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探究

2023-04-18 20:04荆晶王江川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

荆晶 王江川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军休干部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改革,是目前军队建设的一项必要任务,同时也是保证军休干部养老生活质量的基本工程。通过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军休机构进行实地访谈,总结发现当前阻碍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军休干部分散居住带来的管理困难、社会化服务欠缺、对社会化服务认识不足,以及当前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基于此,提出軍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服务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130-03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以下简称“军休干部”)为党领导各项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妥善安置军休干部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因此落实好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0年年底,陕西省共有军休人员1.7万余人、军休服务管理机构83个,在老年群体中,军休干部的养老问题成为军休机构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指出:“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质量,探索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模式,开展优质优效的医疗保健,打造适老宜居的住用环境,提供营养优惠的餐饮服务和安全便捷的出行保障。”[1]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在有关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并逐步将其引入军休服务领域。我国军休服务模式社会化转变趋势越来越明显,从简单提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求,到明确具体社会服务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国正处在军休干部服务向军休社会化模式的转折期。

本文以陕西省昆明路军干所、胡家庙军干所等9家军干所为例,通过对45位军干所工作人员、军休干部以及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访谈,掌握了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陕西省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探索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思路。

一、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困境

(一)分散安置导致的管理困难

过去的军休干部在退休后,采用国家统一建房并依托所建用房成立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来集中为这些军休干部提供服务的管理模式。自这一模式被采用起,就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当下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健全的新常态下,这种属于“单位制”的集中、封闭、统包统管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矛盾也日益增多。在第四批之后移交的军休干部则全部都是分散安置,在这种方式下居住区域交叉的情况比较突出,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形式,使得资源配置受阻,军干所无法及时掌握军休干部的情况,对现有的服务和管理难以落实。军干所组织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居住较远的军休干部,给军干所增加了困难,同时这一部分军休干部也很难参与到军干所的集体活动中去,容易缺乏归属感。军休干部管理的固有形态不仅影响了军休机构的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工作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从传统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来看,社会化是一种最优的管理方式体现,其积极作用不容忽视[2]。

(二)社会化服务欠缺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已经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军休干部服务工作,并重申了对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重视及准入,也为社会工作者介入军休服务提供了政治基础,但是后续标准的制定没有跟上,存在着针对性不足,缺乏具体办法和量化标准等问题,各军干所即便有心推进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工作,但顾虑太多,导致这项工作被不断搁置,导致社会化服务无法满足军休干部需求。在调研中某军干所负责人就表示他们想进行服务社会化的工作,但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因此具体工作很难进行,而且也不好对军休干部说明情况,由于长期的集中管理模式,军休干部依赖于军干所人员,不愿意由社会组织来为他们提供服务,军干所虽然有心要引进社会力量,为军休干部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所以军干所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缺乏合理指导,更多还是基于感性认识,靠经验解决问题。

(三)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认识不足

经对军休干部的访谈对话研究可知,造成军休干部社会化认识不足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首先是军休干部思想固化,未能紧跟时代步伐,依旧以原先的思想认知来看待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未曾有机会全面认识并深度体验养老服务社会化。其次是消费观念,军休干部大多是成长生活于国家经济等各方面困难时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无私的奉献精神,踊跃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对贫困山区、受难灾区的同胞们总是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但是一到自身需要消费的时候就开始思前想后,尽可能地减少开支。在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要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由军休干部投入一些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是需求升级,军休干部退休前在单位大都长期担任领导或技术专家,不仅能取得丰厚的报酬,还可以在工作中满足一些精神需求,如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荣誉感。退休后的退休金完全可以覆盖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但却失去了曾经满足精神需求的途径,若养老服务社会化不能起到提供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那对军休干部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3]。

(四)养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社会组织质量主要存在“两个量”的问题,一是数量,二是质量。一是能够参与到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相关组织、机构、企业的数量较少。某市军干所想建一所老年大学,最终由于场地原因作罢,甚至有的地市没有一家能够可以提供例如食堂、送餐、日照服务等养老方面服务的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发展动力不足,对相关机构的服务管理与建设不仅缺乏相应政策引导,也没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使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管理不能形成体系,未能满足军干所的养老服务需求,最终造成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社会化发展缓慢。二是社会组织服务质量难以监督,首先是对于供给主体较为充足的地区,相关机构较多,鱼龙混杂,难以筛选,严重不足的地区更是无法对社会组织的资质进行系统的考察。其次在相关社会养老服务公司提供如点对点家政、一对一护理、专岗专修等高质量服务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其主要原因是从相关专业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的引入资质考核,到其间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未能形成相应的专业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

二、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思路

立足于军休干部养老需求,解决军休机构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是加强军休干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下将从服务主体社会化(社会组织)、服务内容社会化(多元丰富)、干部思想社会化(社会化服务认识)服务形式社会化(与现有养老体系融合)四个方面给出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思路。

(一)革新管理模式,促进服务主体社会化

社会力量进入军休工作旨在解决军休干部养老这一社会公共问题,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创造性地实践政府购买服务的新形式。首先,在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各市级军干所和社会组织共同为退役军人架构网络支持系统。其次,相关科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真正把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以政府财政预算、退役军人事务厅补贴、企事业捐赠及自筹为主要资金来源,将专项基金作为主要支出形式,以社会组织为联系的纽带。最后,借助与专业的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帮助军干所内的离退休干部拓宽获得资源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些正式资源,对自己于专业服务上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此外,要对外界资源加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给军干所的退役军人构建起系统化的支持网络,让其获得更全面的服务[4]。

(二)落实相应政策,促进服务内容社会化

一方面,完善配套政策。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减少对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管理的限制。结合实际情况,积累相关经验,逐步建立起规章制度。有了政策制度的理论支持,才能增强军休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各方努力,逐步推动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军休机构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国家层面制定的指导性政策来进行合理的引导,提高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从多元化角度调动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管理的不同主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可以部分消除改革中的不和谐因素,增强改革的协同作用。因此除了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军休机构积极进行服务社会化改革外,还应通过政策引导军休机构联合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填补社会化服务供给缺口[5]。

(三)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军休干部思想社会化

首先,组织各类休闲活动。针对偏爱休闲运动的军休干部们,可以与一些社会组织或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开展公益或竞赛活动,提高军休干部与社会人员的交流及沟通频率,以休闲运动为媒介加深军休干部对社会的认知,在与年轻人在思想上的碰撞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抵触心理,增强社会适应性。其次,开展知识讲座。针对热衷于健康养生的军休干部,可以与按摩医院联合开展身体保健讲座、与听力组织共同举办听力保健宣传及测试公益活动、与医馆合作共同举办爱心义诊公益活动等,并为军休干部开设健康养生知识讲座,从而使他们提高对个人身体的健康控制能力,并开辟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科学途径,降低军休干部对非正规机构所生产销售的营养品的片面认知。最后,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针对部分在离开艰苦的结构化军事生活后所经历的角色变化和身体及心理上的调整的军休干部,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心理指导工作,以追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为主线,让他在回顾人生历程的同时,也能重拾军人的尊严,并增强自身认同感。针对行动不便、独居的老人进行定期走访,通过工作人员家访和军休机构领导介入,积极跟进,对心理状况不佳的军队干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制定心理治疗方案,以保证他们的负面情绪能得到及时宣泄,同时给予军休干部正面的情感支持。

(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形式社会化

一方面,明确奖惩机制。对入驻社会化服务管理平台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质量监督可以保障其服务质量,使军休干部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优质服务,在军休干部之间形成良好的口碑。对优秀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荣誉、奖金等形式的奖励,同时在服务管理平台上大力推荐。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罚款或中断合作,确保为军休干部提供的养老服务始终是优质的、专业的。另一方面,加强政社合作。军队退休人员的养老服务管理以政府为中心,是军队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的根本条件,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如此才能将社会资源准确地应用于军队退休人员的养老服务管理,让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管理的政策性、公益性工作得以积极开展。通过政社协作,将社区服务拓宽到军休干部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活动等领域。比如医疗保障进社区,与军休机构辖区内的医院取得联系,免费为军休干部量血压、测血糖,并定时举办各种形式的医疗保健知识讲座。融合各方社会力量,通过建立“社会组织+政府主导”的服务模式,促进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不断地提升社会服务的效率。

三、结语

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重任,他们的身份特殊,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军休干部思想、服务形式四个方面探索适合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现路径和策略,首先是明确军休机构工作内容,革新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管理的模式;其次要尽快落实相应政策,为服务社会化提供政策依据与指导,引进更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同时要积极提高军休干部个人的思想认知,从自身的角度适应现代化社会;最后通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促进供需的良性循环。不断丰富军休干部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从本质上理解军队离退休人员养老服务需求,探究社会工作干预的新思路,这将有助于解决退役军人在社区养老中面临的需求困境。

参考文献:

[1]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2-04.

[2]   马凤芝.需求视角下的军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社会工作,2019,(5):26-38.

[3]   李艳丽,孙莲.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模式下军休老年人的需求分析[J].社会与公益,2019,(7):28-30.

[4]   南妍,刘嫄,范晶.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动因及其组态效应——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甘肅行政学院学报,2020,(6):12-22.

[5]   耿耘,马超英,王兴,等.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110-111.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
政府购买服务,纾解养老难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兰州市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兰州市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