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探究

2023-04-19 19:06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曹 玮

一、研究背景

2020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下,高职英语课程也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运用数字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优效果,通过高职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培养、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等方面更好地推进思政育人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推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之际,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作为一门外语学科面临挑战,跨文化学习可能会导致学生价值观模糊,所以在教学全过程要兼顾应用性和人文性就尤为重要,以实现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以下是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在融入思政内容时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脱离了专业特点

高职英语教学中往往在育人方面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专业培养和职业发展,没有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缺乏认同感和使命感,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学生重语言的应用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在感受西方文化底蕴的同时,弱化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教师就要多兼顾专业和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此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并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竭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拼搏精神和坚定立场的新一代国际性人才。

(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化”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选用往往偏政治轻课程。很多思政内容直接是政治文件或者话题,没有真正从课程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学生对所给内容也感到枯燥、无味,把英语课上成了政治课。单一的“生搬硬套”看似思政元素满满,却没有立足高职英语课程本身。英语作为文科课程代表之一,可以促进学生审美、内涵、情感塑造等多重内在素养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和经济特点,所以贴合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可以增添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三)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难”有效实施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在线上教学上更难体现,线上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度较差,学生更倾向于线下在教师的监督下去完成相关作业,无法有效地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高职院校的学情分析,应针对英语课程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评价,通过线上线下评估的及时反馈,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真正地“动起来”,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后,负责任地完成课程任务,而未完成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跟进和反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担当能力。

三、高职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落实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环一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三环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全过程育人,有效地在教学中体现“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

(一)课前学习

随着MOOC、智慧职教、智慧树、超星等教学平台的兴起,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前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通过小规模限制性在学课程(简称“SPOC”)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提前预设问题;也可根据专业特点、学情分析来选择与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还有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经典案例,并结合当堂课的内容来设计问题。教师同样可针对每单元进行话题分类并做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育人话题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前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尤为重要,课前的准备和学习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颇多。除预设问题外,可提前安排学生录制相关内容的英语情境模拟视频,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提前录制的视频和来自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使其在自主性学习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充分体现价值引领和“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

以剑桥雅思高级教程(5—6.5)雅思英语课程为例,课前针对6—8单元的主题研究进行了以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见表1)。

(二)课中体验

在高职英语的课中学习中,体验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有效掌握语言知识技能,还能增进学生对世界、社会和个人的认知能力,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结对活动、小组活动等去感受课堂的趣味性并潜移默化地运用所学内容,体会不同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体验式教学可通过项目教学法,课前让学生融入社会进行调研并录成视频。比如,课前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所在城市国际化区域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进行实地调研。课中播放内容,并让学生以报告形式现场汇报,通过进入社会收集数据,学生对英语和中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做报告时学生会更用心地去完成。除此之外,教师还能挖掘出更多中国的方言起源、商业文化和地域风俗等,内化学生的民族情怀。最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报告呈现资源数据,并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课后评测

当堂课的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否达到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验证,课后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并上传到教学数字平台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根据平台汇总的数据,分析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趋势,看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符。当然,课后可进行单独采访,让学生对比自己课前和课后的思想变化,这是更为优化的评测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反应和想法。育人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马上达成的,因为价值观的形成是方方面面的,了解评测结果可以更全面地改进教学设计,发现不足之处,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情出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育人。

四、结语

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多元化的契机,始终着眼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思路,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拓宽了自身的世界观和大局观,使协同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加强产教融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