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已有8次沙尘天气

2023-04-25 09:29张田勘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蒙古国

张田勘

今年以来,中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4月8日~10日,全国共有15个省市都受到沙尘天气影响,重度沙尘暴区域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此次沙尘给人们造成较大的视觉冲击,山西、河北和北京市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小于1000米。

这些地方不只黄沙弥漫,即便关好门窗在室内也能感受到沙尘的气息。10日晚间,北京全市PM10平均浓度持续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6级严重污染水平。

据中央气象台4月11日6时发布的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4月11日8时至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中部局地有强沙尘暴。而即便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将于4月11日左右逐步结束,预计4月13日至14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或还将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从频率来说,往年同期的沙尘过程次数大约是5至6次,因此今年沙尘出现的次数显得偏多。不过,中央气象台称,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和范围都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

从历史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今的40多年,中国通过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比较有效缓减了沙尘暴。2018年以来,国内北方平均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高于2013~2017年的平均数。

4月11日,远眺被沙尘笼罩的故宫。图/视觉中国

但从更长时间跨度看,沙尘天气并没有增多,是在逐渐下降。21世纪前10年,中国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明显多于近10年,说明最近10年,国内受沙尘影响还是在减少。2020年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6个主要的沙尘活跃区域,只有西北太平洋地区(从中国西部和蒙古的沙漠向东吹来)的沙尘活动有下降,在2003年~2017年期间,沙尘量每年平均减少了1.5%。

沙尘的产生有三个重要因素,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这三个因素在今年春季都共同作用。从沙尘源看,北方地区此次沙尘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国沙漠和戈壁,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较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减少。今年春季,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裸露的沙源地地表为沙尘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从天气条件看,今年3至4月份以来,国内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冷空气影响期间,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成为有力推手,强烈的大风卷起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南下东移,在中国北方甚至南方等下游地区沉降,形成沙尘天气。

减少沙尘源是防止和治理沙尘的首要因素,这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来固沙固土。中国从1978年起实施三北防护林计划,计划到2050年,建设一条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千米~1460千米的防风绿化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不过,也要看到中国防范沙尘存在的短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行遥感监测与评估,发现在沙尘暴易发的蒙新区(该区占三北防护林建设区近70%),防护林体覆被率不足3%,這对于沙尘来说只能算是微量防护,不可能阻止三北地区的沙尘暴。因此,在蒙新区还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建设防护林,而且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实施。

中国沙尘天气频发与蒙古国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密不可分,蒙古全国70%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和沙漠化,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也形成了进入中国沙尘的源头。未来,中国沙尘天气或沙尘暴是会减少还是增加,抑或保持在这几年的水平,取决于几个方面:蒙古国的沙尘源是否减少,中国三北地区多元、立体的阻挡沙尘防护墙能否建设更好,全球变暖的趋势能否得到缓解。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蒙古国
我的三北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