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道”与“术”

2023-04-19 13:28肖爱华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主办单位精品学术期刊

肖爱华

一、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交汇的时刻,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复杂,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是今非昔比。这些风险和挑战是多领域多方面的,而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正是以潜伏的、不易觉察的形式腐蚀党带领和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图谋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制造混乱、攻陷意识形态阵地,如若得道其他阵地则不战而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前途未卜。

1.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打造精品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是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大平台”是“新形势下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1],打造精品学术期意味着“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1]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学术期刊在党的领导下以刊发学术论文的方式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学术期刊不仅在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发表优秀论文、发现优秀作者和培养学术新人、借鉴新理论和开拓新学科、塑造严谨学风和建设学术规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在稿件选择和优化的过程中担当起学术组织和学术引导的重任,更是意识形态防线的“守门人”[2]。学术期刊选择稿件的工作流程包含着稿件质量评估及其社会效益的充分评估,在这一过程中,隐含着意识形态“明枪暗箭”的作品被排除在外。这是对学术期刊“原材料”去伪存真、去芜取精的过程,也是源头把关的过程。

精品学术期刊相较于普通学术期刊,具有更强的学术组织力和学术引导力。精品学术期刊通过科学的选题策划、明确的议题设置和发文偏好发挥导向作用,引领作者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就“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等不同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精品学术期刊发挥源头把关、议题引领的过程就是在学术出版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

2.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打造精品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汇编出版的作品属于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天然具有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体现为或直接或间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价值观的影响力持久而深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否则,社会撕裂、国家动荡就是必然的结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够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4]

学术期刊是党领导下的宣传阵地,使命在肩。精品学术期刊除了承担学术出版的共性职责,其更强的学术组织力和学术引导力是产出价值观正确、具有较强说服力和亲和力的学术论文的重要保证。

精品学术期刊通过议题设置、中外学术交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体现民族特色的学术观念、学术成果。例如,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命题见诸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成为域外中国研究的热点。又如,在红学研究领域,域外汉学家研究红楼梦使用中国红学研究范式、术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文学叙事学等不同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

精品学术期刊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批判消极文化,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文化的力量润泽人心、整合族群,提高全社会自觉抵制一切消极文化的“自觉性”,维护文化安全。

二、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一般规律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一论断有广泛的适用性,是对事物发展态势的简洁洗练的判断。打造精品学术期刊亦适用这一论断。

1.科学定位,找准期刊发展方向

2020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 年底,我国出版10 192 种期刊,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2 688 种,占期刊总品种26.37%;文化、教育类期刊 1401 种,占期刊总品种13.75%;文学、艺术类期刊661 种,占期刊总品种6.49%;自然、技术类期刊5088 种,占期刊总品种49.92%;综合类期刊354 种,占期刊总品种3.47%;少儿期刊209 种,占期刊总品种2.05%;画刊50 种,占期刊总品种0.49%;动漫期刊3 种,占期刊总品种0.30%[5]。学术期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分散,就科技期刊而言,4963 种科技期刊分布3140 个主办单位,平均每个主办单位主办期刊1.58 种[6]。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也存在分散办刊的问题。

分布在不同主办单位的学术期刊大多由主办单位全额拨款来维持期刊的出版运营,那么,发表主办单位人员科研成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一来,学术期刊成为刊发众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期刊(大杂烩),既办不出特色,也出不了精品。

打破“全而散”“散而弱”办刊局面的思路是,科学定位、找准方向、开放办刊。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大多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办单位的优势学科就是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基础和底气,以主办单位优势学科为学术期刊的精品化持续提供优质的内部资源。这一过程就是精准盘点主办单位家底,为学术期刊科学定位的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为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前20%。《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依托这一优势学科,创设了融合行业特色和与学科优势的“能源经济与管理”栏目,在本校这一优势学科的支持下刊发了至今仍然被后来者参考、引用的经典论文,例如:《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是最早阐释循环经济理论的学术文章,被引用252 次;《关于我国煤炭能源低碳发展的思考》被引193 次;《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回收及节能战略研究》被引124 次;《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被引115 次,等等。这些经典论文发表的时间超前于时代,超前于公众的认知,对后来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起到了理论先导与决策参考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功”之所在[7]。

以主办单位优势学科支撑学术期精品化,在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术共同体内产生一定影响后可以进行“版图扩张”,这就要依赖学术期刊编辑的学缘和组稿能力。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2013 年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在2014 年创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栏目,因为编辑的学缘关系,能为这两个栏目持续提供优质稿源。从2014 年第1 期开栏至今,这个栏目邀约了冯颜利教授、金民卿研究员、侯惠勤教授、郭湛教授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为该栏目撰稿,刊发了一批名家力作。

2.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时代中国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选题策划,持续推出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谈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那么,如何落实到用上来?“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3]学术期刊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精耕细作。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2015 年,互联网金融狂飙突进,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均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同时行业乱象丛生。针对这一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在2015 年第3 期刊发了《论互联网金融下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监管》和《P2P 网络借贷的规矩失灵与法治回应》这两篇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文章,对如何以法治方式应对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2015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论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在2016 年5 月推出《“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机会窗口”理论修正的视角》等文章。这些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选题的办刊理念,正是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5.17 讲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组织了“后扶贫攻坚时代脱贫攻坚”“人类命运共同体”“环境治理”“金融风险防范”“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等专题,高质量进行理论宣传工作。

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过程,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学术的方式讲政治,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导向、评价、选择和优化功能,传播中国智慧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的过程。

三、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方法策略

打造精品学术期刊是完成好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规定了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一个高举”,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个建设”,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8]。

1.严格遵守出版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是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基础

学术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个方面。本文第二部分内容即讨论了保证内容质量的一般规律,而《出版管理条例》《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三审三校”制度、《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出版行业制度和标准就是确保编校质量的利器,《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书刊印制常用标准及规范》则保证了期刊的出版形式质量和印刷质量。学术期刊只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保障规范,就能确保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和印制质量。

2.创新出版模式,以专题出版呈现主题出版内容

我国的学术期刊,除了专业期刊,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高校学报。高校学报普遍以本校的学科为依托设置栏目,多是内含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期刊。实践证明,综合性学术期刊没有明确的专业特色,同质化严重,在同行竞争中面目模糊,难以吸引优质稿源,发展面临困境和严峻挑战。对此问题,已有同行在十几年前就提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题化运作的观点和具体实施策略[9]。一部分综合性学术期刊自觉实施专题化,出版收效良好,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肯定并鼓励专题化出版这一出版模式[10]。

专题化出版是在出版主题既定的前提下围绕主题,打破学科限制,着眼重大理论或实践问题,编辑有针对性地组织稿件,使围绕同一主题而属于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文章关联渗透,成为多视角专题研究,对同一个主题进行突破和深化,以“研究论文之间相互的密切关联性来构成学术板块”[9]。

3.采用信息技术,以新技术赋能学术期刊出版,提高学术期刊传播能力

与新媒体比,学术期刊文章以说理见长,并且有不低的准入门槛,因而对非专业受众而言,学术期刊是高冷缺乏亲和力的阳春白雪,造成了学术期刊传播面窄、受众数量有限的状况,学术论文刊发后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传播。这不利于提高全民理论素养,也不利于向非专业受众传播党的大政方针。对此,精品学术期刊不光要产出高质量的论文,还要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为学术期刊提升传播能力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笔者看到,一些科技类期刊尝试多种信息技术,为自己期刊刊发的论文在不同平台进行宣传。比如,有的科技期刊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介论文,其中有的论文由作者提供音频,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也有作者录制视频,向读者科普研究成果。最近,笔者注意到有科技期刊同行介绍了一种利用区块链技术制作数字人,由数字人在学术期刊的视频号向受众普及科研成果的方式,数字人的形象和语速、语调、手势完全可以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参数来控制。数字人可以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学者形象,也可以是一个温柔端庄的知性女学者,或者是一个儒雅睿智的中年学者。总之,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定制一款自己喜欢的数字人,在互联网上侃侃而谈,传播自己的研究发现。还有一些科技期刊开通自己的微博、YouTube 账号,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传播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首发,社交媒体二次传播,实现了1+1>2 的传播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柳叶刀》(Lancet)于2022 年9 月14 日在线发布了有28 位委员联名的报告TheLancetCommissiononlessonsforthefuturefromtheCOVID-19pandemic,就疫情暴发、病毒源头、各国的疫情应对进行评价及建议。这份报告长达57页,在线发布后以短消息的形式在社交媒体发布,之后,《南华早报》等新闻媒体快速跟进,然后各种报纸的网络版和自媒体纷纷跟进,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令人叹为观止。

四、结语

打造精品学术期刊,是“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一般规律,既在于找准学术期刊定位,定位失误是不可能造就精品学术期刊的;也在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时代中国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选题策划。造就精品学术期刊的方法策略,一是严格遵守出版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就能得到保证;二是通过创新出版模式,以专题化出版呈现主题出版的内容;三是采用最新信息技术,适应传播媒介的升级迭代,扩大学术期刊传播的范围,提升高学术论文的传播能力。

猜你喜欢
主办单位精品学术期刊
本刊主办单位简介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关于《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一主办单位更名的公告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