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利: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3-04-20 21:39张德利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策略

张德利

摘  要:心理健康理想状态一般指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一个人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支撑,他的成长之路才有光亮相伴。而小学生学习生活遇到困惑、不自信、学习气馁、与同学发生矛盾、对待生活失去信心等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更容易捕捉到。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时期,不仅价值观念尚未成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

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情绪角度着手,小学生情绪消极的表现主要包括恐惧与焦虑等,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学段的学生,因为课业负担更加的沉重,并且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的情况,使得学他们存在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及时地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的工作,以免养成学生们冷漠与自私的心态;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使得一些学生面对挫折能力比较差,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沮丧等心理,这类学生如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导致他们养成偏激、固执的性格;最后,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可以通过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纠正他们的恶劣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来撒谎或者攻击等行为,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从根源上制止一些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综合发展。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有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课程虽然如火如荼地开设起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突破教育教学瓶颈,最终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为学生终身发展助力,我们应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提升管理者教育理念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使管理者真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进而统一思想,为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比如,投入充足的财力,对教学设施进行完善;加大人力投入,引进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从人、财、物多方面,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二,提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培训的机会,开阔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保驾护航[1]。

2.2实施分层管理,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占据其生活的重要部分,且生活中的很多心理压力也与学习相关。教师应从日常教学入手,从根源上遏制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其综合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不能让学生因为学习中的差距而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此外,教师应对学生实施分层管理,并随着教学的推进进行动态分层调整,以便于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中等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而知识掌握能力较好的学生则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学习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也遵循分层原则,并根据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调整与其交往和互动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内心敏感的学生要注意言行,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对性格较为坚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给予压力,让其形成较强的“心理弹性”,如此,可使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持在正常阈值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特征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分层管理,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2]。

2.3增加心理社团活动,提升教学时效性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心理社团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充实心灵,达到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效果。学校中高年级可以开设心理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使他们增进了解,乐于倾诉烦恼,缓解压力,消除困惑。社团活动可以增强体验性,传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活动中塑造心理、完善人格。比如,社团活动时,可以开展“竞技叠杯”“感觉综合训练”等项目,有效提升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灵活度。在“双减”背景下,可以组织心理沙龙、心理舞台剧表演、心理沙盘操练等各类活动,给学生搭建吐露心声、展示能力的舞台,使他们在合作中达到心理自助,在共享中实现心理互助。通過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开展心理小课题社团活动,实施前自制调查问卷,然后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人际交往的困惑、网络成瘾的情况、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然后在心理老师的辅助下形成研究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传播关爱,传递温暖。在心理社团建设中,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探索,融入更多的思考和智慧,促使心理社团活动成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发掘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升活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助其健康快乐成长[3]。

2.4家庭教育,合力推进

在小学阶段,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家庭教育被课外训练取代。在放学后,学生还要参加课外的训练,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学业负担。因此,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父母的交流、联络,建立“家校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方式下,通过加强父母和学生的沟通,父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加快实施。

结束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保持理性思考,适时做出心理干预和辅导,不断优化升级辅导策略,探索更为有效的实施途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世芳.浅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21+37.

[2] 徐伊宁.探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校园英语,2019(34):94-95.

[3] 王敏.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9(07):31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