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发热学生感控管理实践研究

2023-04-18 17:18姜林辉彭爱霞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防疫防控措施

姜林辉 彭爱霞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新冠疫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持续性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考验,形成新常态[2]。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且人员密集、活动场所集中,其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一旦失控,极易成为疫情重灾区,波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3]。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难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当前疫情防控下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关键点[4]。发热学生是高职院校防疫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会给整个校园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发热学生、控制疫情传播,成为高校防疫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对发热学生的防控管理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热学生疫情感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发热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 高职院校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现状分析

1.1 疫情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高职院校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首先,疫情导致全国各地高校停课停考,原本繁忙的校园变得一片寂静,教育教学被迫转向线上,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节奏。其次,疫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挑战,学生的社交和交往受到限制[5]。此外,疫情使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和招生计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总之,疫情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教学、学生身心健康、就业前景、财务和招生等方面。

1.2 发热学生的疫情防控管理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对发热学生的疫情防控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高职院校建立了发热学生筛查机制,包括对所有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对疑似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等措施。其次,高职院校要求所有学生佩戴口罩,并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消毒工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最后,高职院校还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防疫意识。尽管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发热学生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优化防控措施,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同时,需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协作,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1.3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众多,筛查机制不完善,有时会出现漏检情况;另一方面,学生间交往频繁,防控难度较大,需要加强校园管理和监督力度。此外,一些学生对疫情防控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容易放松警惕,造成防控漏洞。另外,在返校的大学生中,还存在无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瞒报行程、擅自返校、聚会聚餐、走亲访友、散播不实疫情信息等诸多失范行为[6]。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学生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疫的宣传教育,共同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的挑战。

2 高职院校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分析

2.1 疫情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

疫情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具体来说,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健康监测和筛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和临床诊断。同时,要落实防控措施,包括加强校园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个人防护、推广无接触配送等,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意识和卫生素养,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原则的实施,有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的秩序稳定。

2.2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的基本措施

2.2.1 早期筛查

为了及时发现疑似感染者,高职院校应在校门口、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场所设置体温检测站点,实行全员体温监测。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病史调查,特别是询问其近期是否去过疫情地区等相关问题,以便及时发现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学生。对于体温超过37.3℃的学生,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2.2.2 加强隔离

发热学生应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下,前往定点医院或临时隔离点进行隔离和观察。

2.2.3 做好个人防护

高职院校应该向学生免费发放口罩,鼓励学生日常佩戴。同时,要求学生勤洗手、少去人员密集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学校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2.4 加强校园卫生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园消毒力度,对公共场所、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特别是公共场所中的常用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等,要加强消毒。

2.2.5 推广餐饮无接触配送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高职院校可以推广餐饮无接触配送服务,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2.2.6 强化管理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并执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规定。对于违反防疫规定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2.2.7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采用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如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海报、播放宣传片等,还可以通过微信、QQ、邮件等方式向师生发送防疫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2.8 建立信息登记平台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发热学生信息登记平台,包括学生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在班级、发热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针对性的防疫措施。

2.2.9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防护工具,确保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防疫安全。

2.2.10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设立相应的应急处理中心和防疫小组,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2.2.11 严格管理学生活动

高职院校应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对学生宿舍、教学楼、餐厅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管控,确保学生的行动符合防疫规定。

2.2.12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疫情信息,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2.3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的创新实践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采取了一些创新的实践措施。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采用智能测温设备和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发热病例,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在线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学生自主填报健康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便于发现和隔离患者。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线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线上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防疫意识和能力,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果,也为高职院校的未来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3 高职院校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评估

3.1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的评价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是防控效果。防控效果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发热学生的数量、发病率、传播速度等方面。通过对防控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是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是评价疫情防控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主要包括管理流程及其规范性、管理效率等方面。通过评估管理效率,可以了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为进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再次是安全保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学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通过对安全保障的评估,可以了解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安全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等。

最后是社会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社会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环境的改善、社会反响等方面。通过对社会影响的评估,可以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是评价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的主要指标,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3.2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疫情防控效果的实证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发热学生数量、发病率、传播速度等数据指标,评估防控工作的实际成效。例如,如果在疫情高发期间通过疫情防控措施成功控制了发热学生数量的增长,说明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是管理效率的实证分析,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防控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例如,如果在防控工作中出现了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可以指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从而提升防控管理的效率。

再次是安全保障的实证分析,可以通过检查和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估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科学合理。例如,如果在疫情防控中出现了安全漏洞和问题,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

最后是社会影响的实证分析,可以通过对校园环境、社会反响等方面的考察,评估疫情防控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例如,如果疫情防控工作改善了校园环境和社会卫生状况,可以说明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4 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在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安全保障不到位等。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4.1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以确保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4.2 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如建立隔离病房、加强个人防护等,以确保发热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3 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4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疫情防控意识,增强其卫生健康意识,进而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通过上述措施,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提高发热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效果,更好地保障师生健康和安全。

5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后疫情时代发热学生的感控管理进行实践研究。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群体仅涉及高职院校,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其他学校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情况。其次,本研究只涉及后疫情时代的发热学生管理,未考虑其他传染病和不同疫情阶段的情况,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一定限制。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发热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并考虑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发热学生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其他学校类型和不同地区,增加研究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防疫防控措施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