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4-23 01:08吉宇祺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板块教学内容课文

吉宇祺

板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将板块式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与效。

一、板块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板块式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与引领下,将课程教学内容或整体教学过程划分成若干个具有明显区别但又彼此联系的教学“板块”的教学组织策略。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稳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也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到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转变。这意味着在现阶段教学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成为深受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与重视的重点教学课题。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当下的语文课堂存在以下几点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精准;对课程目标的认识较为模糊;虽然新教材已经使用多年,但仍习惯沿用灌输式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因此,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研读新课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尝试板块式教学,在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式划分的同时,为教师与学生指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方向,从根本上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教”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板块式教学法的核心要义即为“目标引领,板块推进”。教学目标起到引领教学流程的作用,是一节课的“靶心”,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十分重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应该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清教学难点。同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应太过标新立异,应该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的,充满趣味性和探索价值的主题。在科学合理制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方案,使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有的放矢,使教学流程更加简单明了,教学环节更加明确科学。如此,学生的学习也会更有目的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质与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设计如下三类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与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实现有条理地说明;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产生学习科普文、说明文的兴趣,并在阅读中形成大胆质疑、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态度。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为教学导向,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板块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在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合理划分板塊

板块式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加以细化,划分成几个小的板块,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整体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板块,一般情况下三个板块最佳。这里的板块也可以理解成学习任务,各学习任务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其内核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同时,这几个学习任务之间应该具有层次递进的关系,内容上逐渐丰富,每一板块都关注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难度也逐渐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规律,逐一提出学习任务,引领学生注意攻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呈螺旋式上升状,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加强学习兴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将这一课文合理划分为“读、思、言”三个教学板块,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掌握文章思想与内涵,进而实现语文阅读学习效率与能力的提升。首先,“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默读课文或朗读课文等方式来梳理文章结构,认识与了解该文是一篇写景文,按照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以及岛上五个方面描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壮观的同时,生成良好的阅读探究与思考理解;其次,“思”。教师要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结合文章提问:“通过阅读你认为文章所采用的是怎样的结构?课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通过阅读,西沙群岛在你脑海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以此来促使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究文章,理解文章,确保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与引导之下展开深度思考与分析,从而在内化学生阅读感知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最后,“言”。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阅读体会,并对文章中的好句好段进行圈画标注,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与探究中更为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涵,并生成良好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情感。

(三)科学设计问题

板块式教学法主张每一板块活动都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发言等实践活动。所以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具备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和趣味性的。语文教师在设计板块问题时需要考虑问题是否贴近文章内容;问题是否富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问题是否具有讨论价值;板块之间的内容是否连贯等。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板块问题进行激烈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辩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为更好的向学生传达课文中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就可设计如下教学板块,并结合板块教学合理设疑,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板块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深度思考、高阶学习。首先,扣题入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祖父的园子中发生了什么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赏园中之景、品园中之事;其次,品词析句。“作者在第十四自然段中频繁用了哪种句式?为什么作者会说‘花醒了‘鸟上天‘虫子说话?你从作者描写黄瓜、玉米、倭瓜中体会到了什么?在第六自然段中,‘我为什么像祖父的‘跟屁虫一般模仿祖父?从祖父与‘我的对话中,你收获了什么?”等等,以此来促使学生更为细致详尽地分析词句,并在字里行间体会祖孙之情与“我”的自由自在;最后,合理拓展,借助教材后的课外链接,联系萧红《呼兰河传》进行对比阅读,并提问“同样是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课文与这一小段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促使学生在拓展与延伸中感知体会作者借助文字所传达的对祖父的怀念之情与对故乡的思想之情。

板块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进行“分块”,这些板块在关系上是并列的,在内容上是逐层深入的。将板块式教学法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结合,极大地解决了以往语文课堂中出现的杂序无章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空间和机会,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思想,将板块式教学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有机划分教学内容,构建起板块式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板块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背课文的小偷
板块拼拼乐
背课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