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应用初探

2023-04-19 19:06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特殊教育学校张英云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英云

数字化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数字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所谓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中,既把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方式、获取方式和学习手段,以数字化教育教学方式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以此建立新的师生互动秩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近年来,数据赋能、技术驱动,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透过数字化场景精准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打造最适合的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菏泽市在数字化赋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让“未来学校”从设想渐渐变为了现实。本文提到的特殊教育学校是菏泽市数字化教学的试点学校之一,在校园内,师生可以通过校园数字基座、智慧作业本uNote、智能教学机等数字化载体,轻松进入“未来特殊教育学校”所描绘的各类教育新场景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校园内,师生已有意识地树立起数字化教学观念,特殊教育学校也初步建设成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并投入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一些课程也探索出了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得到了有效实践。

目前,数字化教学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许多文献研究都将小学语文的数字化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议题。这些文献从小学语文数字化教学的有效性、参与性、学习模式、技术应用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在小学语文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优势及其存在问题上未能深入触及,也没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因地制宜的解决建议。而这正是本文所要展开探讨的。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通过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在小学语文课程上实践数字化教学的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课程上数字化教学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应用的优势

语文是一门具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语言实用性质的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其教材内容既有其灵活、生动的一面,又有其严格、严谨的一面,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手段来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上课体验,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和学习的兴趣,就能让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目标得以顺利推进和完成,并实现语文教学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推动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并深度互动的学习新形态。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课程在数字化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应用优势。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学习能力强、擅长信息技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成了一批数字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上课前,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端的校园数字基座APP,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调取空中课堂、数字教材、101教育PPT、教案知识库、电子阅读、智适应学习等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对这些数字资源的反复学习和研究掌握,提升了教师备课及授课的效率和质量。语文课程也因而获得不少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一切赋能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能。

其次,在传统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课堂练习、授课信息的反馈收集都需要通过私下询问等方式获取。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基于校园数字基座的AI教学助手和数字化前置作业等数字应用,实时了解学生在预习和学习中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诊断知识盲点与成因,通过绘制基于每个学生知识图谱的学情画像,后台可生成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与资源,从而高质量地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并促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或路径。语文课程也可从中获益,借助这些数字化的教学手段来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并实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困难,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反馈性、仿真性和交互性。

最后,在课后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会从特殊教育学校“精选”的数字化作业库中选取当日作业,导入作业发布系统,分层、分小组发送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有的学生只需要做基础题,有的学生需要做进阶题,有的学生则要尝试把整份作业做完,尽可能实现“一人一作业、作业个性化、因材而施教”的教育效果。在通过智慧作业本uNote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习惯、错因分析等数据均会被完整记录,这大幅提升了教师下一步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待作业提交之后,教师可通过电脑或平板设备进行批阅,对客观题系统可实现电子自主批阅,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便对个别理解力偏弱的学生进行课后一对一的远程辅导。这也是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所在,课程作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发布和管理,有效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二、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应用的问题

当然,在校园数字化教学转型过程中,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也有着一些应用上的问题。第一,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多样。相对数学、外语这些课程,语文课程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设计上还存在明显不足,这限制了课程在课外空间对学生学习的联系和拓展,以至于很多课程内容仍需要依赖传统的课本教材阅读和理解来做铺垫,所以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还无法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全程覆盖和辐射。

第二,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及其手段工具还太过单一,主要依赖校园数字基座APP、智慧作业本等应用空间和应用工具。像微课、自媒体、云资源、专门性课程APP等应用形式和途径还没有被充分地设计和利用,以致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和工具不够丰富、多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数字疲劳”和“数字倦怠”。所以,语文课程在数字化教学形式和工具上还没有充分被开发和利用起来,这进一步限制了课程内容的数字化转化,降低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灵活性。

第三,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还未真正实现定型,其数字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对数学和英语课程,它们都有了一套较为成熟、可行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但是语文课程囿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不足、数字化教学形式工具的单一,还没能设计并建立起课堂、课后全过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致目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仍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应用进行简单的学习管理的阶段,没能真正实现课堂、课后全方位、全过程的交互式动态教学过程,所以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建构上语文课程仍旧需要进一步去大胆探索和建设。

第四,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应用还面临着学习上的监督难题。数字化的典型特征就是为人构筑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在这样的课堂中,因为“人—机”“机—人”或“人—机—人”等多种新型互动模式需要线下数字化工具或媒介来发挥作用,这样无法完全监督或保证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真的做到在学、在看、在参与,基于虚拟课堂的学习之上的监督难题跃然纸上,因此,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也无法避免或防止这样的监督难题发生。

三、总结与建议

校园里,数字化教学已经拥有了坚实的数字化转型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了一批数字化资源和工具,为师生提供了初步的数字化环境。因此,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应用也就保有了其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形式还是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价上,语文课程都可以依托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基础做到适时、快速地切入和变革。但是就课前课后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标准教学要求而言,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应用仍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解决。

当然,改进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应用也有着一些可行的办法或措施。首先,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当是最为迫切的需要。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实非常丰富,大部分数字资源和素材主要来自党和国家新闻媒体及其自媒体,因而其“素材池”“资源池”其实很大、很广,只要通过有效的数字化处理及其操作,现实的素材和资源是能转化成为数字化资源库的,并加入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内容中来。

其次,结合一些国家数字化形式,如学习强国APP等的应用,可以增添并拓展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和工具。像学习强国APP就是一种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老少皆宜使用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或形式,如果在校园数字基座中能对接或接入学习强国APP,那么许多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信息和考评形式便能及时更新并得到应用,这会极大地丰富和满足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为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丰富的资源。

最后,语文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通过应用一些数字资源、数字工具和应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计和组合,依靠更多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探索和建设一套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目前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还没有稳定成型,如果能在这方面集中一些优秀教师的力量,一起集思广益地统筹设计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并推广完善,相信未来的教学将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变得更加智能和灵活。

四、结语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数字化教学应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这既能为教师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提供重要平台,又能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打开他们封闭的视野和心灵。可以预见未来的教学数字化转型及其建设在语文课程中也正当其时并正当其用。建设“数字化校园”对特殊教育学校构建“未来学校”也将起到深远的作用。当然,本文的研究只是做了初步的探讨,在这方面的后续探索仍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广阔的探究空间。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