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2001~2021)国内字幕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CNKI 数据库

2023-04-20 06:45贾晓宁
现代英语 2023年4期
关键词:字幕可视化期刊

贾晓宁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一、 字幕翻译简介

影视作品中,电影、电视剧等视频形式作品往往将字幕置于屏幕下方,戏剧、歌剧等舞台剧通常将字幕显示于舞台两旁或上方。 字幕翻译是一种流行的视听翻译形式,随着字幕技术的发展,20 世纪以来,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字幕翻译源于国外,起初主要是将国外的电影等作品的字幕翻译成汉语,方便国人观赏。 在国内,较早研究影视字幕翻译的是著名翻译家钱绍昌,他曾指出“影视语言既含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但也有自身的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1]钱绍昌提出的五方面特点可以作为研究影视字幕翻译时的出发点,为翻译方法的提出奠定基础。

二、 字幕翻译国内研究现状

据初步检索可知,国外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研究起源较早,现今英语影视作品在国内占有较大的观众市场,从1922 年上海的孔雀电影公司首次尝试为外国影片译配中文字幕,到现在《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唐顿庄园》《权力的游戏》等英美剧,西方影视作品都颇受中国观众喜爱,而关于国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研究日益兴起。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倡导文化“走出去”,将中文字幕翻译为外文的需求大大提升。 21 世纪以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字幕翻译需求日益增多,字幕翻译研究蓬勃发展。 但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体系尚不够完善,研究领域较为零散、片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笔者将“字幕翻译”其在CNKI 搜索引擎中检索《字幕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浅析国内外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现状》等众多相关文献。 笔者发现国内字幕翻译研究领域很广,但大多数研究文献都局限于简单文字描述,缺乏对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无法直观体现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另外,笔者发现检索可搜到的述评、分析类期刊论文多数为“近十年字幕翻译研究述评”,而针对“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的文献分析较少。同时,笔者还发现2008 年及2015 年,字幕翻译研究发生巨大的转变,值得深入研究。 因而笔者基于CNKI 数据库,对近二十年(2001 ~2021)国内字幕翻译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通过可视化工具,对今后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略尽微薄之力。

笔者基于CNKI 数据库,以“字幕翻译”为关键词,共检索得4300 篇相关文献。 笔者借助SPSS 将近二十年字幕翻译的全部文献按照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发现近二十年内,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经历从少到多,经历了迅速发展期、回落期、缓慢发展期。

由图1 可以明显看出,2002 年国内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仅两篇,到2008 年增加到80 篇,2002 ~2008 年间,字幕翻译研究刚刚兴起,发展相对缓慢;随后2008 ~2014 年,增长迅速,2014 年研究文献高达412 篇,仅2014 年度的文献数量是2008 年的近五倍;然而2015 年以后,由增长趋势转为减缓,略有回落,进入缓慢发展期,但仍旧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

具体分析可知,社会发展、互联网、科技进步等促进了字幕翻译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政策也极大影响了字幕翻译研究。 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中外交流越来越密切,影视作品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 首先,国外影视作品大量引入中国,对字幕翻译的需要也大幅增加,因而在2002 ~2008 年间,字幕翻译研究进入中国学者、研究者视野。 其次,2008 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以及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但国外影视作品进入中国,许多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也走出国门,国内对字幕翻译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 2008 年后,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国外影视作品政策影响,许多国外影视作品无法直接上架国内视频网站,从而流失了一部分国外影视作品的观众,国内对字幕翻译的需求略有降低,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也略有回落。 而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倡议,中国影视作品走向世界,字幕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也是较高的研究热点。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将近二十年(2001 ~2021)国内字幕翻译研究进行深度分析,并将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的396 篇文章下载导出,利用Cite space 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笔者将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文献数量与核心期刊数量进行年度对比。 CNKI 数据库中,关于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的核心期刊共396篇,占总期刊论文9%。 从表1 中可以看出2013 年前,核心期刊随着总刊数数量增长而增长;但2014年后,核心期刊数量逐渐下降。 而从核心期刊占比来看,2007 年前,整体文献研究数量都较少,核心期刊文献数量占比不高;2007 ~2014 年间,核心期刊占比较高;2014 年后,核心期刊占比急剧下滑,近几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表1 近二十年“字幕翻译”相关文献数与核心期刊数对比表

由表1 可明显看出,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的核心期刊发表数量并不多,且集中在2007 ~2014 年间。 主要由于此阶段中外影视作品交流广泛,字幕翻译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字幕翻译研究成为许多学者、译者关注焦点,因而此阶段核心期刊发表最多。 近几年,字幕翻译组慢慢兴起,更多的影视爱好者加入字幕翻译行业中来,而相对专业字幕翻译译者减少,许多字幕翻译更多应用于个人交流使用等,因此字幕翻译研究也慢慢不再成为学者、译者的研究重点。

笔者通过Cite space 将396 篇核心期刊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关键词”为节点,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2),可以看出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热点集中在视听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理论等领域。

图2 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热点可视化图

视听翻译方面,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多以翻译国外影视作品为主,而中国影视视听翻译较少。 国外影视视听翻译中,《肖申克的救赎》等奥斯卡获奖影片研究最多,其次为《傲慢与偏见》等经典电影。 近十年来,《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唐顿庄园》等英美剧颇受学者、研究者青睐。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倡议,中国影视视听翻译研究热度越来越高,其中,国内广受好评的电影成为字幕翻译研究的热点,如《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研究比较火热。[2]

翻译策略方面,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其中探讨最多的当属“缩减法”、异化和归化策略。 李运兴提出“时空制约”和“缩减法”,浓缩原语精髓,压缩原语意义,删去不相关内容。 另外,李运兴认为对字幕翻译中文化词语多采用直译和异化,少用归化策略、诠释策略。[3]吴蔚提出影视翻译应以简洁易懂为首要原则,运用简单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也认可采用缩减策略在有限字幕内实现文化交流。[4]张燕清认为要解决字幕翻译语言文化差异难题,可以对原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和“改编”。[5]

翻译理论方面,关联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生态翻译理论、目的论在字幕翻译研究中应用广泛,其中关联理论是学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陈小玲认为字幕翻译作为交流的媒介,主要任务是完成交际,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时,应该在关联原则指导下灵活翻译,处理文化差异问题。[6]陈文敏和李玲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提出要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从词汇、句法、文体层面进行改编,力图实现不同文化间功能对等,更好地让中国读者了解美剧文化,观影中获得趣味。[7]朱婧妍剖析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的不同,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中“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提出字幕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8]

三、 字幕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二十年内中国字幕翻译发展速度较快,也是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字幕翻译研究能有效促进中外影视作品交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更多学者、研究者瞩目。 同时,可视化分析中也发现国内字幕翻译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国内字幕翻译研究层次不高。 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相关文献中,核心期刊文献数量不多、文献占比也低,且近几年字幕翻译研究核心期刊文献数保持较低水平。 此外,关于字幕翻译研究有影响力的专著等极少,需要更多高层次学者、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字幕翻译领域。

其次,字幕翻译研究缺少新思路、新角度,研究面亟须拓宽。 分析发现,近二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多集中在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专注于语言与文化层面进行研究。 而处于当今全球化、信息技术时代,字幕翻译新技术、字幕翻译组等都可以成为新的研究点。

最后,字幕翻译研究中仍以国外影视作品翻译研究为主,中国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较少。 视频作为当下便捷的传播方式,影视作品也成为不同国家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走向全球,仍然需要更多译者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的投入字幕翻译中来。

四、 结语

近年来,中国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过程中还有诸多困难。 国内关于字幕翻译有影响力的专著很少,研究深度不够,而现实中对字幕翻译需要越来越大,需要更多译者、研究者勠力同心,形成字幕翻译较为完整、体系化研究理论和策略,提升国内字幕翻译水平,更好地将中国优秀文化推向世界。

猜你喜欢
字幕可视化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期刊问答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