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之花绚烂绽放
——高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党支部引领“非遗”新传承

2023-05-05 12:18
支部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平市高平黑陶

□ 夏 斐

“只要大家喜欢,都可以来找我学。”马良刺绣厂的田永庄说。马良刺绣隶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厂里免费培育绣工2000 余人,其中残疾人500 余人,现在人才济济。形成了“高平绣活”制作的千人团队。“要想更好地传承‘高平绣活’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高平绣活’这项技艺。”

田永庄是高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党支部书记,高平市马良刺绣厂党支部书记、厂长。除此以外,他还是山西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家、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高平市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家协会下设有剪纸、刺绣、木雕、黑陶、八音、民间工艺、社火、收藏八个分会,近年来,高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培育“非遗”传承队伍、发展“非遗”传承产业、打造“非遗”传承品牌,强化“非遗”传承精品意识,及时为广大会员提供国家、省、市工艺美术“非遗”展览信息,并严格按照展览要求,精心组织搞好创作。高平市的民间工美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工艺美术精品被创作出来。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高平市的非遗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金银铜大奖。近三年来,在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高平市非遗作品获奖情况居晋城市六县区之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期间,高平市民协会员在民协党支部的带领下宣传抗疫作品剪纸、刺绣、泥塑等数不胜数,彰显了民间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培育“非遗”传承队伍。民协党支部通过“非遗”队伍建设,壮大传承人队伍,鼓励和支持非遗大师带徒授艺,手把手教授工艺制造和文化创作,确保非遗人才的代际传承和技术衔接。目前,高平刺绣、黑陶、许氏盔头、泥塑、面塑、木雕根雕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非遗项目都有了非遗传承人队伍,“非遗”民间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此外,民协党支部还广泛开展工艺美术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工艺美术家志愿者下基层,进农村、进校园开展剪纸、刺绣、泥塑非遗文化大宣传活动,共培育学员3000 余名。

发展“非遗”传承产业。原来高平市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都是小作坊式生产,小而散。近年来,在民协党支部的带领和帮助下,高平市的非遗项目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阵地,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平绣活”、省级非遗项目“黑陶”、市级非遗项目“金红运布鞋”“侯氏琉璃”还创办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如高平市马良刺绣厂、高平市凤林刺绣厂、高平市青龙黑陶有限责任公司、高平市金红运布鞋有限责任公司、高平市侯氏硫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他省市级非遗项目如木雕根雕、戏剧盔头、刺绣、剪纸、烙画葫芦、真丝手绘等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展厅。传统手工艺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或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进行订单式生产,或进行市场化销售,各类非遗产品及其他民间手工艺品年产值达1000 多万元,产品远销阿联酋、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涌现出了以田永庄、赵翠林、贾发屯、李旭明、侯明瑞等为代表的一批非遗产业带头人,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非遗”传承品牌。近年来,高平市民协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把办好节会和参展各类大型民间工艺博览会作为协会联系民间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传承、保护、开发和交流非遗文化的主要手段。民协党支部积极带领会员参加全国和省市各地举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文艺节会活动并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广交会、中博会等一些国际性会展。这些活动和会展内容涉及黑陶、刺绣、根雕木雕、戏剧盔头、泥塑、烙画葫芦、民间彩灯及其他民间手工艺品,通过这些活动和会展,民协党支部不仅帮助会员拓宽了眼界、开拓了市场、扩大了销路,而且打造了一批像“马良刺绣”“青龙黑陶”“凤林刺绣”“金红运布鞋”等叫得响的非遗文化品牌。不仅如此,在民协党支部的帮助下,“任氏根雕”“许氏盔头”“月明泥塑”“侯氏琉璃”及刺绣、剪纸、宫灯、真丝手绘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民间工艺项目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类别达600 多项,创晋城市之最。

高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自2020 年成立党支部以来,民协会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 ,高平市的非遗产业和民间工美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作品屡获大奖。从2020 年至今,共斩获国家级大奖16 枚,其中金奖3 枚、银奖3 枚、铜奖5 枚;省级大奖35枚,其中金奖8枚、银奖10枚、铜奖10 枚。

猜你喜欢
高平市高平黑陶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