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新商科人才跨界融合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3-04-19 01:42张美涛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商科文科应用型

张美涛,林 航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教兴国的第一资源,是塑造新动能和新优势的根本。我国正经历百年经济大潮的全球交替期,社会思潮、国际运行机制、发展理念等都在进行重大调整转型。一个大周期的低谷,往往酝酿着商业模式、经济制度和产业浪潮的新一轮革命。疫情带来的全球大通胀,使得能源、粮食、资金、劳动力、贸易、引进技术等的成本上升,世界经济从过去几十年高增长、低通胀、大缓和的黄金期,进入低增长、大通胀的后全球化时代。面对这样的境遇,地方应用型商科高校应如何响应教育部等部门“四新”教育的要求,做出自己的时代应答显得尤为紧迫。

一、文献综述

目前研究新文科建设的文献主要可以归纳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第一类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背景以及建设路径。学者们认为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需要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4]。新文科具备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四大特点[5],建设焦点在于使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回归人的生活世界[6],要在立德树人方面彰显中国文化的内涵、体现中国语境与立场[7], 应对颠覆性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生存挑战所需的伦理意识与人文精神[8]135;要坚守人文理想,建设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思想维度、以人文素养为导向的价值维度和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维度“三位一体”学术体系[9]156, 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研评价标准、运行模式等方面构建[10]。

第二类从中观层面研究各个学校和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范晓男等[11]认为应区分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构建有特色的“跨界融合”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袁凯等[12]以山东大学的实践经验为例,认为应加大金专、金课、教材、实践、认证五位一体建设;学者们也从专业角度探讨新文科建设的路径,如新文科建设与新闻传播学、国际贸易学、财务会计、法学教育等专业[13-14],构建基于“跨学科”知识体系、线上线下“跨域”融合的“教”与“学”新模式、产教融合的“跨界”资源共享方式[15]51。

第三类是在微观层面上从课程改革方面探讨新文科建设。如茆晓颖[16]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建设财政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交易实训”等;王震宇等[17]认为社会科学实验室是引入信息技术成果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载体。从已有文献看,讨论和研究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较多,从课程角度去论证的成果也不少。但是从新商科这一新文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新商科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新型商科人才还较鲜见。我国作为一个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经济和商业走出去是基础性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去完成。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做一些有益探讨。

二、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科技发展倒逼高校培养应用型新商科人才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关键力量。“云”上银行、无人工厂、无人超市等众多新模式、新业态由此诞生,商贸服务业进入消费升级、互联互通的商业3∙0 时代,对新商科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应用型新商科教育急需谋势而动,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营人才。学生除了应具备商科的理论和知识外,还应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商科人才

中国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商科人才。2020 年11 月3 日,《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其根本目标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分支,在“四新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标准、价值判断。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始终处于L 型的复苏期,没有真正走出低谷。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极为艰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二十大报告连续提到要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又要畅通国际大循环。因此要求新商科人才必须懂得数字经济背后的运营、管理和创新逻辑,对内通过消费数字化和数字消费化进一步提振经济,对外具有更广阔的面向“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视野。

(三)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亟需新商科人才

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新商科”是对商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地域特色与区位优势是商科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商科教育改革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商科专业人才是地方商科类院校的责任。以福建为例,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数字福建,数字中国”的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12 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18]。福建省商科类院校应以国家战略为引导,以服务本省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海洋经济“四大经济”为目标,培养具有数字贸易素养、懂得海丝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新商科人才。

三、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一)新商科人才的知识特征:掌握数字商业逻辑和规律

我国经济的转型增长对商科专业人才提出了现实需要,尤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更多转到线上消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线上消费每增加1 元,可带来0∙36元的新增消费,对扩大内需产生显著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短视频消费规模已高达9∙62 亿元,其中34%的用户通过短视频APP 进行过消费。这些新的消费形式背后是互联网、大数据对消费的支撑,亟需相应的商科人才做线上消费背后的专业运营支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社会对商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字化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迫切需要一批具有数字商业价值观,能够掌握数字商业逻辑和规律的新商科人才,为商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支撑。

(二)新商科人才的素养特征:具备人文素养与正确应对颠覆性技术的伦理素养

首先,新商科人才应具备人类共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比如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等人类共通性素养。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也是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新商科人才必须具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精神。其次,新商科人才应具备正确应对颠覆性技术挑战的伦理素养。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消除了数字与物理之间的隔阂。当人工智能不断接近人类智能,甚至超过人类时,就打破了人的特殊地位[19]。新商科人才将会面临颠覆性技术广泛应用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包括由于大数据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人工智能所产生的算法歧视问题、自动驾驶所带来的责任归属问题等。这种技术不仅威胁人的尊严、社会的进步,还考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新商科人才必须具有人文关怀,自觉抵制技术带来的歧视和异化。

(三)新商科人才的品质特征:具备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

新商科人才应具备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文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现代社会相称的“自由人”。“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20]。培养精英商业人才的商科类高校,离不开对人的品质的培养,即培养能承载民族精神、国学传统,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人。这些品质将在国际贸易交流中自动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因此,新商科人才要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更要有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多元文化包容的情怀[15]53,将自己的成长成才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为祖国的建设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新商科人才的能力特征:具备创新实践力与基于高度认知可塑性的判断力

适应新业态、解决新问题是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特征。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勇于突破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C∙B Frey 和M∙A Obsorne 研究了美国各职业被计算机替代的概率差异,其中47% 的职业被替代的危险性很高[21]。在一个工作岗位随时可能被AI 所替代的时代,新商科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素养和能力。在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商业模式多样化的时代,惘视信息化所带来的极速改变,固步自封极可能被淘汰。新商科建设是对“技术至上”的适度回应,人才培养必须向终身创新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转变。新商科高校要培养学生为未来工作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能从巨量信息中挑选出解决特定问题所需知识的判断力,还需要其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基于高度认知可塑性的判断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理解环境中的变化,且能调整自己做出正确判断。

四、“六塑造”“一建设”——应用型新商科人才跨界融合培养路径

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首要原则是“问题导向,以德为先”,跨界融合培养是新商科人才的必走之路。

(一)新商科人才的价值观塑造:以伦理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

新商科建设具备人文特质和社会品性的双重属性,不仅要关注知识层面,更要关注价值层面的内涵。新商科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与人文精神,更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以化解颠覆性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新文科是以中国价值为内核的学科集成体[8]143。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分支,必须服务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凝练与发展,运用我国“传统文化、商业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滋养人,形成立足中国实践,将知识、学科、学术内在逻辑相统一,解决经济、商业等领域现实问题的商科话语体系。

(二)新商科人才的知识塑造:以产业链为主线,实现跨界融合培养

打造系统性交叉融合的教学师资。人才培养是新商科学科交叉融合的最终落脚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商科学科交叉教学体系迫在眉睫。通过科研、教研反哺教学,跨学科交叉教学,强化教师“教学、科研及实践辐射相互渗透”的多元化内涵,使教师具备承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9]164。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跨学科搭建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提供系统性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新商科建设必须强调学科内外、学科间的互动、共生、交流,以融合的知识体系促进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构建,其内容的选择以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整合性知识为主导,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量植入传统学科,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效应。如加强商学院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融合,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专业跨学科融合;加强管理类专业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研究视野、具备多学科的素养和知识体系。

(三)新商科人才的方法论塑造:以问题导向为原则

应用型新商科高校需关注现实问题、瞄准社会刚需,构建经济问题与国家战略取向的学科协同机制,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经世致用”“博文善辩”之才。研究方法上,新商科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计算和推导,更需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掌握与现代科技、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最终积极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具,打破传统商科研究方法的藩篱,架构以中国价值为内核、以人文素养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基本立足点的研究方法论。

(四)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塑造:突出区域特色与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是科技工作的使命,也是社科工作的使命。目前我国外交和贸易重点已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在课程培养体系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研究、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较少,应探索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小语种的选修课如阿拉伯语、德语、俄语,以及东盟国家的语言如缅甸语、泰语等。应将本地贸易主要往来伙伴国的语言作为选修课,在跨境直播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懂得贸易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做好直播带货。比如,福建是一个有着悠久商业文化和独特海外侨胞优势的省份,目前在全球各地居住的福建人达1 580 多万,相当于半个福建省的人口。因此,福建省商科类院校应在通识课程部分加强闽商特色研究,并以讲座或者通识课程的形式,将闽商精神贯穿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将区域特色融入到新商科专业群建设中。

(五)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塑造:产教融合、赛教融合、项目制培养

精准做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之间的对接,使产业学院的发展围绕区域聚集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需求。通过学科、专业的重构,使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更加聚焦于产业链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统一。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环境完成学生在学校无法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的真实环境为基础打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的项目。和企业联合,以项目制形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把人才培养直接嵌入到企业的生产环节,做到产教融合。如跨境电商专业的对外直播电商实践课,可利用企业实践让学生感受国外文化,以利于撰写相应的对外直播脚本。

(六)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塑造:构建新商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决定了新商科建设的动力和成效。如何保证学生能学到真知识、教师能做出新研究、学校能管出新水平,切实需要创新地方应用型商科高校的学科专业评估、教学学术评价、教师学生评价等综合评价体系,保障新商科建设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如科研、教学和创新创业在教师业绩评估中的比例需要学校根据实际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规定,辅之以完善的支撑性制度,并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七)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建设:推动“新商科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020 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发展”。因此,在新商科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资源践行“新商科”建设。一是建设商科类人才培养教育大数据平台,遵循高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原则,采用服务器集群等方式提升平台性能。二是将应用型商科相关的可分析数据汇聚到大数据平台,为研发应用型教育大数据系统做好准备。充分整合本校既有的计算机资源、网络资源与教育技术资源,以硬件基础设施为动力支撑,通过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形成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与商业环境模拟等在内的信息化模拟环境教学;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建立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五、结语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应用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造升级,地方应用型商科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与产业人才需求侧精准对接,促进科研发展与专业特色建设,提升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商科文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孙文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