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融合新模式探索

2023-04-19 19:06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绘画美术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夏 兰

从物化形式来看,可将艺术划分为动态艺术与静态艺术两种类型。小学音乐属于动态艺术,小学美术则属于静态艺术。将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实现了艺术教学的动静结合。在融合创新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需找寻音乐知识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实现美术色彩与音乐情绪的结合,美术想象与抽象音乐的结合,继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与艺术素养。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分析了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融合价值、融合教学中的问题以及融合对策。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融合价值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热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小学美术教学多为静态教学画面,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将小学美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相融合,则可为学生打造动静一体化的教学空间,并丰富课堂教学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灵活性。这不仅可刺激学生的感知觉神经,让学生同步感受音乐的动态美与美术的静态美,亦可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此外,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无论从学生生理还是心理视角来看,过早突出学科知识边界性具有一定片面性。小学艺术类教师更应注重突出知识的综合性特点,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赋予美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以此顺应小学生喜欢探究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各学科教学目的具有一定差异。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以及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小学生的认知美、审查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培养。将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相融合,既可突破学科知识间的界限,又可丰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感知美,为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美术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美术与音乐学习素材,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可同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与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美术元素与音乐元素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音乐世界里学习美术知识,或者在美术绘画过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为学生营造想象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刺激学生创造灵感,有效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融合中的短板

(一)融合力度待加大

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对基础教育学科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在小学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尽管部分学校或教师在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但音乐与美术艺术教育的融合力度仍待进一步加大。因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在音美课程融合质效上呈现出参差不一的现象。比如,有些学校仍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尽管学校进行了音美课程教学设置,但在临近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时,仍有主课教师占用音乐课或者美术课教学课时,且得到了学校默许,使音美融合教育成为空谈,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学校在音美融合教学时,囿于学校配置的专业化教室或者教学器材有限等,满足不了学生学习与训练需求。甚至有小部分学校缺乏专业化的音乐或者美术教师,出现美术与音乐教师为同一教师的现象。若教师所学专业为美术,其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必然有限,不利于强化音乐知识与美术知识间的深度融合。

(二)教学效果待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后,将小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压力与课外辅导压力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而学科融合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就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小学艺术教育中,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为了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多数学校在积极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强调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协同发展。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小学艺术教学质量欠佳,缺乏正确的音美融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导致音美融合教育浮于表面,无法发挥音美融合的最大艺术育人价值。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与音乐教学融合路径

(一)遵从学生身心特点,提升音美融合教学趣味性

音美融合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整合,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知识传输、技能传授与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相融合,以此为学生打造集知识、趣味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带领学生识谱记词,并在反复性的训练中完善演唱歌曲。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步伐,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将美术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趣味化的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虫儿飞》这一歌曲时,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设“制作贺卡”这一教学主题,将音乐教学与绘画教学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歌曲播放给学生,由学生感知歌词含义,想象音乐中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歌词中出现的场景或者事物以绘画形式体现在卡片上。因赋予了学生自主创作空间,学生可自由发挥创造力,并在兴趣驱动下创作出昆虫形状或者花瓣形状等不同类型的贺卡。

(二)引入美术色彩,提升其与音乐情绪融合度

为强化美术色彩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融合,教师需明晰美术与音乐两大艺术科目的区别与共通之处。从区别来看,美术属于视觉艺术与静态艺术,音乐属于视听艺术与动态艺术。从共通之处来看,音乐与美术教学均可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更偏向于唱、听或者演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音美融合模式下,教师可引入美术色彩元素,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同步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学实践表明:音美融合突破了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间的界限,强调了艺术元素间的联结与渗透,能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感知音乐情绪是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重要素养。将美术色彩元素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色彩的作用下感知音乐情绪,继而与创作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美术中的基本色彩元素。红色彰显着热情,会让人们联想到热情、欢乐的歌曲;黑色彰显着忧郁,会让人们联想到悲伤、忧郁的歌曲等。教师将色彩作为媒介,可在美术与音乐教学中架构起连接桥梁,实现音美元素的融合与互联。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可结合音乐作品,找寻出与作品内容相关的色彩与线条,以色彩图形式展示出音乐作品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并在色彩图的辅助下感知音乐的美妙,并体会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五星红旗图片,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抑或者,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歌曲时,教师可将草地、山林等绿色照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生机盎然与希望,体会作者对春季的热爱。

(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绘画深化音乐内涵

“双减”背景下,为给学生打造高质、高效的艺术教育环境,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或者鉴赏美术作品时,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带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或者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绘画形式体现出音乐作品中的事与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使学生能按照自身意愿进行绘画或者表现音乐作品。

比如,在学习歌曲《小黄帽》时,教师可为学生布设“我的小小设计”这一绘画主题,由学生结合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对歌曲中的帽子有一个新的认知。为推动音美融合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讨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帽子,为小组绘画创作收集素材与丰富创作资源。起初阶段,学生需认真聆听教师播放的音乐或制作的多媒体视频课件,了解歌曲传达的“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热爱学习”等思想。在了解音乐作品内容基础上,教师可引领各小组成员进行作品创作,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黄帽。

(四)音美元素互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一是以绘画为支撑,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艺术教学中,美术元素与音乐元素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均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音美融合背景下,教师应懂得带领学生探究绘画作品或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以此拓宽学生音乐或者美术创作思路。比如,在学习管弦乐曲《野蜂飞舞》时,教师可为学生找寻出与之相关的野生蜜蜂、船与曲线等元素照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对乐器有不同理解,并通过肢体律动或者绘画等形式体现自身的理解。有些学生会模仿野蜂飞舞动作,有些学生会绘画出不同的线状图。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绘画,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即便学生在未来某时刻再次听到《野蜂飞舞》时,头脑中亦可能浮现出野生蜜蜂、船只等相关元素。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为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教师在融合美术元素与音乐元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结合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音美融合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下,感知美术作品内涵。比如,在以“绘画人物”为教学主题组织教学活动时,因学生绘画动态人物造型时不能正确地把控人体比例,会影响创作成效。若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讲述人体比例相关美术知识点,学生听起来会“云里雾里”。此时,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者短视频等播放给学生,带领学生跟着歌曲进行身体律动,并观察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变化。在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会对人体动态形象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知。随之,学生可将观察获得的信息以绘画形式呈现出来。此时,学生画出的线条更加符合人体动态变化实际。在轻松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下,实现了美术知识与音乐知识间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不同身体部位产生的动态变化。

(五)抽象音乐意境下为学生营造美术想象空间

因小学生的审美认知与音乐知识有限,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音乐作品。若教师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则不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此时,若教师借助美术想象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则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与审美素养。比如,在学习描写风景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听到的音乐内容想象画面,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并体会音乐意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与美术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两大学科。在“双减”背景下,为给学生打造高效的艺术课堂,教师应注重学科融合,强化美术元素与音乐元素间的互通互联,继而降低音乐与美术教学难度,带领学生在灵动、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下掌握音乐知识与美术知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美术色彩与音乐元素相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强化抽象音乐意境与美术想象空间的融合等,全面发挥音美学科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绘画美术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