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2023-04-20 21:39田小波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田小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当前强化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受身心发展状态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多初中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制不良思想或文化的影响,以致出现消极的心理或思想。再加上青春期、功课繁重、升学等因素带来的巨大压力,现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在初中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应该被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并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融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形成积极的心态,能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这有利于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可以得到增强,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平衡。当前,体育已经成了中考考核的科目之一,各个学校对体育教学也更为重视,引进了更多专业的体育教师,购买了更多新的体育器材,同时也在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实现了创新。但也有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除了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操作技能外,还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意识,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层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够重视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初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存在心理课程设置不全面、心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心理教师团队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家庭层面。家长缺陪伴与有效沟通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负担较重,很多家长外出打工,难以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遇到问题孩子无法及时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还有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孩子沟通时缺乏技巧,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心理感受,造成了亲子间的对立局面,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3)学生层面。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等原因,存在不甘心不情愿等消极情绪其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甚积极,更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此外,部分初中学生在学校寄宿,受同伴的影响较大,如果身边有沉迷手机游戏、抽烟酗酒的同学,那么学生必然会受到影响,导致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问题的产生

2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2.1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健康心理品质

作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的主导者及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有直接影响,因此,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健康心理品质,确保其始终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的一个要点。要想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健康心理品质,应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首先,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体育教师的道德责任意识,促进教育与职业的统一化,以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其健康心态的形成。其次,学校应对体育教师实行柔性化管理,加强学校与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主动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和教学地位,以培养其职业情感。第二,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一方面,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层面的教育培训,使其深刻意识到健康心理品质对于自身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保自己能够始终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测,并聘请专业人员对存在消极心理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以确保体育教师始终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2.2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训练时也只是对他们提出严苛的要求,这导致学生的思想无法得到解放,他们的行为举止也会受到约束,最终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用鼓励教学来替代指令教学,及时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反馈。比如教师可运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设置心理健康小游戏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沟通;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多元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对生活的美好形成深刻的感受,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消极情绪将会自动化解,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2.3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

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或体育新闻引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多对学生进行言语、动作和眼神上的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力。教师可把德育元素有效融入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在每节课热身后加入短跑训练,让学生在练习短跑的过程中体验冲刺的感觉,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冲刺、不断进步、不断坚持,才能到达目的地,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应在课堂中制造与学生深入沟通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一名学生在排球比赛中摔倒,但此时他爬起来继续比赛,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赞扬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完成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

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容易一蹶不振。学校要利用体育课堂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打造有效的体育课堂来为学生建造心理健康的堡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来增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同时还要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斌.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32):51.

[2] 林加秋.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14,116.

[3] 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當代体育科技,2022,9(8):71-72.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