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

2023-04-23 07:28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天宫机柜展品

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三十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相继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最近,“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展厅里的一件件展品,都是中国载人航天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印迹。

[看,天宫近在眼前]

在展区正中央,映入眼帘的是天宫空间站和天和核心舱模型。天和核心舱作为天宫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具备开展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

走进核心舱模型,航天员休息时使用的睡袋、餐饮区摆放的食物等多个细节触手可及,舱内配置工作区、睡眠区、就餐区、锻炼区等多个区域清晰可见。

走出核心舱,抬头就能看到天宫空间站的模型悬挂在展厅上方。在地面,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空间站的“孪生兄弟”——数字空间站,对天宫空间站在太空中的状态进行监测,确保天宫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稳定运行。

[航天员长期安全驻留的法宝]

在天宫空间站模型的对面,是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展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微量有害气体去除装置等展品,这些物品保证了航天员在太空的舒适生活。再生式环控生保这一复杂的系统让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实现了航天员在轨环境资源的再生利用,包括水和氧气的再生,二氧化碳的收集、浓缩、还原等,在天宫空间站里几乎是一次完成的,特别是在尿处理、水处理方面,部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可升级的太空实验室]

空间站里到底能做什么?在展览现场,空间应用展区里的展品能够解答大家的好奇心。

目前,天宫空间站里的科学实验机柜已经达到了16台,它们不仅能探索宇宙粒子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太空中植物开花、结果与地面的不同之处。

这些机柜实际上是可更换式的,机柜里的内容、科学装置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目标不同进行更换,预计未来将有上千项的项目应用。此外,创新的设计让天宫空间站本身也可以像有机生命体那样,依靠航天员进行“新陈代谢”。

在天宫空间站,许多关键设备都有双备份甚至是三备份,来保证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和可维修性。三机分体式结构就是为了满足空间站在轨维修的需求,航天员可以对任意一个单机进行在轨更换,不影响任务的执行。

[后续太空探索計划]

展览现场还第一次展出了包括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等模型,它们将带着中国航天员去往更远的地方,中国载人航天下一步独立自主的太空探索计划也已经越来越清晰。

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后续将实施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按照计划,登月阶段的研制建设任务将于今年全面实施。

目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已经将3个20吨级的空间站舱段送入轨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每年运送两个乘组的航天员进入空间站,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每年将托举一到两艘货运飞船升空,为航天员送去物资补给。接下来,用于载人月球探测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即将加入其中,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展身手。

猜你喜欢
天宫机柜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天宫出差乐趣多
展品被盗了
天宫之眼
DCS机柜用电现状分析
一种计算机联锁机柜工程图纸的自动化生成方法
基于PLC的通信车配电机柜设计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