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合伙人”模式闯出产业发展振兴路

2023-04-20 18:05王小静张玲花
科学导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草莓产业链农场

王小静 张玲花

4月10日清晨5时许,一筐筐刚从地里摘下的西红柿、草莓等蔬果,从阳曲县侯村乡西黄水村的爱农家庭农场出发,被送至晋源区王郭村的山西爱农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工人们将其分拣、打包、装箱,送往一家家订货单位或个人。

在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下,农户们“0元入驻”农场,不再为资金、产品检测和销路发愁。晋源区借助率先试点推行的“农户合伙人”模式,通过“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方式,打通了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让农户取得了“不投入,多收益”的效果,更为农业种植生产销售闯出一片新天地,促进了农业生产高质又高效。

连日来,一辆辆旅游大巴车驶入爱农家庭农场。来了那么多游客,张建中、李军亮等种植户有些手忙脚乱,心里却喜不自胜。“这些游客是负责销售的同事介绍来的。除了采摘外,农产品销售也由他们负责。我们是‘种植合伙人’,只管种地。”张建中、李军亮一边为游客分装,一边整理大棚的田垄。

张建中是晋中市榆次区人,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栽种的草莓年年丰收,但总为草莓的检测、销路等发愁的他一度放弃种植,外出打工。得知爱农家庭农场可以“0元入驻”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次种起了草莓,成为农场的社员。

“在这里租大棚不花钱,农资、检测、销售等啥都不用管,我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种植上。今年草莓的长势很好,亩产量约有2000公斤,收入全归自己。”张建中兴致勃勃地说。

在一旁的西红柿大棚中,同样作为“合伙人”的李军亮和周俊芳夫妻二人也喜上眉梢。他们在这里承包了5亩大棚,全部种植西红柿,预计亩产8000公斤,一年的收入能超过15万元。

作为“合伙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者,多年打拼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爱农科技集团负责人邓万杰介绍说:“集团推行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前期,农场和大棚都由集团出资统一建设,有种植技术的农户可以凭技术入股,无需掏租金,专心种地即可。”农户不用愁销售,公司不用愁增工,“两不愁”轻松化解了大棚种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困扰,也给了邓万杰“打造一条农业全产业链”的底气和信心。

目前,爱农科技集团下属的山西爱农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为17家单位食堂和10余個社区提供配送服务。邓万杰说:“每天这么大的配送量,绝对能保证自有农场的农产品全部销售出去,这样就解决了农户之前所担心的销售问题。”为提升效率,该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从事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公司,让新鲜的果蔬从田间直达餐桌,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农户收入。

“从最早从事单一种植,到现在致力打造全产业链,搞农业的这20年有苦有累,但我对农业发展很有信心。”邓万杰希望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最终形成产业链条全、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

“这种由农户合伙人组成的产业链,正好符合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需求,只要拓展了产业增值增效的空间,农民就能实现增收。”采访中,山西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褚润根认为这种模式具有推广的可复制性。

前不久,该集团又在晋源区王郭村筹建了200亩大棚,以这种模式种植草莓、叶菜等,如今已有不少农户准备入驻,预计在今年年底就会有收成。

春暖花开,进入施工旺季。这几日,邓万杰正在为王郭村200亩大棚的建设东奔西跑,办理手续、采购原料、联系施工队。

与此同时,他还开通了抖音平台,直播大棚内的农业生产过程,为自有农场引来一波又一波的采摘客。

除物流配送外,该集团还在筹建果蔬深加工车间,以保障自有农场那些品相稍差的果蔬也能有销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

从种植到“直接卖”,再到“深加工”,邓万杰和同事们不断将产业链拓展延伸,向着全产业链方向迈进。

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韩福贵表示:“原来,农户种植大棚,大多都是一户一棚,单打独斗,从农资、管理到销售脱节,增收受限。现如今,在‘农户合伙人’模式下,农户凭借自己的种植技术入股,销售有平台,增收有保障,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得到大幅提高。”

对于未来发展,邓万杰和他的合伙人心里也有了新的谋划:“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改进完善产+销机制模式,构建‘农场+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综合平台,增加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激发新活力,赋能新发展。”

猜你喜欢
草莓产业链农场
农场假期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农场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草莓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