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路径选择

2023-04-27 13:49翟佳佳朱晶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计算机改革

翟佳佳 朱晶晶

关键词:多元创新理念;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8-0122-03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时代的到来,目前,混合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取代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而成了各个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1]。原有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在多元创新理念发展的情况下也受到了冲击,面对目前的混合多元化背景[2],各个高校需要积极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

多元创新理念注重教学的多样化[3],获取教学知识的思维方式较为灵活,因此其能有效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行教学,反之,常规的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教學主体[4],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知识,极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固化思维,教学效果也往往较差,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教学需求[5]。在多元创新理念下,可以将原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与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使用多样且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趣味性,并降低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难度[6],不仅如此,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交互,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根据计算机教学现状阐述了多元创新化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为推动计算机后续的教学模式优化,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 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教学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7],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研究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某代表性学校进行研究,近几年,该学校的计算机综合教学指标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年来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指标越来越低,证明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计算机综合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的渠道越来越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学习到计算机知识,在此背景下[8],原有的课程设置就显得相对落后,缺乏合理性。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各个高校均将培养复合型教学人才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9]。但是大部分计算机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尽管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面临实际场景时无法进行有效操作,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事实上,大多数计算机基础课程所传授的内容相似度较高,各个高校在教学时经常设置重复的教学内容,教学盲目性较高,缺乏相关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教材设计也并不合理,这些都是限制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1.2 教学方式问题

多元创新理念主要注重教学渠道的多元化,其衍生的教学方式往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此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受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影响,其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尽管如此,部分高校仍然使用大规模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仅需要根据PPT的内容复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即可,学生在上课时无法独立思考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更无法发散自身的思维。

1.3 课程内容问题

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课程内容较多,组成复杂,受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影响,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计算机知识点,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也对后续的计算机教学十分不利。

2 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在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逐渐向灵活化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本文根据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提出了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三点必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积极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力,使其更容易接受计算机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锻炼学生思维。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改变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专业化计算机人才。各个高校可以积极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让学生多进行实际练习,锻炼学生养成创新式探究思维。

第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的实践性较强,尽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点晦涩难懂,但进行计算机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理论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

3 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3.1 明确教学目标

在多元创新理念下,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目标也逐渐多元化,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后,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效果,各个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制定新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教学方向,布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结合图1的教学内容,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由教师进行推行实施,再结合各个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改进,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3.2 优化课程配置

课程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计算机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各个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课程配置,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各个高校进行课程配置之前,需要预先进行市场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课程配置,实时调整教学课程。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与专业化课程联系起来,增设相关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各个高校可以将计算机课程看成一个基础的教学模块,将其应用到各个学科中,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模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

3.3 改进教学方式

在多元创新理念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因此,可以根据多元创新理念的特征,设计创新化教学平台,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因此,在后续的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主导模式,使其更滿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创建相关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网站,进行线上模拟测验,定期开展线上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改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定期发布相关的教学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体验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

3.4 进行多元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至关重要。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针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多元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计算机专业特征,将评价范畴设定在除了期中与期末之外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等方面。通过上述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

3.5 拓展教学资源

在校园学习的空间有限,学生很难获得全部计算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让每个学生充分接触理论知识,提高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实践应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班级内构建学习兴趣小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讨论计算机的实践内容。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相差无几,学生与学生相互讨论,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学习效果,具有实践条件的同学可以给其他学生讲讲实践内容,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内容探讨,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通过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等多种创新形式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增加,使计算机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真正意义上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计算机作为各个高校的基础学科也受到了多元创新理念的冲击,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本文根据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配置、拓展教学资源、进行多元评价、改进教学方式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化多元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为推动计算机教学优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计算机改革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改革之路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