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蒙古实践

2023-04-29 18:21刘军峰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蒙藏建党弘扬

刘军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党精神的概念,科学界定了建党精神的内涵,诠释了建党精神的地位,并对伟大建党精神做了深刻论述。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主题,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伟大建党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二十大报告始终,体现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中,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的诞生

伟大建党精神直接体现了党的先驱们创党实践的精神品格。回顾历史,1921 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在创建时就具备了特殊精神品质,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同时,伟大建党精神又间接体现了建党以来百年奋斗的精神风貌,形成于建党的伟大实践中,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围绕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不同、精神实质相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实践历史过程的反映,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彰显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党的酝酿和创建过程中先后形成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内蒙古红色革命正是在伟大建党实践的过程中,沁润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而生生不息。

若问南湖红船哪里来,北大红楼是源头。建党活动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全国乃至海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地理空间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重要载体。其中,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在这里,创党先驱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少数民族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从北大红楼到北京蒙藏学校,在他的指导下,诞生了第一批蒙古族中共党员,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从而点燃了内蒙古的红色革命的火种,为中国共产党和内蒙古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内蒙古和全国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蒙藏学校进步青年中的代表人物荣耀先就是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加入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 年4 月,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内蒙古地区第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1923年秋,受李大钊派遣,邓中夏、赵世炎等人陆续到北京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随后成立了中共蒙藏学校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内蒙古地区的第一批共产党人在北京产生,其中的优秀分子有乌兰夫等人。

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不仅在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主动参加了民主革命实践。他们参加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国民会议的召开等各项活动以及北京五卅运动的组织工作,成为北京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在北京学生运动中的频繁出现,使得反动当局对这些蒙古族青年极为关注,妄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革命力量的发展。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党组织为了保护和培养这些新生力量,从1924 年到1926 年陆续选派他们分批去广东黄埔军官学校、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军事院校、外蒙古党务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处学习。这样的培养有效地保护了内蒙古地区的进步青年,为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保存和储备了干部力量,也为我们党成功解决民族问题创造了干部条件。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蒙古实践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由多个层面的意蕴融汇而成。党的二十大将“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章总纲。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的概括和凝练。

(一)目标追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上,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创党先驱最先意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陈独秀发出“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的呼唤。李大钊做出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预言。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主将和五四运动领导者,创党先驱们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在思想解放中探求、追寻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在斗争中砥砺自己,为党成立作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19 年五四运动中,北京蒙藏学校学生代表荣耀先参加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带领蒙藏学校学生前往天安门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学生们还曾投书《晨报》,发表《蒙藏学界之愤激》的罢课宣言,旗帜鲜明地表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此外,学生代表荣耀先还与瞿秋白、许德珩等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学生联合会,以“蒙藏学校一百三十人”名义参与签署《致巴黎专使电》《致巴黎和会电》等爱国文电,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二)价值导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上,践行初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担当使命,就是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建党初期最早的五十多名共产党员中,大多出身比较富裕的家庭,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有的还有比较好的社会职业,在那个时候完全可以过上中上等的生活,他们选择共产主义信仰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主动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来。

1925 年春,在蒙藏学校宿舍里,多松年、乌兰夫和奎璧按照李大钊同志办一个向内蒙古人民宣传革命思想刊物的指示,创办了我国少数民族第一份革命刊物《蒙古农民》。这是一项秘密而紧要的任务,在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中,他们主动担负向广大内蒙古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重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使得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在大革命时期,这个刊物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内蒙古无数蒙汉族农民的心”,“作为内蒙古的第一个革命刊物,它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精神武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上,不怕牺牲,是指为了正义事业,勇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英勇斗争,是指为了救国救民,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的高度统一。很多创党先驱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27年5月,内蒙古地区首批蒙古族共产党员之一、内蒙古早期党组织负责人多松年在武汉出席党的五大后,为尽快向内蒙古各地党组织通报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情况和五大会议精神,不顾危险返回张家口。8 月多松年先后到归绥、包头向两地党组织传达中共五大精神,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22岁。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负责人刘洪雄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他面对日军宪兵队极为残酷的刑讯,党的机密只字未露,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3岁。仅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抗日联军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起展开抗日游击活动,“200多名抗联指战员长眠呼伦贝尔”。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仅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数以千计。

(四)立场要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上,对党忠诚,就是对党的信仰、根本宗旨、基本纲领、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不负人民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作为替普通百姓谋利益的党,自从创建之日起,创党先驱们就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拥有无限的忠诚,把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一致的。

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在蒙藏学校开启了他们的革命生涯,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始终对党忠诚,始终遵照党中央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团结内蒙古各族人民走上党指引的光明大道。从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创建到自治政府的成立和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案例“三不两利”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实施,以内蒙古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的领导集体团结一致,他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积淀、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而又历久弥新。回望历史,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提炼升华;展望未来,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宣言。

三、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内蒙古的红色资源,并对内蒙古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2014年1月27 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举办的牧民那达慕大会时提出,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此后2019 年7 月和2020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以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蒙古马精神”,号召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2017 年11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曾赞誉“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提出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及“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的红色故事,“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

蒙古马精神蕴含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优秀特质,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特质,内蒙古的红色革命历史蕴含着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特殊品格,这些红色资源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沃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赓续传统文化的精神自觉,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应尽责任。

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要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建党精神蕴含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之中。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伟大建党精神从精神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感悟建党精神的力量,从中汲取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需要的精神资源。

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内蒙古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乌兰夫同志总结自己的毕生感悟时认为,内蒙古发展进步的根本经验首要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内蒙古是我们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共产党直接领导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首要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要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他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我们一定要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擦亮“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这张珍贵的名片,继续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发挥典范作用。

四、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中形成的。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产生和蒙藏学校党组织的建立,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直接结果。1925 年初中共北方区委在内蒙古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包头四个工作委员会,从此内蒙古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就如原上春草,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生生不息。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在创党先驱的建党实践中推动形成的。内蒙古能够较早建立党的组织,既说明党对内蒙古革命工作的重视,也说明内蒙古各族人民革命意识觉醒较早。内蒙古在党的民族理论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展完善和实践进步的结果。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追根溯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这一谱系中的地方元素传承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学习、感悟、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斗力量,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建设亮丽内蒙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蒙藏建党弘扬
关于《白史》的书名与前序后跋①——蒙藏文化交流与交融之一例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藏教育的推进考察
——以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创办为中心
台当局裁撤“蒙藏委员会”
蒙藏少数民族教工代谢综合征患者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