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3-04-18 03:33张也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农村

张也

摘   要: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六安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医疗、城镇化三方面分析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并总结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影响,提出通过吸引人才回乡、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047-0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一直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密切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亟须科学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与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一、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下辖3区4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2021年5月六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六安市全市常住人口为4 393 699人,城镇人口为2 130 346人,占48.49%;乡村人口为2 263 353人,占51.51%。六安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为814 090人,占18.53%;15—59岁为2 645 572人,占60.21%;60岁及以上为934 037人,占21.26%,其中65岁及以上为740 901人,占16.86%。与2010年六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减少209 886人,下降4.5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528 424人,上升13.69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738 310人。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4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呈现出上升趋势。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六安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21.26%,表明六安市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二、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一)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21世纪初,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相继放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三孩”生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早已深入人心,新的生育政策难以得到立即贯彻。此外,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和全面贯彻之后,农村女性的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她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因而不愿意生育太多的孩子。除此之外,由于物价、房价的上涨,生育和抚养的成本增加,也是生育率下降的另一原因。更重要的是,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突然全面暴发,不仅影响人类死亡水平、降低预期寿命,对生育也造成强烈的冲击[1]。据资料记载,六安市2015—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1.04‰、12.26‰、12.84‰、11.98‰、12.28‰,这五年人口出生率虽然略有波动,但总体仍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2020年六安市人口出生率骤降至9.80‰,创近年新低。出生人口减少,使得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

(二)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人口寿命延长

《六安市2021年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指出,截至2021年10月底,六安市共有2 768家医疗机构;27 485张床位;12 214名执业(助理)医师;12 735名执业护士,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2021年六安市在原有1 917个乡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又完成788家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并成功培训3 072名乡村医生,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增加、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此外,自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六安市加紧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共有25家核酸检测机构(含1家城市检测基地),7辆移动检测车,全市最大日检测能力达到68万人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疫情造成死亡的人数。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人们有病立即就医的意识,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重视养身和保健,积极参加户外运动。优质的医疗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口寿命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20年六安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18岁。与2010年相比,六安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3.29岁,比安徽省提高幅度多0.41岁,比全国提高幅度多0.19岁。人口死亡率下降、高龄人口增多,成为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吸引力增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這一体制的实施,不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而且使长久以来扎根农村的劳动力得到释放,进而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程。2017—2021年这五年间,六安市城镇化率从45.41%持续增长到49.46%,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带来了“80后”“90后”“进城热”,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不仅受教育程度较高,而且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普遍较强,同时受城市先进的医疗、教育、卫生条件吸引,普遍选择在城市定居。除此之外,2017—2020年,六安市的常住人口数远远低于户籍人口数,这是由于六安市是一个四线城市,它的城市吸引力明显低于一线城市,因此还有部分年轻人选择去省外发展,留在农村的基本只剩下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样也带来“返乡潮”,以“50后”“60后”为主的早期进城务工人员已年老体衰,随着城市住房、就业压力的增加,他们已明显失去竞争力。浓厚的乡土情结使他们普遍信奉“落叶归根”,因而他们大多选择在年老时回到农村。两代老人叠加,就出现了农村的超高龄老龄化和老龄化并存的现象[2]。

三、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影响

(一)农村空心化,乡村振兴人力匮乏

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农民自身的基本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质量[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高收入水平使得农村中的青壮劳力不再满足于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更愿意选择去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且一年基本只有春节期间才会回到家乡。而那些受过正规教育、文化程度较高、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城市更容易找到稳定、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岗位,他们一般会在城市买房定居。他们的父母因为年事已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大多都留守在农村,他们的体力和知识水平已难以支撑其从事高水平的农村农业经营。乡村振兴不同于普通的农业经营,它不仅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同时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才参与进来。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利润低、回报周期长,外部人才和资本不会自动输入,而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农业边缘化,农村区域产业振兴受阻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4]。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前提,依靠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而产业振兴首先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但是随着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导致农业人才缺失。据统计,2019年六安市乡村从业人员数为2 807 307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数为1 434 385人;2020年六安市乡村从业人员数为2 762 630人,农业从业人员数仅为1 270 242人,较上一年分别减少44 677人和164 143人,农业逐渐边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目的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村老龄化的加剧,使这一举措举步维艰。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会减少劳动力资源供应,削减社会投资资金,阻碍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升级。

(三)农村老龄化使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鲜血液更多地注入城市地区,这会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首先体现于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14—2021年六安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从而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其次,农村老年人年輕时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患病概率也要比城市老年人高。此外,农村老年人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他们长时间缺乏子女的照顾与陪伴,相较于城市老年人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因此导致农村地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增加,而农村现有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匮乏,一时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这将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最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高龄老人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一些旧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惯还在束缚着他们,对于建设美好乡村、保护乡村环境,他们一时无法理解和适应,甚至没有能力响应这些号召。这将加大乡村治理难度,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环境差距。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对六安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一)发展农业经济,吸引人才回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土地抛荒、房屋闲置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以号召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并给予财政支持,有效利用家中长期闲置的房屋,将其改建成农家乐、民宿等。或者将农村中闲置的土地租给外来企业、工厂老板,号召年轻人回乡务工,从而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振兴乡村经济。此外,还可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农业产销一体化经营,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如今六安市各区、县政府多次举办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授课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种养加技术、乡村振兴、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营销等方面,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服务平台和微信群,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学员们的交流、学习和咨询,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二)加快产业融合,提高农民收入

一般来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收入通常高于第一产业,而三产融合,可以通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刺激第一产业,并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一体的新型业态发展就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六安市已开展多家以休闲垂钓、观光采摘、温泉娱乐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为例,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时,大湾村还是深度贫困村。而今,大湾村借助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独特历史优势以及背靠马鬃岭的独特地理位置,将大湾村建设成为集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电商产业为一体的幸福村。五年的时间,大湾村完成美丽的蜕变,截至2020年年底,大湾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变成了脱贫致富的美丽村、乡村振兴的模范村。

(三)完善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与城市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服务资源供给较少。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供不应求,不仅降低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农村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开展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村医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村老人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完善农村交通服务网,构建全域公交网络体系。近年来六安市政府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约124亿元,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25条,投入城乡公交1 507辆,切实保障了村民日常出行,促进了城乡公交融合发展,有力缩小城乡差距,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农村交通运输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翠玲,李月,杨文庄,等.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的影响[J].人口研究,2021,(3):88-96.

[2]   江丽,李琳,傅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成因、挑战及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7):33-37.

[3]   皮晓雯,魏君英.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1-13.

[4]   本刊编辑部.新时代 新篇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题报道[J].中国合作经济,2018,(1):35.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