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西部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04-18 20:04张鑫尧曹建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对策建议老龄化

张鑫尧 曹建鹏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尤其加大了养老院的投资建设力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甘肃省靖远县某养老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希望促进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让老年人在选择养老作为养老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度过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124-03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民政部数据显示,至2019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1%。老有所养成为了当代工业化社会下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养老机构的可及性和成熟程度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也在逐步转变,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社会养老正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同时对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以及功能的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养老机构发展也体现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尤其像甘肃这样处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未富先老的特征更加明显。本文基于甘肃省靖远县某敬老院的调查,提出相应对策,为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居住老人的生活质量建言献策。

二、养老机构的定义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组织。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增长和人口年龄比的变化,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机构养老是以养老机构为载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组织、运营等相关工作,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来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养老模式。

三、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政府是养老机构的主要投资建设者,多年来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单一,养老服务无法做到有效供给。另外,民办养老机构因为资金有限而无法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服务种类和内容。汪钰莹、郭利京认为,养老服务机构职工数中城市养老服务机构职工多于农村;女性职工人数略多于男性职工人数;从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仅占全体职工的20%左右,职工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拥有职业资格的职工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2%,养老服务机构的大部分员工都没有获得职业资格;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中年人是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力量,且占比也很大,这也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周洁从医护人员专业化角度出发,认为目前有些学院开设的老年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中,仅有不到10%的毕业生留在了养老相关机构,到最后能真正在养老一线工作的就更少了。实际上这也是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培训和工作意向存在畸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一代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有了更多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比如去工厂上班。即便他们愿意做老人护理方面的工作,长期护理险出台后会有很多护理员更偏向于上门服务,工资按单结算,收入比在养老机构工作要高。其他安心在养老院里做护理员的,要么是追求工作稳定性,要么是实在没有能力胜任其他工作。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养老院提供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养老机构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与入住老人之间的交流时间不是很充足、服务设施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不仅影响着养老机构自身的建设发展,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在住老人的生活幸福感。调查显示,有33位受访老人表示该养老院应该健全服务设施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占比71.74%),同时有54.35%的人表示应该增加提供文化教育服务的水平,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人最多,有16人(占比34.78%),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养老院亟须改善的服务体验之一,文娱活动较为单一也成为影响养老院发展的因素之一。入住老人在性别和生活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女性入住老人对于这些娱乐活动的喜爱程度较大,而男性入住老人则更多会倾向于一些男性元素比较鲜明的文体活动,比如玩扑克、打麻将、下象棋、关注时事新闻等,而养老院在照顾老人差异化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进而影响到了入住者的服务感受。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导致男性居住者在主观感受方面出现差异,比如职业为务农的就有14人(占比30.43%),入住该养老院的人员大多是农村特困和城市“三无人员”,老人的生活费用依靠的是政府发放的低保,且一部分入住老人因为没有家庭、没有子女等,养老院成了安度晚年的最佳场所,他们对该养老院是比较满意的,对于他们来讲,晚年只要老有所去,有个栖身之所就已经是很满足了。但有另一部分入住者在退休之前是有正式工作的,政府机关和企业工人有13人(占比28.26%)。对于阅历和工作经验较为丰富老人来讲,他们认为该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和设施与自身的认知有较大差距,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有一部分老人希望增加文化教育服务(占比54.35%)和公共文化娱乐器材设施(占比58.7%),这也体现出养老院在服务建设中没有很好地满足入住人员自身的预期,他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定位是即使不在工作岗位了,也可以像工作时候的状态一样,关心时事和学习文化知识,继续保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被调查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

被调查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情况,没有医护人员学历是硕士及以上,医护人员的最高学历是本科。对调查表的情况分析显示,医护人员中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人数最多,有13人(占比72.2%),学历为大专的医护人员,有3人(占比16.7%),本科人数最少,男性与女性各1人(占比11.1%),年龄都在40—49岁。总体来看,养老院工作人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做调查问卷过程中也发现,有许多医护人员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直接进入到养老院工作,以打工的方式从事养老院照护工作,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医护技能较低。

(三)被调查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看,男性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为中专和本科及以上的只有两个,受教育程度最多的是大专,有5人;而女性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最高为大专,有1人,受教育程度为中专的人数最多,有2人。从整体来看,在受访的管理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人数最多,有6人,中专学历次之,为3人,本科及以上的人数最少,有1人。我们可以看出,该养老院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几乎没有。同时,男性管理人员比女性管理人员不仅人数较多且受教育程度也要高一些。

(四)被调查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条件

从被调查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所需条件的情况可以了解到,男性管理人员认为职业发展所需最多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有4人(占比40.0%);认为综合素质次之,有2人(占比20.0%);工作实践经验的最少,有1人(占比10.0%);女性管理人员认为文凭、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各有1人(占比10.0%)。调查结果显示,管理人员中认为在自身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共计5人(占比50.0%);认为个人综合素质是职业发展的条件的有2人(占比20.0%)。养老机构是一个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都很重要的职业场所,如果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会导致学而不精的结果,不仅对个人职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在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中会显得生疏,不能做出妥善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对策建议

在养老服务巨大的压力之下,养老院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替代,尤其随着生育观念的变化,养老机构养老模式成为新时代养老方式的必然选择。从调查走访的分析结果来看,该养老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文化娱乐活动较少,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建设、服务项目较单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不够等。解决好目前公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但是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有些管理人员已经具备了忧患意识,在改进服务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有许多的阻碍。如何解决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的养老环境,需要不断探索。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此次调查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本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居住该养老院的老人年龄普遍较高,大多数患有疾病,需要他人照护。笔者建议,养老院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基础养老服务为本,创新服务需求,自觉地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向他们提供专业规范的优质服务,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多组织养老院的趣味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参与度。入住老人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习惯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也是有差别的,调查中反映提高服务水平最强烈的一项内容就是希望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增加供给范围和类型,比如改善以往的娱乐设施,增加新的娱乐项目、可以适当地扩展老人的活动空间,降低老人受管束不自由的压抑感等方面。其次是心理服务需要,只有20%的老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心理服务,占比非常小,所以,养老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加强老人在心理获得感上的需求,增加与老人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让彼此之间了解、熟悉,共建和谐安详的家园。

(二)强化政府职能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政府在养老院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够。其一,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在政府预算和投入存在不足;其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没有向社会全面开放服务。因此,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程度,制定养老院发展规划。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应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给予服务机构适当的经济补贴,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引入社会服务,比如增加志愿者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志愿者参与进来,老人获得服务体验的新鲜感较少,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服务的力量。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结合政策的战略实施,补齐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随着我国老人数量的进一步增长,尤其像靖远县这种地处西北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本身的财政收入就很低,在调查中有很多医护人员认为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政府可以搭建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智慧养老。探索抵偿或无偿向民办养老机构开放养老服务资源,特别像五保老人、“三无人员”,节约政府的医疗财政支出。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技能

队伍建设落后和专业化缺乏是目前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原因之一,而建立高效、完备的用人机制和专业的培训机构,相对稳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护理员队伍对养老机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规划专业教育和加强岗位培训来壮大养老队伍力量。第一,应更加注重对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提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第二,对于参加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以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切实让医护人员感到“劳有所得”,使得从事医护职业的人员愿意长期在养老院工作。第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建设,被访的管理人员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职业知识,很容易造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力,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要制定明确的晋升制度,确立合理的绩效管理措施。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工作中的职业风险和保障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环节。第四,在运营管理中,增加地域文化特色,在老人的心理变化和管理问题上,积累经验,总结和学习管理知识,提升养老院的自身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韩艳华.完善养老服务满足健康需求[N].齐齐哈尔日报,2021-01-18.

[2]   吳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3(8):13-24.

[3]   刁鹏飞,臧跃,李小永.机构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8):98-103.

[4]   崔树义,田杨.养老机构发展“瓶颈”及其破解——基于山东省45家养老机构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7,(2):115-125,128.

[5]   罗丽,丁福兴.苏州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建议[J].黑河学刊,2021,(2):126-128.

[6]   汪钰莹,郭利京.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服务供需情况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8):21-27.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对策建议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