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作品制作。与之前的教学任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测评任务的过程中要融入“测”的环节,而在作品完成后又要进行“评”的工作。

“测”,就是设置观测点。假设某作品完成需要三个步骤,那么每完成一个步骤得到的半成品及其功能就是一个观测点。例如,制作一个语音控制的灯箱就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开源硬件的LED灯的实现、人工智能的语音模块加入并控制、三维设计的灯箱制作,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步骤都填写相应结果,从而实现可“测”。

“评”,就是如何通过测试情况评定学生成绩及素养发展水平。学生成绩评定比较客观,根据是否完成作品实现功能就可以评出;而素养发展水平则可以通过测试过程及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基本确定。对于特殊观测对象也可以单独命题,通过操作、实践及理论知识的考察,了解学生素养水平“个性化”发展的情况。

总而言之,“测”“评”的手段多种多样,无论是一个模块的测评还是基于个性化发展模块的整体测评,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要通过测评给出一个学业成绩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给出一个素养发展的水平的确不是那么简单。但探索总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只要科学、慎重地对待每一次测评,其价值终会体现。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